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活美學

慢活美學

慢活並不是將每件事牛步化,而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它是一種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儘量以音樂家所謂的Tempo Giusto(正確的速度)來生活。它沒有一成不變的公式和萬用守則,只是讓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步調,如果我們願意騰出空間容納各種不同的速度,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

起源

慢生活慢生活
1986年,義大利記者、美食評論家卡洛•佩特里尼被幾十名學生坐在廣場上大嚼漢堡的場景所震驚。當佩特里尼得知羅馬著名的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附近要新開一家麥當勞時,為了捍衛義大利美食文化,喚醒人們遭快餐催眠的味覺,他發起了一場“保護享受權利國際運動”,組織人們聚集到西班牙廣場端著盛有傳統意大利麵食的碗進行‮議抗‬,成功阻止了麥當勞的開張。隨後,佩特里尼於19‮98‬年成立了“國際慢餐協會”,正式倡導人們放慢節奏,享受美食,從此拉開了全球“慢生活”運動的帷幕。
速度和效率是大工業時代的標誌。美國發明家富蘭克林的那句名言“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金錢”,曾作為大工業時代的座右銘,影響了整個世界。自大工業時代以來,對速度的崇拜讓快文化占據了人們的潛意識和價值體系,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淪為時間的奴隸。
2007年,《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84%的人認為自己生活在“加急時代”,其中71.1%的人稱,“精神高度緊張,壓力大”,是讓他們著急上火的主要原因。
然而,正如披頭士樂隊成員約翰•列儂所言:“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無休無止的快節奏生活給現代人帶來豐厚物質回報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心理的焦慮、精神的疲憊和健康的每況愈下。許多人不得不停下來反省自己生活的意義,從而追求一種令身心更加諧和的“慢生活”。
慢活是一種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
世界慢生活日”的創建者貢蒂賈尼就經歷了這一被迫“剎車”的過程。現年62歲的貢蒂賈尼曾在義大利電信集團公關部門工作,還做過IBM義大利分公司的公關經理,雖然收入不菲,但是工作緊張,充滿壓力。“那時我過著高度緊張的生活,即便度假時也靜不下來。”
年夏天與家人度假時,貢蒂賈尼因身體不適突然栽入海中,差點撞到海中岩石喪命。“妻子說這是身體在警告我必須慢下來”,這一‮件事‬讓他開始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 於是,慢下來的貢蒂賈尼於2005年成立了“慢生活藝術”組織,2007年又創建了“世界慢生活日”,向更多的人推銷“慢生活”的健康理念。
如今,經過‮年02‬的發展,“慢生活”已滲透到方方面面,吃有慢餐,行有慢游,讀有慢讀,寫作有慢寫,教育有慢育,戀愛有慢愛,設計有慢設計,鍛鍊有慢運動……無處不在地提醒人們放緩腳步,享受人生。正如緩慢運動網站所宣傳的那樣:“慢活並不是將每件事都拖得如蝸牛般緩慢,而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它是一種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儘量以音樂家所謂的正確的速度來生活。”

產生原因

緩慢生活緩慢生活
對於生活的抱怨,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大多數人的問題出在“速度太快”。我在回答類似的調查問卷時,也不禁啞然失笑。那份問卷里有個問題:早晨醒來,睜開眼睛後,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是感受清晨的空氣?是慵懶地伸伸腰?還是立刻翻身看看現在幾點了?我的回答相信和多數生活在都市的現代人一樣,我們習慣性地永遠都在趕時間,永遠覺得時間不夠用,覺得網速不夠快,覺得前面的車開得太慢,覺得還有好多沒做完的事情。
一個標準的“快”活族,不是及時行樂的快活,而是節奏快速的快活。我開車的速度很快;吃飯的速度很快;思維的速度也很快。我很害怕面對思考慢、動作慢、說話慢的人,我的教養讓我面帶微笑禮貌地看著他們,但心裡卻急得只想跳腳,巴不得衝上前去幫他把該做的事或該說的話盡慢活族快完成。年輕的時候,我常以自己的才思敏捷而自豪;及至年紀漸長才逐漸明白,我的靈巧聰慧和急於表現,也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了別人。
可能是因為這樣每天都急急忙忙趕路的人太多了,最近幾年,有一股鼓勵放慢腳步的運動正在興起,短短的2、3年間,已經有55個國家、八十幾萬個會員加入了這個叫做“SlowMovement”緩慢生活”的運動中,它是個沒有總部,沒有嚴格組織的組織,只是借著幾頁簡單的通訊,喚醒被速度綁住的人,勸導人們放慢生活的節奏,慢慢地吃、慢慢地呼吸、慢慢地思考、慢慢地做愛、甚至慢慢地休閒。
喜歡緩慢運動網站上的一句話:“慢活並不是將每件事牛步化,而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它是一種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儘量以音樂家所謂的TempoGiusto(正確的速度)來生活。它沒有一成不變的公式和萬用守則,只是讓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生活步調,如果我們願意騰出空間容納各種不同的速度,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
多好,如果我們能掌控生活的速度,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放下,什麼時候要加快腳步,什麼時候必須駐足,什麼時候又該躍起,我們就不會因為一路快跑追趕而忽略了道路兩旁美麗的風景和本該細細品嘗的生活況味,也不會因為忘了停下腳步而錯過了身旁關懷的眼神和暖暖的愛意。如果,你同意生命中有比急著完成某件事還更重要的事情,就請放慢腳步,傾聽內在的聲音,順著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吧!

