懈怠

懈怠

釋義:鬆懈懶散;怠慢不敬。鬆散怠慢。

基本信息

概述

1、梵語kausi^dya,巴利語 kusi^ta。又作怠。心所之名。俱舍七十五法之一,唯識百法之一。為‘勤’之對稱。即指懶惰之狀態。除意謂不積極修善行之精神作用外,並有積極行惡之含義。成唯識論卷六(大三一·三四中):‘云何懈怠?於善惡品修斷事中,懶惰為性,能障精進,增染為業。謂懈怠者滋長染,故於諸染事而策勤者,亦名懈怠。’  據菩薩本行經卷上載,懈怠為眾行之累,居家而懈怠者,則衣食匱乏,產業不舉;出家而懈怠者,則不能出離生死。俱舍宗視懈怠為遍通於一切污心(不善心與有覆無記心)所起心所(即大煩惱地法)之一;唯識宗則以此為二十隨煩惱之一。二宗俱以懈怠有其別體,為勤(即精進)所對治。[俱舍論卷四、阿毗達磨順正理論卷十一、成唯識論卷六、俱舍論光記卷四、成唯識論述記卷六下、釋氏要覽卷中]

2、(LACHES)衡平法上的概念,即所謂“拖延使衡平法上的權利受到挫折”。明知他人正在侵犯自己的權利,卻遲遲不主張自己的權利,不能得到法律的支持,因為衡平法支持警醒的人,不支持懶惰的人。懈怠實際是禁反言的一種具體運用。
3、中醫名詞,倦怠無力。《靈樞·海論》:“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4、語文辭彙,xiè dài

示例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三十八回:“翟人詭詐多端,只宜持重。俟其懈怠,方可擊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