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地宮

慈禧地宮

慈禧地宮即定東陵,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裕妃園寢西側,是清文宗鹹豐帝的孝貞顯皇后(慈安太后)和孝欽顯皇后(慈禧太后)的陵寢。地宮於1873年8月動工,1880年6月完工。該墓於民國十七年五月十七日上午被馮玉祥舊部孫殿英盜掘,陪葬文物有二十餘車。

歷史

慈禧的墓葬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初九清明節,由同治皇帝親自勘察風水,於十五日將平頂山改為普祥峪定為慈安母后皇太后

慈禧地宮慈禧地宮
的墓葬,普陀山改名普陀峪,定為慈禧太后的墓葬所在.兩陵由第七世樣式雷雷廷昌主持設計修建,於當年八月同時動工,於光緒五年(1880年)六月同時完工,耗時六年,耗銀五百多萬兩.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陵又重修一次,工程歷時十三年於一九零八年十月十八日完工。

慈禧墓棺內珍寶:屍體入棺前,在棺底鋪三層金絲串珠錦褥和珍珠一層,共厚一尺.頭上部為翠菏葉,腳下置粉紅碧璽蓮花.頭戴珍珠鳳冠,冠上最大一顆珍珠大如雞卵,價值一千萬兩.身旁放金,寶石,玉,翠雕佛爺二十七尊.腳下兩邊各放翡翠西瓜,甜瓜,白菜,還有寶石制桃,李,杏,棗二百多枚,身左放玉石蓮花,身右放玉雕珊瑚樹.另外還有玉石駿馬八尊,玉石十八羅漢,總計七百多件.葬殮完畢,又倒入四升珍珠,寶石兩千兩百塊填棺。

東陵事件

1928年7月4日至10日,孫殿英盜掘裕陵和慈禧陵,毀棺拋屍,掠走了全部隨葬珍寶。慈禧遺體被拋出棺外,嘴裡的寶珠被摳走,上衣被扒光,下體僅剩一條內褲。盜案發生後,溥儀派載澤、耆齡、寶熙等人到東陵進行了重新安葬。

載澤命旗婦用一塊黃綢子將慈禧遺體蓋上,將一件黃緞褥鋪在遺體一側,然後慢慢翻轉屍身,正好將遺體仰臥到黃緞褥上。只見慈禧面色灰白,兩眼深陷無珠,顴骨高隆,嘴唇有傷痕。眾人幫扶著,用如意板將慈禧遺體抬入棺內。如意板未撤出。遺體上蓋上一件黃緞被,把從地宮裡拾到的慈禧生前剪下的指甲和掉的牙用黃綢子包好,放在被上。載澤又將當年得到的慈禧遺物——一件黃緞袍、一件坎肩蓋在被上,蓋上棺蓋,用漆封上棺口,重殮完畢。

1979年2月17日,清東陵文物保管所對慈禧地宮進行了清理。

1984年1月4日,國家文物局派來了幾名專家,與清東陵文物保管所組成了一個清理慈禧內棺10人小組,清理慈禧遺體和棺內遺物。在棺內噴灑了防腐消毒藥液後,又將慈禧的遺體抬入棺內。這是她死後第三次被抬入這口棺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