發展狀況

慢生活慢生活
慢餐運動鼓勵人們享用“慢飲食”。
慢游是一種深度游。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蝸牛的速度,慢慢地享受人生。
釣魚是慢生活的一個好選擇。
慢城運動的先驅——義大利中世紀古城奧爾維耶托。
兒童是天生的慢生活專家,但他們的“慢生活”卻往往被急於“快育”的家長粗暴打斷。
我們生活在一個“速度至上的時代”,成名要早,致富要快,快速入門,快速記憶,英語速成,愛情速配,沖沖沖,趕趕趕,內心仿佛總有一個聲音驅使著人們賣力地工作,拚命地賺錢,辛苦地育兒,快餐果腹,行色匆匆。
然而,我們的靈魂卻往往跟不上身體的步伐,當大自然的野趣和閒情逸緻離我們越來越遠,當過勞死、抑鬱症、亞健康開始籠罩職場陰魂不散,當急功近利的育兒方式開始剝奪寶貴的童年,當暴戾的情緒在整個社會迅速蔓延、一觸即燃……諸多不正常的狀況,讓有識之士不得不反省這種“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從而遵從內心的需求,投身於全球“慢生活”潮流。
2009年,是全球“慢生活”潮流的源頭——慢餐運動誕生‮年周02‬,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蝸牛和烏龜的速度,慢慢吃,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思考,慢慢去愛,慢慢地享受人生……
星期一。62歲的義大利人貢蒂賈尼和同伴來到日本街頭,看到哪位行人步履匆匆,就攔住他,開出一張“超速罰單”。
貢蒂賈尼是“慢生活藝術”組織的成員,此番來到日本,是為了宣傳他所創立的第三個“世界慢生活日”。他之所以把 “世界慢生活日”選在星期一,是因為他認為星期一通常是一周里人們最忙碌的一天,而在這一天讓人們意識到減慢生活節奏尤為重要。
無論是“慢生活藝術”還是“世界慢生活日”都是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一股“慢生活”潮流的組成部分,而“慢生活”潮流的發源地正是義大利。
上世紀80年代,麥當勞肯德基等美式快餐店隨著經濟全球化浪潮快速擴展到世界各地,大大的“M”和“KFC”亦被看作全球化的標誌。

