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松

慧松

慧松是中國的一個畫家,生於1942年,現居台北。

簡介

慧松,原名胡明宏,號雪村

慧松慧松

1942年出生在台南,現居台北

祖籍:福建

籍貫:漢族

信仰:佛教

先後拜師於蔡草如、黃君壁、歐豪年

中華禪宗書畫院藝術顧問

代表作《三十三體觀音》、《大日如來》等

生平事跡

1942年生於台灣省台南市;

慧松慧松

1956年師事蔡草如先生研習繪畫;
1957年參加第12屆全省美展『第二』,參加第20屆台陽美展『半天筍』;
1960年參加第23屆台陽美展『造型』;
1963年參加第17屆全省美展『晨』,參加第26屆台陽美展『珊潭一角』;
1966年參加第26屆台陽美展『力』;
1967年參加第30屆台陽美展『造型』教育會獎,參加第22屆全省美展『清溪千仞』;
1968年參加國立台灣藝術館主辦全國第一屆素描展,師事黃君壁先生研習國畫山水。
1970年參加第14屆全國水彩展於台北,參加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第一屆全國書畫展;
1971年參加第1屆全國版畫展,第6屆全國美展入選,並被國家甄選送日本參加中日美展;
1973年參加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第2屆當代名家邀請展;
1982年參加日本國第23屆全日本書道展,師事歐豪年先生研習嶺南水墨畫,受聘與日本國神戶市南京町振興工程與設計;
1984年榮獲73年度建築與相關事業十大傑出金鼎獎;
1985年榮獲日本第26屆中日親善美展水墨特獎;1996年佛畫作品登錄文建會台南市府新編『府城傳統畫師專輯』;
1997年佛畫作品發表於2月份金色蓮花雜誌,參加青溪文藝學會畫展於台北市中正紀念館;
1998年參加中韓藝術文化交流邀請展於台北市,佛畫作品發表於第67期中國美術雜誌,佛畫作品發表於12月30日佛音時報專欄;
1999年佛畫個展於台北永琦百貨文化廳,佛畫個展於台北市環亞大飯店15樓東方交誼廳。
2000年,推選為青溪新文藝績優員,由軍管區司令部頒榮譽狀,參展『跨世紀偉人蔣夫人宋美齡期頤晉三華誕』於美國紐約市
2001年1月佛畫個展於台北市中正紀念堂懷恩廳,7月佛畫個展於台南佛光緣美術館,佛畫作品開始長期發表於『佛祖心』雜誌;
2002年參加亞太地區名家書畫聯展於國父紀念館,佛畫作品發表於『傳統藝術』雜誌;
2003年甄選為『中國藝術名家』於中國人民日報海外版,列入『新編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
2004年4月岩彩佛畫個展於台北市中正紀念堂瑞元廳,5月岩彩佛畫個展於基隆市月眉山靈泉禪寺,6月彩墨山水個展於中華開發銀行文化廳;
2005年1月份起在台北市中正紀念堂任佛畫教師,2月彩墨個展於台北市國父紀念館德明藝廊,8月『五十年繪畫回顧展』於台北市中正紀念堂中正藝廊,8月佛畫專訪發表於人間衛視台,12月佛畫專訪發表於生命電視台;2007年1月岩彩佛畫個展於慈濟松山藝文中心,2月佛畫專訪發表於大愛新聞電視台,同時評選為第七屆環球國際藝術貢獻獎「金鼎獎」、中華藝苑精英成就金像獎、「世界傑出華人藝術家」榮譽稱號,4月佛畫登錄於靈鷲山佛畫教團出版中心經書,5月書畫交流展於日本國東京都美術館,9月佛畫專訪發表於生命電視台,11月岩彩佛畫個展於大陸第五屆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11月展於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館,11月佛畫專訪發表於中央電視台、普陀山電視台、浙江鳳凰電視台、北京電視台
2008年1月岩彩佛畫個展於大陸蘇州佛光山嘉應美術館,4月岩彩佛畫個展於大陸昆侯北人美術館,12月參展於大陸北京民族文化宮"中國當代書畫藝術英才作品展",並舉辦台灣慧松居士佛畫專題展。

心中的觀世音心中的觀世音

2009年6月中國國際電視公司(CCTV)採用多幅觀音作品在「心中觀世音」電影紀錄片DVD,9月中國建國六十周年首次以台灣慧松居士繪製宗教藝術觀音畫(三十三體觀音)製作郵票紀念冊,由中國郵政總局制印,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CCTV)全球發行,12月岩彩佛畫個展於國防部後備司令部「忠愛藝廊」,12月第522期青溪雜誌以國防部部長與慧松居士合照作封面、內頁。及「慧松居士釋道彩墨展」專題報導。

2010年1月北京國貿部第二屆亞洲藝術博覽會「慧松佛畫專題館」,7月第一屆全國新聞界藝術創作聯展,名家邀請展於國父紀念館,9月台灣郵政總局以慧松觀音作品,發行「觀世音郵票典藏冊」,10月佛光山人間福報及人間衛視專訪報導,12月中華海峽兩岸藝術交流展於圓山飯店及101大樓,並任藝術總監;2011年3月中國中華禪宗書畫院藝術顧問。
2012年2月應邀在北京銀河空間美術館舉辦《2012海峽兩岸慈善佛教文化交流畫展》5月應邀在南京棲霞古寺舉辦《中華海峽兩岸書畫藝術交流展—台灣著名畫家慧松、胡琪田父子佛像聯展》

作品風格

莊嚴再現:
岩彩作品一般出現在壁畫、石窟中,顏色鮮艷經久不退色。現存的敦煌石窟、雲門石窟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此石窟佛像只能去當地才能欣賞,因此,慧松老師經過多年研究,把這種岩彩畫像創作在柔質的絹布上,可捲曲收藏而不致龜裂剝落,而此舉亦革新絹本佛畫多表現清淡靈巧的固定風格,呈現重彩華美的“丹青”氣象。

現代佛像融合中西:
慧松老師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絹本佛像岩彩作品,在傳統意義上的佛菩薩形像上做了一些創新,例如《月亮觀音》《聖觀音》,其調動了一切藝術手段和學識修養,把佛菩薩的莊嚴、寬容、慈愛、秀麗表現的淋漓盡致。
上承古典下開創新:
青綠畫可謂中國畫之始祖,(古時稱此繪畫為“丹青”,現今收藏傳世最早的重彩青綠山水畫為隋朝展子虔的《遊春圖》及敦煌壁畫。早期作為人物配景之山水畫,也重視用色,)多用石青石綠礦物質重彩著色,故稱當時著色之山水為“青綠山水”,遠至今日,此創作風格的畫標為“青綠山水畫”。

慧松老師的水墨山水師從黃君璧老先生。畫山愛用披麻斧劈皴,染水常以散風點淡墨。構圖遠平庸,求奇險,山峰羅列往往自出機杼,少於他人雷同。同時,慧松老師將國畫山水的墨韻、疏密、濃淡、潤枯等技法結合了構圖學、透視學、色彩學等,將石青單一礦色,在山水畫中表現出千變萬化。不但擺脫古人傳統青綠山水之匠氣,更展現出“上承古典之輝煌,下開當代藝術之創新”。

.作品

作品1作品1
作品2作品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