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聽童話的仙鶴

青年時代,他曾做過小書店的校對,私人辦公室的抄寫員。 1937年二十二歲時,在《小朋友》發表了第一篇童話《老鷹鷂的升沉》。 自1977年至1987年他生命的最後十年中,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作者介紹

金 近(1915——1989)
原名金知溫,學名金汝盛。1915年11月7日(農曆十月初一)出生於浙江上虞靠海邊的一個貧苦農民的家裡。父親金文高是個普通農民,能記簡單的帳目。母親是農村婦女。他幼年讀過四年私塾,十二歲離鄉到上海,先後當過四次學徒。少年時代,貧病交迫飽受辛酸。他雖然經常失學失業,但仍然好學不倦,常到圖書館去看書讀報,一呆就是三四個鐘頭。全靠刻苦自學,他才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
青年時代,他曾做過小書店的校對,私人辦公室的抄寫員。1935年在上海一家《兒童日報》館做過雜務,不久改做助理編輯。1937年二十二歲時,在《小朋友》發表了第一篇童話《老鷹鷂的升沉》。抗日戰爭爆發後,曾做過流浪兒童教養院的教員,報紙的編輯,記者和英文翻譯。1944年結識進步作家徐遲、馮亦代、葉以群、劉白羽和夏衍等,受到進步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薰陶啟發,認識到文學應為受壓迫者說話,就寫詩,寫小說,反映舊社會受壓迫的學徒工、丫婢的悲慘生活。1946年在上海《文匯報》的《社會百態》專欄上,他以林玉清筆名,連續發表了雜文小品故事幾十篇,著重暴露舊社會的醜惡與黑暗,同時他還用金近、王玫等筆名為黨的地下刊物《文萃》寫稿。他為爭取人民的解放,在反內戰反飢餓運動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從1947年起,他寫兒童文學作品較多,先後出版了兩本兒童詩集:《小毛的生活》(豐子愷繪畫)和《小河唱歌》,還有一本童話《紅鬼臉殼》。詩《小毛的生活》發表後,得到郭沫若的肯定和鼓勵。
1949年上海解放後,他參加了第一次文藝界代表大會,並開始為拍美術電影的製片廠寫了第一部卡通片《謝謝小花貓》。同時繼續寫兒童詩和童話。1950年8月參加中國共產黨。
1952年在上海與顏學琴同志結婚。有一個女兒小亞,一個兒子金牛。
五十年代,金近曾在北京任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組副組長。一邊創作,一邊深入學校,成為孩子們的好朋友,發表了深受兒童歡迎的童話和詩歌。如《春姑娘和雪爺爺》(詩),《新年前夜》(童話)、《小鯉魚跳龍門》(童話)。 1957年到浙江天目由區深入生活,任中國作協浙江分會副主席。在山區五年,住在三個孤兒的家裡,與民眾同甘共苦。1963年調回北京,負責籌備《兒童文學》雜誌,並組織兒童文學講習會,培養青年作者。這時期寫了《狐狸打獵人》、《狐狸送葡萄》等童話,獲得好評。“文革”開始他被迫停筆長達十二三年之久。
粉碎“四人幫”後,金近立即提筆創作,這時他已年過六十。自1977年至1987年他生命的最後十年中,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創作了百餘篇童話、詩歌、散文、論文,數量超過前三十年總和的幾倍,並在1980年的第二次全國少兒文藝創作評功獎中,與葉老和冰心、張天翼、嚴文井等前輩獲得了最高獎——榮譽獎。當時所出版的童話有:《春風吹來的童話》、《愛聽童話的仙鶴》、《金近童話集》、《大毛和小快腿》、《最受歡迎的小貓》、《哈哈笑的小喜鵲》和將要出版的《最後一本童話》。這些作品無不受到小讀者的歡迎,有的被譯成外文流傳外國。1985年他的童話《小白鵝在這裡》在日本曳瑪野出版社出版後,金近伉儷還被邀訪日。
他的童話已被拍成卡通片的有《小貓釣魚》、《小鯉魚跳龍門》、《狐狸打獵人》、《狐狸送葡萄》、《看門的大黑狗》等共六部。 金近一生把兒童文學作為生命,始終以一顆純樸的心熱愛生活,熱愛兒童,深入生活,深刻把握兒童的心理特徵,使自己的作品充滿童心的詩情畫意。他的童話最大的優點,就是奇特的幻想與現實的生活能巧妙地結合起來。他擅長把握諷刺和幽默的藝術效果,能以風趣的筆調,通過藝術的誇張,把童話寫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
金近的作品語言簡潔精煉,清新明快。他的作品不追求詞藻的華麗,而著力於內容的豐富和寓意的深刻。他往往用那些看起來很淺近,很家常的語言,把情節,對話等繪聲繪色地表現出來。 他作風樸實,待人接物謙遜熱情,關心弱者和婦女兒童。他的穿著、談吐,從頭到腳是一個道地的普通老百姓。他的人品和文品不論在什麼地方都受到相識和不相識的人們尊敬。金近不幸於1989年7月9日病逝。他留給後人的近二百萬字的作品,將不斷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使他們得到真善美的薰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