方式

慢生活方式慢生活方式
1、慢餐( slow food)
慢慢煮,慢慢吃
從19‮98‬年創立至今,國際慢餐協會已擁有10萬多名會員,遍及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年02‬來,慢餐運動作為一種健康的飲食方式漸漸風靡全球,並演化為一場對抗快餐業以及非人性的大規模、商業化食品生產方式的社會和政治運動。
慢餐運動本身就是以反快餐文化的立場出現的,認為快餐毀壞了食物的美味,令人們的味蕾遲鈍。慢餐協會宗旨就是:“‮制抵‬快餐和快生活,找回消失的本地飲食傳統,重新喚起人們對食物本身的興趣。”
所以慢餐運動鼓勵人們享用“慢飲食”,即以慢的非標準化的方式精心烹製的食品(最好是有機食品),而且可以就地取材,保存和延續當地的飲食傳統。
但是,有了用心烹煮出來的食品,還需要足夠的時間用味蕾慢慢體會。所以,慢餐還格外看重慢慢吃的過程。《慢餐宣言》中這樣寫道:“城市的快節奏生活正以生產力的名義扭曲我們的生命和環境,我們要以慢慢吃為開始,反抗快節奏的生活。”
拒絕“狼吞虎咽”
城市生活的快節奏使得現代人吃飯速度越來越快,“狼吞虎咽”似乎成了進食習慣。曾有一項統計顯示,現代人已從40多年前每餐咀嚼900~1100次、用時20~30分鐘,下降為目前的每餐咀嚼500~600次、用時5~10分鐘。但是,講求速度的進食方式只能加重身體和心理負擔,只有細嚼慢咽才能吃出健康。
“想長壽嗎?那就吃慢點吧。”在以長壽著稱的地中海地區,人們一頓晚餐可以吃三四個小時。這也被認為是當地人的長壽秘訣之一。有健康專家指出,細嚼慢咽不但有助於保護腸胃,還有延緩機體衰老之效。
所以,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慢餐運動從簡單的健康飲食提倡轉變為一場社會性運動。慢餐運動的支持者頻頻遊說歐盟制定有利於當地食材的貿易和農業政策,並發起“味覺方舟”運動,展開瀕危食品大營救,籌款去協助小作坊小農莊對抗大集團。
2、慢游(slow travel)
慢游是一種深度游,一個文化浸入過程。它反對那種走馬觀花、“到此一游”、拍照留念的大眾化旅遊方式,而主張扎進一個陌生地方沉澱自我,慢慢融入當地的生活,和當地的人進行交流,從而充分了解當地文化。
慢游主張在一個地方至少住上一周以上,最好不要住賓館,而是住在當地人家裡或者租住專門給遊客準備的出租屋,像居家生活一樣,親自到市場買菜、做飯,享用完之後在附近慢慢地逛,想到稍遠一點的地方就騎腳踏車去。
慢游強調的是在一個旅遊點真正“生活”過,而不僅僅是停留過。早上起床後可以像在家一樣在周圍跑步鍛鍊,到當地人常去的早餐店吃早餐,去市場買菜時遇到當地居民,可以跟他們閒聊。如果有時間,還可以參加當地的活動,比如選學一門語言、學做當地菜等或者參加當地某個機構的志願服務。
慢游的其中一個方式是“志願旅遊”。歐美日韓等已開發國家的許多志願者喜歡到開發中國家進行志願服務,因為這同時也是深入了解一個國家的慢游的好機會。
慢游跟生態旅遊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鼓勵儘可能地減少對環境的損害,主張以腳踏車、輪船、火車、步行代替飛機,放慢速度,真正享受度假的樂趣。
在慢游運動的影響下,一些旅遊地開始作出改變。全球首個“慢島”就是在這種情境下應運而生。“慢島”斯德布魯克島位於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島之一,是享受慢游和慢餐的絕好景點。
3、慢城(slow city)
有這樣一個城市,在這裡,時間的流動仿佛緩慢下來;在這裡,你看不到麥當勞、肯德基那樣的快餐店和沃爾瑪那樣的超市,甚至看不到霓虹燈;這裡風景如畫,空氣清新,人們有更多的時間用於散步,有更多的綠地用於休閒;市中心不允許私家車出入,公共運輸全部使用清潔能源;醫院與學校餐廳供應的都是以當地有機蔬果烹調的傳統菜品。
它就是慢城運動的先驅——義大利中世紀古城奧爾維耶托。
1999年10月,在奧爾維耶托的一次慢餐活動上,義大利5個小城的市長第一次給“慢城”做出了明確定義,“慢城”運動從此誕生。
根據“慢城”運動聯盟的規定,成為其成員須滿足55項具體規定,如人口不得超過5萬,發展和使用環保技術,不得使用轉基因種子、作物和食品,必須保持當地特有的風俗文化等等。為了保證這些規定得到遵守,“慢城”運動聯盟會對成員進行考察。
慢城運動是慢餐運動的延伸,使用的logo都是一隻緩慢爬行的蝸牛。慢餐運動希望通過享受佳肴的每一個過程,保護傳統的飲食文化,而“慢城”則將其放大到人們的整個生活環境,保護當地的特色,抗拒伴隨全球化而來的同質化和標準化。
當初參與發起慢城運動的奧爾維耶托市長齊米齊認為慢城主義其實是一種品味主義,沒有品味就沒有生活質感。慢城主義是提升生活品質的一種訴求。在慢城的哲學裡,慢工才能出細活,只有慢條斯理地吃,才能吃出品味,活出品味。
全球“慢城”已有60多個
“慢城”理念並不是簡單地以犧牲效益換取舒適生活,在有的地方,它還能創造經濟價值,提高生活質量。在義大利的布拉,慢城模式帶來了極佳的經濟效益,失業率下降到5%,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悠閒的餐飲,恬然的氛圍引來了大批國內外遊客。旅遊業又拉動了商業發展,零售額每年以15%的速度上升。
如今,全球已有60多個城市加入了“慢城”運動,加入最多的是義大利,有42個城市。此外,英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波蘭、挪威、瑞士也有不少城市被接納。目前,還有300多個各國城市等待加入。在亞洲,日本和韓國都有城市申請加入慢城運動。
4、慢育(slow parenting)
卡爾•歐諾黑是英國的知名記者,也是全球慢活運動的一個領軍人物。2004年,歐諾黑所著的《慢活》(也譯作《讚美緩慢》)一書在全球熱銷,被尊為全球緩慢運動的“聖經”。4年後,已是兩個孩子爸爸的歐諾黑再次出書《慢的教育》,號召天下父母對孩子進行“慢育”。
馬來西亞專欄作家艾爾斯坦也曾在鼓吹慢生活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兒童是天生的慢生活專家,他們最懂得擁抱生活。”然而,兒童的“慢生活”卻往往被急於“快育”的家長粗暴打斷。
“快育”文化造就怪異小孩
到世界許多地方旅行過的歐諾黑髮現,在“望子成龍”方面,天下父母一般“黑”,而且還有“東風西漸”之勢。孩子還在肚子裡,胎教已經開始。孩子一兩歲,就開始參加早教班。三四歲就開始穿梭於各種才藝班,學習鋼琴、繪畫、芭蕾舞,上國小中學後就開始上各種輔導班,總之,家長不會輕易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停地推著孩子前行,期望能打造出一個“超級小孩”,以應對未來的激烈競爭。
在父母的這種驅動下,孩子們被剝奪了慢慢成長的樂趣,不僅難有時間跟大自然親近,就連踢踢球、游游泳這些休閒活動都變成了競爭的武器和壓力的來源。在英國,這種“過度培育”的勢頭近年來越來越明顯,也因此出現了所謂的“直升機式父母”——他們不分晝夜地在孩子頭上盤鏇。就連提倡慢生活的歐諾黑也不得不反省,自己是否也淪為其中的一員。
歐諾黑不無憂慮地指出,這種急功近利的“快育”文化造就了一代怪異的、被寵壞的、缺乏自理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創造力萎縮的小孩。
與此同時,家長在為孩子提供最好條件的同時,也要求孩子做到最好。這樣無疑給孩子造成巨大壓力,不僅容易扼殺學習興趣,還會導致兒童出現睡眠障礙、慢性疲勞、焦慮、抑鬱、自我傷害甚至自殺傾向和暴力傾向。
歐諾黑指出,所謂慢育,就是尊重孩子發展的規律,尊重他最本真的需求,讓孩子更多地接觸大自然,與同齡人一起嬉戲,建立真正的幸福感,而不是陷入無休止的升學、考試、競爭的怪圈,用成績和成功與否來衡量幸福。

