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秦娥·范成大

《憶秦娥》是由宋朝詩人范成大著的一首詞牌名。又名《秦樓月》、《碧雲深》、《雙荷葉》。

原文

憶秦娥

[宋]范成大

樓陰缺,闌乾影臥東廂月。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

隔煙催漏金虬咽,羅幃黯淡燈花結。燈花結,片時春夢,江南天闊。

詞譜

憶秦娥,詞牌名。亦稱《秦樓月》、《碧雲深》、《雙荷葉》。

憶秦娥(四十六字)

平平我,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疊三字),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疊三字),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此調多用入聲韻。前闋後三句與後闋後三句字數平仄相同。)

雙調四十六字,前後闋各三仄韻,一疊韻,均須押入聲字,一韻到底。

賞析

范成大共五首《秦樓月》(即《憶秦娥》),都抒寫閨怨,這首最精彩。一般的懷人怨情,感情濃露,而本詞卻無一言怨愁,抒情婉曲。 上片描寫春天月夜景色。這是一個靜謐的月夜,高樓埯映在綠蔭之中,只露出一角; 欄乾的影灑落地上。情調非常溫馨。朗月中清風徐來,可一“露”字卻露端倪, 女主人公深夜不眠,獨在月下痴情思念。可無一字直寫。下片寫回到樓內閨房的情影。 首句的“催”和“咽”以及上片的“風” 都是以動襯靜, 但多了暗暗的愁恨。 “燈花結”,在“暗溪”的氛圍中為之一振,於是有了後面夢到江南的慰藉,以夜月實景起,以春夢虛境止。靜謐和溫馨掩蓋了淡淡的離愁,確別有風味。

此詞寫春夜閨思。

先言室外。樓陰缺,謂小樓在綠樹掩映之下只露出一角紅樓。詩人很懂得藏與露的辯證法,要寫樹密樓深,恰恰要用密中之疏,深藏中之微露來表現。月光就透過這一角射進小樓的東廂。“欄乾影臥東廂月”是倒裝句。東廂月照,使欄桿影臥於樓板,說明月已偏斜。樓外,風寒露重,杏花如雪,綴滿枝頭。這是一幅多么靜謐、優美、空靈的畫面!

下片言室內。爐香,是閨房必備之物。言靜,則“爐煙直”,說相思之惆悵,則“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此言“隔煙”,表現了空間的杳遠心態。“催漏”,是寫時不我待的生命意識。金虬(qíu),即古代計時器──“漏”上所裝的銅製的龍頭。龍頭滴水,其聲斷續如咽。如李商隱《深宮》詩也有“玉壺傳點咽銅龍”的描寫。“咽”,又暗示著閨中人的淒咽之情。此時,紅燭忽然結花,燈光暗淡下來。古人認為,燈燭結花,預示著喜訊將臨。喜從何來?原來羅幃中之人已魂馳江南千里,於片時春夢中,和所愛之人相見。岑參《春夢》詩:“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片時”與“天闊”,形成短促的時間與杳遠的空間的強烈對比。只有在夢中,才能征服它,超越時空,使心靈的缺失得到暫時的彌補。但是,一覺醒來,依舊燈昏簾垂,天涯香隔。所聞唯有銅龍咽漏,所見唯有淡月疏花!

此詞用空靈之筆寫深濃之情,清疏雅麗,感人至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