懷宛陵舊遊

《懷宛陵舊遊》是唐代詩人陸龜蒙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是一首以寫景為主的小詩,而詩的前兩句卻插入了作者的回憶與山水詩人謝眺及大詩人李白的事跡,這就在沒有具體寫景之前,給宛陵的山水染上一層重重的神秘色彩。詩人在後兩句寫景時,抓住了夕陽與隨風飄揚的酒家的酒幌都映入溪水這一特點,充滿了詩情畫意。同時又點明了時間、地點,表現了詩人放浪不羈的性格。這首詩語言優美流暢,音調和諧。

作品原文

懷宛陵舊遊

陵陽佳地昔年游 ,

謝朓青山李白樓 。

唯有日斜溪上思 ,

酒旗風影落春流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宛陵:古縣名,漢初置,不久改為丹陽郡治所,西晉時改為宜城郡治所,南朝梁、陳時為南豫州治所,隋時又改為縣,其地在今安徽省宣城。舊遊:此處指舊日遊覽之地。

⑵陵陽:山名,舊傳因陵陽子明於此山成仙而得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北,這裡用作宛隴的代稱。佳地:勝地。

⑶謝朓(tiǎo):字玄暉,南齊詩人。青山:泛指此處群山,此處的“青山’與“樓”為互文,不是分屬於謝朓和李白。李白:字太白,唐代詩人。

⑷日斜溪上:溪水倒映著斜陽。思:想,遐想。

⑸酒旗:酒家的酒幌。

白話譯文

想當年曾在宛陵城遊覽勝地,

謝玄暉與李太白都留下足跡。

溪水倒映針陽實在令人遐想,

迎風飄揚的酒幌也映入小溪。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山水詩,但不是即地即景之作,而是詩人對往年遊歷的懷念。宛陵三面為陵陽山環抱,前臨句溪、宛溪二水,綠水青山,風景佳麗。南齊詩人謝朓曾任宣城太守,建有高樓一座,世稱謝公樓,唐代又名疊嶂樓。盛唐詩人李白也曾客游宣城,屢登謝公樓暢飲賦詩。大概是太白遺風所致,謝公樓遂成酒樓。陸龜蒙所懷念的便是有著這些名勝古蹟的江南小城。

這首詩的佳處不止在描摹山水如畫,更在於溶化著詩人深沉的感慨。通觀全詩,前二句是平敘宛陵舊遊的懷念,說自己從前曾到陵陽山的那個好地方遊歷,那裡有謝朓、李白的遊蹤遺蹟。後二句是回憶當年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傍晚,在句溪、宛溪旁緩步獨行,夕陽斜照水面,那疊嶂樓的倒影映在水中,它那酒旗仿佛飄落在春天流水中。那情景,最惹人思緒了。惹起的思緒是什麼,惹起思緒的原因是什麼,詩人沒有說,也無須說破。前二句既已點出了詩人仰慕的謝朓、李白,後二句描摹的這幀山水圖所蘊含的思緒感慨,不言而喻,是與他們的事跡相聯繫的。

謝朓出任宣城太守時,很不得意,“江海雖未從,山林於此始”(《始之宣城郡》)。李白客游宣城,也是牢騷滿腹,“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然而謝朓畢竟還有逸興,李白更往往是豪游,青青的陵陽山上,那幢謝朓所築、李白酣飲的高樓,確令人思慕嚮往。而自己一介布衣,沒沒無聞,雖然也游過這陵陽佳地,卻不能為它再增添一分風韻雅勝。於個人,他愧對前賢;於時世,他深感沒落。因此,回想當年舊遊,只有那充滿迷惘的時逝世衰的情景,給他難忘的深刻印象。這就是西斜的落日,流去的春水,晚風中飄搖的酒旗,流水中破碎的倒影,構成一幅詩意的畫境,惹引無限感慨的思緒。由此可見,這首懷念舊遊的山水詩,實質上是詠懷古蹟、感時傷世之作。

這首詩的藝術特色顯然在於煉詞鑄句,熔情入景,因而風物如畫,含蓄不盡。前二句點出時間、地點,顯出名勝、古蹟,抒發了懷念、思慕之情,語言省淨,含意豐滿,形象鮮明,已充分顯示詩人老到的藝術才能。後二句深入主題,突出印象,描寫生動,以實見虛,在形似中傳神,堪稱“畫本”,而重在寫意。李商隱《錦瑟》中“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的那種無望的迷惘,在陸龜蒙這首詩里得到了十分相似的表露。也許這正是本詩的時代特色。詩歌藝術朝著形象地表現某種印象、情緒的方向發展,在晚唐是一種相當普遍的趨勢,這詩即其一例。

歷代評價

《唐詩絕句類選》:三四佳,情景融會,句復俊逸。

《唐詩別裁》:佳句,詩中畫本。

《詩法易簡錄》:通首以“佳地”二字貫下,第三句點入“懷”字,末句寫景,可作畫本。

《歷代詩法》:擲地有金石聲。

《詩式》:題有“懷”字,處處須從“懷”字著想。首句“昔年游”三字,便從“懷”字含咀而起。次句但寫宛陵名勝,而“懷”字之神自在。以下言有一種風景最系人思,如溪上日斜之際酒旗風動,影照春流。三句變換,四句發之,十四字作一句讀,神韻最勝。神韻。

《詩境淺說續編》:宛陵為瀕江勝地,詩吟澄練,樓倚滴仙,更得“風影”“酒旗”佳句。客過陵陽,益彰名跡,猶之“桃花流水”,遂傳西塞之名,“楊柳曉風”,爭唱井華之句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