健康優勢

慢生活慢生活
對於“慢生活”的潮流。專家認為它其實是在倡導從快節奏向慢節奏生活方式的改變,這種改變可使人們遠離亞健康,至少能讓亞健康的症狀得到有效的緩解,有些症狀輕的人甚至還可因此不治而愈。
1、細嚼慢咽益腸胃
“生活節奏快,簡易、方便的快餐自然流行,但不少快餐為節省成本用料粗糙,而為了增加口感常放大量的調味添加劑。另一方面,吃快餐的人一般都趕時間,心急之下自然狼吞虎咽,長期下去可造成慢性胃炎甚至消化性潰瘍。”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消化科教授劉友章稱,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快餐的害處,更頻繁地回歸廚房,為家人和朋友準備營養、可口的飯菜並一起慢慢享用。
劉友章稱,這種好處顯而易見:自己精挑細選的菜更新鮮,用心洗、切的菜衛生也更有保障;而在烹飪過程中,細心調節火候、少放調味添加劑的做法能留住食物中更多的營養成分。更重要的是,一家人或三五知己聚在一起慢慢共享美味時,因為不再因要趕時間而囫圇吞棗,口裡的食物能得到更充分的咀嚼。
“千萬別小看這道‘粗加工程式’,因為唾液中還含有能抑菌消毒的溶菌酶,能中和甚至消除食物中的某些致癌物質、減輕胃部的消化負擔。”劉友章解釋說。
2、“慢生活”是一種健康心態
“慢生活其實是一種從容的心態,一種更符合身體健康的生活方式。”‮東廣‬省第二中醫院副院長王清海教授稱。他每天都會遇到不少有失眠、頭痛、疲勞、心煩、焦慮等亞健康症狀的患者,對於他們,他經常給的忠告就是:讓你的生活節奏稍稍慢下來吧!這簡單的一招往往很奏效,“至少能讓大多數人的亞健康症狀得到有效的緩解,有些症狀輕的人甚至還可因此不治而愈。”
王清海解釋說,人體就像一部機器,在長期快速的運轉過程中,身體各部分的器官一直處於“只張不弛”的高度興奮狀態中,神經也高度緊張,時長日久會因內分泌功能失調、免疫能力下降而致病,易引發失眠、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是抑鬱症。正因如此,更要提倡“慢生活”,讓人們在緊張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身心的適當平衡點。
“忙不是藉口,美國總統夠忙了吧,人家不也每年都照常休假!”王清海指出,事實證明,那些開始懂得“慢生活”的人,由於心態更從容,做事“有張有弛”,效率反而更高。他提醒:越是忙的人越應該鼓勵他們好好享受公休假,堅持定期給身心放鬆、休整的時間,比如出去旅遊、做做運動,哪怕只是無所事事發發獃,只要能讓自己的身心更加從容些,也行!
3、慢,是一種生活態度
談及快慢這一話題,我腦中總是浮現出一隻兔子的形象,它並非龜兔賽跑中的那隻驕傲的兔子,而是19世紀英國作家卡洛爾的小說《愛麗絲漫遊仙境》里那隻穿禮服的紅眼兔子,它一邊向前奔跑,一邊不停地掏出懷表來看,嘴裡則總是嚷嚷著:“不好了,要遲到了!”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它就是工業時代下被時間所驅趕所擠壓的現代人的縮影。
現代人的可悲在於,在掌握了財富、晉身物質的富人的同時,卻淪為了時間的窮人,喪失了幸福感。
時間的貧乏令人們步履匆匆,耐心磨損,火氣沖天。為了節省時間,可以天天吃便當泡速食麵;為了搶時間,可以不顧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而超速超載;為了快回家,可以奪司機的方向盤;為了快發財,可以去偷別人的錢包,甚至‮人殺‬越貨。
或許直到鋃鐺入獄或者疾病纏身時,才能幡然省悟,而不得不慢下來。但是,有時卻為時晚矣。
筆者有一個朋友,說話快言快語,做事雷厲風行,下筆也是辣手著文章,直擊要害,整個人像風一樣毫無顧忌地往前沖,但是,一次突然而至的腿疾,卻一下子拉慢了他的生活節奏,令他不得不尊重身體的信號,開始慢慢地行,慢慢地悟,繼而慢慢地去寫,不但為人做事不再那么急躁,筆下竟也有了蓮的既靜且慢的悠然味道。經歷了這番波折,他不禁嘆道:吾有病,吾不知慢爾。所幸他的領悟並不算晚。2006年,一個叫“鼠尾草”的博主所寫的患癌日記感動了無數中國人。“鼠尾草”實為原曉娟,是一份美食雜誌的編輯部主任,34歲的她正值事業和人生的盛年。在診斷患有胃癌之後,她在部落格中寫道:“我們的生活太過於匆忙,以至於失去了生活的本來意義……生活像擰緊了的發條,我們恨不得把一分鐘掰成十分鐘來使,拚命地努力,只知道生活永遠是下一刻,我們忘記了童話、忘記了四季更替,忘記了藍天白雲露珠……” 幾個月後,她告別了愛她的丈夫和8歲的兒子離開塵世。
當快超出了人體的負荷時,它將以慢的方式提醒人們。可以說,這是一種陰陽平衡,是對快作出的糾正。
曾有社會學家稱,中國目前還不具備實現“慢生活”的社會經濟條件。錯,中國並非不具備經濟條件,而是缺乏文化土壤。作為已開發國家,日本算不算具備經濟條件呢?但是,跟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相比,日本卻是一個擰緊了發條的社會,過勞死、不堪壓力自殺的‮件事‬時有發生。
那么,跟尼泊爾相比,中國是否在社會經濟條件方面又有些許優越感呢?但是,尼泊爾卻是一個慢生活的典範,因為他們的國民追求的是幸福指數,而不是經濟發展指數。
再說,中國30年來的高速發展,已經造就了一個不小的中等階層。按說這個階層已經具備了實現慢生活的經濟條件,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夠停止追求財富的腳步,真正享受生活本身呢? 所以,根本是觀念問題,與社會經濟條件無關。 並非有錢才能享受慢生活。慢更多的是一種心境,一種生活態度。就像陶淵明所寫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慢是緊張勞作的間隙給自己一個深呼吸,慢是疲憊的一天結束後還自己一個安然的睡眠,慢是連續加班快餐果腹後犒賞自己一頓美食大餐,慢是閒庭信步,慢是喂喂貓弄弄草,慢是在被時代裹挾著不得不快速前行時,在心裡,開出一朵屬於自己的蓮。

