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詮釋與未來時間維度

意義詮釋與未來時間維度

意義詮釋與未來時間維度,作者是王峰,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於2007年12月1日出版。本書從西方現代詮釋學入手,試圖把伽達默爾的文本詮釋學改造為意義詮釋學,並從意義詮釋學的角度對大量的文藝作品及文藝現象做出獨特的分析。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意義詮釋與未來時間維度

本書從西方現代詮釋學入手,試圖把伽達默爾的文本詮釋學改造為意義詮釋學,並從意義詮釋學的角度對大量的文藝作品及文藝現象做出獨特的分析。對文本詮釋學的批評性思考是沿著主體性方面來進行的,伽達默爾的詮釋學具有將主體性向客體性演化的傾向,這裡反對這種演化。

意義問題一向是個難題,這裡從未來時間維度的角度提出意義的看法不過是一種嘗試,力圖從文本詮釋的內在意識運動來張所主體的地位。意義有兩個層次,一是面向未來可能性的期望,探討本質皆源於此;二是未來可能性要在現在的對象中得到驗證,就是說期望不能是無根據的,否則意認內部就會產生強烈的矛盾,可能產生無意義的結果。第二個方面可以視為第一個方面的限制,為了避免不顧實際情況的無限期望。意義在這兩個層次間的張力之中逐漸成型,主體成為這一張力的承載者。

本書思路基本源於伽達默爾、海德格爾、胡塞爾和布洛赫,但不只是前賢思想的注釋,而是力求在解讀前賢中有所感悟,有所生髮,希望能從一個別人不太注意的方向上重構前賢之思之想。本書僅為試步而已,故名之“探索一種意義詮釋學”。

編輯推薦

本書從西方現代詮釋學入手,試圖把伽達默爾的文本詮釋學改造為意義詮釋學,並從意義詮釋學的角度對大量的文藝作品及文藝現象做出獨特的分析。意義問題一向是個難題,這裡從未來時間維度的角度提出意義的看法不過是一種嘗試,力圖從文本詮釋的內在意識運動來張所主體的地位。

作者簡介

王峰,男,1971年生,遼寧省葫蘆島人。1999年在山東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2002年在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到上海,現為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教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西方現代文論、西方現代美學。博士階段致力於詮釋學美學的研究,近幾年轉向維根斯坦後期思想中的美學與藝術觀念,兼及文學史哲學。已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論著1部。兼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秘書長。

目錄

序言

導言

第一部分 文本詮釋學

第二部分 過渡

第三部分 意義詮釋學(一):結構

第四部分 意義詮釋學(二):藝術論

第五部分 意義詮釋學(三):反思

結語

參考文獻

後記:或在不得不思的命運中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