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答性行為

斯金納將行為分為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應答性行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應。如學生聽到上課鈴聲後迅速安靜坐好的行為。

巴甫洛夫發現,如果條件性刺激與無條件性刺激多次結合,它就會逐漸形成一種激起無條件反應的能力。這種反應就稱為條件反應(CR),巴甫洛夫學派或經典條件反射可用下圖表示

步驟1、CS(條件刺激)------〉UCS(無條件刺激)-----〉UCR(無條件反應)-----〉最初結合

步驟2、CS(條件刺激) -----------CR(條件反應)-----〉 條件反應的實現

備註:在步驟2中的CS(條件刺激)實質就是步驟1中的無條件刺激,而在最初結合步驟中,它轉化為了CS(條件刺激);而步驟2中的CR(條件反應)實質就是步驟1中的UCR(無條件反應),由於它跟無條件刺激產生了結合,因此稱之為CR(條件反應)。

斯金納把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行為稱為應答性行為,一切條件的和無條件的反應皆屬此類。他把巴甫洛夫的或經典的條件反射稱為刺激型條件反射,以此來突出刺激的重要性。重要的是要記住,應答性行為的發生和先於它出現的刺激之間存在著一種直接的聯結。一切反射,諸如光強度急驟增加是瞳孔的收縮,而強度減弱是瞳孔的擴張等,都是應答性行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