入門法則

慢生活法則慢生活法則
1、關手機:現在的人們機不離身,忙碌得令神經緊張。如果你不能拋棄手機,至少應該在適當時候關機, 把工作和休息時間區分開來。
2、每天只看一次信箱:閱讀大量郵件、刪減垃圾郵件都使人精神緊張。不需要實時溝通的事項才會使用電子郵件,所以一天查一次足夠了。
3、關電視:永遠有比看電視更重要的事情。關上電視, 能省下許多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4、戒衝動購物:把精神、時間、金錢都奉獻給逛街購物, 錢和時間永遠不夠用。
5、休假充電:每星期放一天充電假期, 趁機培養興趣或閒逛, 能令工作事半功倍。
6、踱步:上班下班不妨以步行代替交通工具, 可戒掉性急, 也能為自己製造片刻寧靜,而且有益健康。
7、小憩:每天午後最好能休息一會。在工作的間歇也可以閉目養神, 專注呼吸, 雖不用去冥想, 但也能達到舒緩效果。
8、慢食:吃是生活的重要部分。戒掉快餐, 堅持吃自己家烹煮的健康食品,而且要學會細嚼慢咽,享受食品的每一個細節。

特點

慢生活特點慢生活特點
1、“慢”是人性的,而“快”是於機器的。
古時候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生活節奏上是何等的悠閒自在。行吟詩人們漫遊四方,遍覽名山大川,隨性賦,又是何等的逍遙。“快”是技術革命送給人們的禮物,“當人把速度性能託付給一台機器時,一切都變了:從這時候起,身體已置之度外,交給了一種無形的、非物質化的速度,純粹的速度,實實在在的速度,令人出神的速度。”如飛機、F1賽車、磁懸浮……而在出神狀態的人“什麼都不害怕;因為未來是害怕的根源,誰不顧未來,誰就天不怕地不怕。”(昆德拉語)
2、“慢”是溫柔的,綢繆繾綣,才能享受慢的極致;“快”是生硬的,快刀亂麻,總不免爭奪和傷害。
3、“慢”是文火細燉,既吊足鮮味又使骨酥肉爛,衛生而富有營養;“快”是急火猛炒,免不了外焦內生,既不一定好吃,又不衛生,屬於非典之後應避免的一種烹任方式。
4、“慢”是記憶,它把光陰分成互不相連的不同板塊,使時間具備了形態,而對於有形態的東西,人是容易記憶的;“快”是遺忘,它與過去和未來都斷絕了聯繫,脫離了時間的連續性,人一進入這種狀態,就忘了年紀,忘了老婆,忘了孩子,忘了憂愁。“慢的程度與記憶的強度成正比,快的度與遺忘的強度成正比。”

