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老

憤老

“憤老”(憤怒老人,AngryOldMan)是一個稀有辭彙。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流行著且批量生產著的是“憤青”,老人們則普遍遵循著“羅素箴言”——老人應該是入海處的河流,恬淡、飄逸、磨滅尖銳,自然也就不必對周遭的邪惡和人存的困境太在意。

概述

AngryOldMan憤老

做“憤青”容易,做“憤老”就有些難。前者是不成熟的且飄浮雲端的理想主義者,栽幾次跟頭便從天上落地,恍然大悟地從俗入流;後者是成熟地基於現實的理想主義者,閱歷思想的沉澱使得他們對大流或者說主流的某些醜陋和歪道偶發怒言,卻也老辣地拿捏著主流所能容忍的邊線。

特點

對於大多數沉默的人來說,“憤老”確實說出了他們不敢說的話。他們沒有資格,也沒有膽量去說,但是“憤老”有。用“憤老”的話說,這些一般民眾對和民是“遠著罵,近著怕,見面打哈哈”。敢於並善於說話的“憤老”並不因此就是沉默者的利益代言人,後者雖拙於發聲,但心裡明白,他們知道“憤老”們憤怒的真實原因。。

代表人物

袁何之爭袁何之爭

袁偉民

2009年10月,受大眾關注度最高的,是“體壇憤老”袁偉民。袁偉民曾經帶領中國女排獲得無數殊榮,被全球華人矚目數十年的袁偉民,2004年以後已經淡出體育官場,也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從紛擾俗世中超脫的他,從回顧到反思,寫一本《袁偉民與體壇風雲》如同重磅扣球,狠狠地砸出了無數火花。書中的爭議處很多。從暗批(其實已經批得很明)何振梁在申奧過程中拖後腿,到爆料馬家軍“嗑藥不倦”,到反思中國體育的“唯金牌論”,體壇“憤老”袁偉民以硬挺的身段寫下自己在中國體育事業中數十載寒暑的經歷,為世人掀開了中國體育鐵幕的一角。

周瑞金

《人民日報》前副總編輯周瑞金在20世紀90年代初,他與人用筆名“皇甫平”發表《改革不可動搖》系列評論,為當時停滯不前的改革搖旗吶喊,引發改革派與保守派的激烈交鋒。1992年初,中國最高領導人鄧小平在南巡講話中力挺改革派,“皇甫平”聲名大噪,成為宣揚改革的一面旗幟。

按理說,出身官方傳媒的深宮,享受著豐厚的退休待遇,本不必再指點江山,引來爭議。但是這位憤老,一口氣寫了兩萬字的長文,總結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教訓,極其有針對性地提出,國家必須與“特殊利益集團”切割,以推進基層民主,遏制基層權力失控,以反思維穩邏輯維護長治久安。

《人民日報》出身的“憤老”下筆洋洋萬言,一下就打在纏繞中國進一步發展惡勢力的七寸上。明眼看中國時事的人都知道,中國進入21世紀來,國進民退的大趨勢,讓部分國有壟斷企業,以及不少具有官員背景的強勢民營企業,以公權力為靠山和保護傘,肆無忌憚地賺取超額利潤,尋求高額,甚至是非法資本回報。

對比憤青的價值

憤青,又做“糞青”,在網路上已經是耳熟能詳的重要群體。

和“憤青”相比,“憤老”們看過的潮起潮落更多,很多元老級的人物甚至是參與了國家建政從“阿爾法”到“歐米茄”的全過程。因為有著對歷史過程的親身體會,他們對治國方向的失誤和政治上的誤讀,有著無人能比的深刻領悟,甚至是直覺判斷。

和“憤青”相比,“憤老”們掌握的資源和渠道更多,他們言論更能夠得到最高層的傾聽。得到“憤老”背書的言論和思想,也往往能獲得更多的存活空間,引起社會的更大關注。

和“憤青”相比,“憤老”們已無後顧之憂,“人走茶涼後”,根本不必再看他人臉色行事。而他們距蓋棺論定不遠,總要在說了一輩子假話、大話、空話、套話後留下一點真話,很多故事,若非歷史的當事人說出來,公眾永遠也不會知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