緩慢美學

緩慢美學緩慢美學
1、閱讀享受篇
讓疲憊的心沉靜下來,在陽光明媚的周末中午,泡上一杯香茗,捧一本自己心愛的書,慢慢閱讀,讓眼光盡情的停留在光滑的紙面上,那一支連通你心臟和大腦的筆,隨時寫下你的章節附注和心得,日子久了,翻出來看看也是一種別樣的享受啊!
慢慢閱讀,你才會發現許多旁人無法想像的美好,這樣的心繫感覺,隨著年歲的增長和歲月的老去,漸漸沉下來留在心裡,成為自己永遠珍藏的treasure.
邊讀書邊思考,思考人生、工作、學習、婚姻、家庭等等,讓思想任意馳騁,讓筆尖肆意流浪,你會發現思考的不可抵擋的魅力。如果你年輕時候就沒有學會思考,那么你就永遠學不會思考。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培根數百年前的話語猶在耳畔,只是這些積澱,無一不是潛心慢讀的結果。
這個社會太浮躁,上海這個城市也太浮躁,欲望太多而付出太少,誘惑太多而約束太少,知識太多而文化太少,流於表面的東西太多而深層積澱的太少。
當一目十行不再是超能力而是習慣,當書上的插圖多過文字,當閱讀成為“悅讀”,感官得到過分撫慰的同時,我們失去的是心靈更需要的豐厚。
真正的閱讀,應該猶如一場歷練,積冰山上的千年之寒,只為幻化那一剎那的雪蓮花開。
2、愛情隨想篇
什麼是浪漫?浪漫就是慢慢的浪費時間。
愛情害怕一旦有了期待,就會迫不及待。
緩緩行,慢慢愛,陪我把風景看頭,陪我看細水長流。
當愛情是指數函式,慢慢的單調上升,幸福也在與日俱增。
有一天吃驚的發現,兩個人的牽手已經成了一種下意識。。。。。。
3、工作感悟篇
其實,對於工作,最多未必最好,追逐太快反而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急於求成或許會步步落空。因為人永遠只能停留在一個時空里做一件事情。ONLY ONE.
所以,不妨慢一點,一步步去體驗,雖然每一個腳印都很平凡很渺小,但連在一起就是一條清晰的前行軌跡。快樂未必要積累到終點才能體會,其實每一步的前進都會帶來難得的喜悅。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沿途的風景看夠,你自然就到了下一站。
慢絕非是只有坐擁富貴後才有的氣定神閒,也非支持懶惰降低效率,它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能力,是對於時間把握的遊刃有餘,帶著貴族風範的幾許從容和淡定。
既然人人都知道悠閒的人是在凝視上帝的視窗,可為什麼我們還是慢不下來?
上班30分鐘到一個半小時,吃一頓飯10分鐘,做完一個工作三個小時,和父母在電話里聊聊天20分鐘,愛上一個人僅需0、05秒,這個社會這種生活真是太快了!
我們就像一隻只的陀螺,時間就是那根鞭子,我們被它抽著走,還說是為了挑戰自我,掛上一個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霍金說過,人類是唯一被時間束縛的動物。其實仔細想想,真正束縛自己的到底是時間還是自己的心態?總以為前方的風景才是更美麗的,卻忘了身邊的風景已經在你匆忙行進的過程中悄然園區。或許我們都改捫心自問,是我真得無法走得慢一點,還是我捨不得走得慢一點?
也許還是捨不得吧。總是對未知的懷有天生的好感,總是以為擁有了全部才是擁有“巔峰”的體驗,總是不滿足,總是停不下,也不想停下,卻忘了有個成語“陽春白雪,曲高和寡”,又有一種無奈叫做“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最多最高。。。。。。帶“高”字的並不一定最好。
慢慢的吃,慢慢的愛,慢慢的努力,享受每一個過程,每一個細節,關注自己的每一個成長,這樣更容易達到生命中的至HIGH點。
一個人的內心越淡定,越從容,你就會捨棄那些激烈的、宏闊的、弘揚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靜的、內心的聲音。這會使你走到社會角色中的時候,能夠不失去自我,能夠有擔當,能夠做到最好。

慢活族

慢生活慢生活

在都市的精英群體中,出現了一個新的名稱叫慢活族。慢慢活,更快活,正在成為很多白領的生活信條。在歐美國家,宣稱自己是慢活族的人口已達三分之一以上、慢活這種生活方式在今天這個快節奏全速奔跑的社會大潮中,已衍變為一種難以抵擋的誘惑和趨勢。
成為慢活族,實際上是一個人生存觀念和生活狀態的一種根本轉變。上海的女白領可以新派的喊出,我不要房,也不要車,只要你和我喝一杯。這正是人們對物慾的追求已感疲憊之後的心靈的一種釋放和歸屬。
慢活並不是生活節奏變慢了,我們也許依然在奔跑著,每天的生活主題沒有變,但我們的內心在轉變,我們看世界的角度在變,我們已把從心靈上轉變自己的情緒作為人生的重要內容。
慢活的實質就是寧靜與浮躁的一種對抗,若擁有簡單而豁達的平常心,我們便會懂得去珍惜,去愛,去微笑著面對每一個人,會放下一切不必要的繁累,去親近大自然,在享受生命的過程中珍重環境,節約資源。
人的幸福感和人所擁有的物質財富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社會高速發展至今。人們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幸福的根源就是那來自心靈的曼妙歌聲,有了這帶著歌聲的翅膀,無論貧富與否,我們的心都會在這個溫暖的星球上自在的翱翔。我們可以從容地體會生命的壯觀和偉大,更會終極地領悟人生的目的和實質,降生到這個奇妙的世界,我們到底為何而來?
“慢活”的本質不是懶惰,而是對健康、對生活的珍視。從哲學意義上來說,“慢活”是反現代的;從生活方式上來說,這種生活態度對還在紅塵俗世中的人們有所啟發;而從身體健康來說,“慢活”的生活方式無疑是大大優於忙忙碌碌的普通人的。
“慢活族”並不像傳統的職場中人那樣無休止地拼搏,而是追求一種舒適、休閒的生活。“慢活”運動最早在英國興起,它勸導人們放慢生活節奏,讓精神和身心都得到放鬆,“慢活族”提倡慢工作、慢運動、慢閱讀,並由此催生出一系列的“慢”產業和“慢”時尚,諸如延後傳送的電子郵件服務、“慢”餐飲行業、慢旅遊,中國的太極、印度的瑜伽等運動方式成為“慢活族”的最愛。
“慢活”並不是生活蝸牛化,而是追求平衡,他們追求高效率的工作,工作外的時間慢慢地享受生活。“慢活”已經成為一種全球流行的生活方式,全球有八十多萬會員加入到名為“Slow Movement”(緩慢生活)的運動中。“慢活族”把所有可以利用的空閒時間,用寧靜對抗快節奏浮躁、品味生活以求得心靈的寧靜。
“慢活族”提倡慢工作,慢運動,慢閱讀。慢活並不是蝸牛化,而是追求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放慢速度,關注心靈成長,動手勞動,注意環保。

慢運動

慢運動慢運動

1、簡介
慢運動是慢生活內容之一。由慢速度、慢動作組合而成,具體形式通常是一些強度較小、節奏較慢的適宜長期練習的休閒體育項目。比如瑜珈、太極拳、散步、檯球、釣魚、健身氣功等,它們能夠稱得上運動,能消耗一定的體力,促使一部分儲存的能量分解轉化。既能不讓你感覺很累,同時又能享受動作舒緩、排解煩惱、收穫心靈的寧靜和身體的健康。讓身體在鬆弛愉悅的狀態下健身,感受到的是另外一種境界。特別是瑜珈,其舒緩的節奏、流暢的動作,不僅能消除身體上的疲勞,還能撫慰疲憊的心靈,緩解心理上的壓力。
2、背景
都市的激烈競爭和快節奏生活,讓不少人覺得身心疲憊,尤其是職場人士,他們身處激烈競爭當中,總是嘆苦經說累,其生活就像上緊了發條的鐘,始終處於快節奏中,而這也正是造成身心壓力的根源之一。針對這一情況,國外已經流行起“慢生活”理念,並且衍生出“慢運動”。如今,中國都市的快生活也催生了“慢運動”,正所謂用“慢生活”的思路重整你的大腦,享受“慢運動”帶來的愉悅。
辦公室里已經是腦力、體力大比拼了,倘若下了班還有一份健身房的“苦差”要兼未免太難為自己,不是說快節奏的運動不好,只是對於工作壓力較大的上班族來說,更應該享受慢運動帶來的放鬆心情。
動作舒緩的太極拳,悠閒自在的散步等似乎是中國老年人的專屬運動。近來,這項傳統的運動受到眾多年輕人的追捧,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節奏下,享受“慢運動”漸成其生活新風尚。
3、形式
(1)慢跑
慢跑風靡世界,被人們譽為“有氧代謝運動之王”。慢跑是能夠對心肺功能有一定的鍛鍊並且有提高的運動,但是要想達到預期效果,關鍵在於堅持。要把它作為生活方式,至少每星期要堅持5次左右。清晨或者傍晚,穿上透氣的運動服,套上舒適的跑步鞋,找條適於跑步的小路只管慢慢跑。慢跑的環境非常重要,比如在林蔭道、蜿蜒的小路,大口呼吸新鮮空氣,保持著一個速度,不僅不會讓身體承受超量的負荷,還會把工作的煩惱一掃而光。
(2)太極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藝術、氣功引導術的完美結合,並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又吸收了道、儒等文化的合理內容,故太極拳被稱為“國粹”。太極拳運動包含著東方哲理,動作輕靈、運行和緩、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動中求靜、剛柔相濟。它使意識、呼吸、運動三者密切結合,從而達到調整人體陰陽平衡、疏通經絡和暢氣血的目的,對一些慢性疾病的調養很有效果。
(3)瑜伽
瑜伽這種不具備競爭性的運動,不論年齡多大、健康狀況如何都可以參加學習。瑜伽通過呼吸調息、動靜平衡、身心統一等要訣來刺激身體恢複本身的自覺與自愈,改變人的亞健康狀態。瑜伽通過各種呼吸及各種不同的獨特姿勢給予頭腦、內臟、神經、荷爾蒙腺體適度的刺激,通過強化腹腔內臟器官,除去身體的不安定因素,保存並增加體內生命能量使之不浪費不虛耗,從而令身心健康自然統一安定。
(4)跳舞
有人做過試驗,跳一小時的華爾茲舞,相當於步行二公里路程,而伴隨著音樂跳舞可以使人感到心曠神怡,精神愉快,增加食慾,恢復體力,可以促進大腦休息,有益睡眠,對高血壓有防治作用。在緊張的勞動之餘或周末晚餐後安排一定的時間跳舞,有益身心健康。
(5)普拉提
雖然看起來慢悠悠,但僅僅練習5分鐘就會有身體發熱、冒汗的現象。就像所有的慢運動一樣,普拉提並不起眼,但是鍛鍊效果幾乎可說是全方位的。它是一種肌肉的深層練習,通過一些速度緩慢的動作,使人較長時間地控制肌肉,達到消耗各部位能量的目的,能夠有效塑形,對於腰部、腹部及臀部等女性重點部位效果最明顯。
4、流行原因
(1)快節奏生活壓力大 負面影響大
整日與繁忙的工作打交道,偶爾閒下來反而感覺內心不安……不少長期處在“快節奏”生活中的都市人,因為平時接連不斷地應酬和繁忙的工作,使身心得不到應有的休息和復原,從而產生種種快節奏綜合徵。身與心的和諧是健康的基礎,而情緒活動是心理因素中對健康影響較大、作用最強的一部分。長期快節奏導致的疲勞看似不起眼,若不注意,輕則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質量,重則導致多種身心疾病。心理學家指出,長期快節奏生活會導致人體產生大量的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它們通過動脈傳遍全身,使感官、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肌肉等都出現緊張反應。時間一長,就會出現失眠、健忘、噩夢頻繁、焦慮、工作中失誤增多等現象。
可能很多上班族會說,“每天那么忙,哪兒慢得下來啊!”似乎現實無法給大家一個“慢”下來的機會。但許多正處於事業旺盛期的歐美中年人正逐漸從緊張的生活中脫離出來,努力地讓生活“慢”下來。德國的時間研究專家塞維特在評價“慢生活”時說,與其說這是一場運動,不如說是人們對現代生活的反思。快節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樣抽打著人們不斷向前,沒辦法慢下來。而“慢生活”有點物極必反的道理,其本質是對健康、對生活的珍視。
(2)慢運動能讓人獲得身心的寧靜
讓我們的內心保持忙碌,就意味著我們將放棄很多寶貴的感受。“慢工出細活”,的確,放慢心靈的節奏會帶來健康與內心的平靜。專家認為大腦有兩種思考模式。英國心理學家柯雷克斯頓在《兔腦龜心》一書中,將這種模式稱為“快速思考”與“緩慢思考”。快速思考是理性的、重分析的、線性的、合乎邏輯的。這是當我們面臨壓力,時間進入倒數計時之際的思考模式,這是電腦的思考模式,是現代職場的運作方式,它能為明確的問題提供確切的解決之道。緩慢思考是直覺的、模糊的、具創意的。這是沒有壓力時的思考方式,我們有時間將想法暫時擱置一旁,讓想法自行慢慢醞釀,如此經常能得到豐富而細膩的見解,這就是我們倡導的“慢生活”。
慢式運動是慢生活內容之一。能夠稱得上運動,能消耗一定的體力,促使一部分儲存的能量分解轉化。慢運動不搞攀比,既能不讓你感覺很累,同時又能享受動作舒緩、排解煩惱、收穫心靈的寧靜和身體的健康。
(3)慢運動可以使人的身心平衡
所謂“慢生活”是一種生活的態度和健康的心態。“慢生活”不是支持懶惰,也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堅持慢,能讓身體的運轉更正常。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時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時沒事,退休之後反而突發心肌梗死。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緊張中,身體就會習慣於這種狀態。一旦緊張因素消失,對身體來說就是一種反常現象,腎上腺素大量減少,使器官失控,導致各種疾病。“慢一族”則倡導在生活中有機會就慢下來,以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改善生活、促進健康。一旦慢下來,帶來的是壓力的降低、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恢復,同時還能避免體能的過分消耗。人在放鬆的時候,新陳代謝相對較慢,這就意味著身體生成的自由基也較少,而這種不穩定的氧分子正是加速人機體衰老的罪魁禍首。
運動同樣如此。德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發現:生命並不在於拚命運動,而是要放慢節奏。有時候我們片面地理解了運動的本質,將它等同於密集又高強度的訓練。運動的真正目標不是為了更疲憊,而是更健康。適當的運動有利健康,能夠延年益壽。過量的運動不但不能減壓,反而對身體有害。
(4)慢運動是一種享受過程
慢運動享受的是過程,而不是目的或者結果。“慢運動”其本質是對健康、對生活的珍視,它應該是和緩自由的,通常是一些強度較小、節奏較慢的項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