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羞成怒

惱羞成怒

惱:氣惱,惱恨;羞:羞臊。因氣惱和羞愧而惱怒。也作“老羞成怒”,貶義詞。又可稱為“惱羞變怒”,是因為羞躁到極點而大發脾氣或者由於羞愧到了極點,下不了台而發怒。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台見是如此,知道王協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雨果《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惱羞成怒的伏爾泰總會讓位於心平氣和的伏爾泰。冰心 《去國·斯人獨憔悴》:“那排長惱羞成怒,拿著槍頭的刺刀,向哥哥的手臂上扎了一下。

基本信息

成語典故

出處
惱羞成怒惱羞成怒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那撫台見是如此,知道王協台有心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第三十回:“冒得官見他如此的說法,不禁惱羞變怒,喝令左右:‘替我趕他出去!’”第三十一回:“烏額拉布見田小辮子說出這樣的話來,便也惱羞成怒。”

雨果《紀念伏爾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說》:”惱羞成怒的伏爾泰總會讓位於心平氣和的伏爾泰。“

冰心《去國·斯人獨憔悴》:“那排長惱羞成怒,拿著槍頭的刺刀,向哥哥的手臂上扎了一下。”

詞語辨析

近義詞

義憤填膺、惱羞變怒、大發雷霆;怒形於色;老羞成怒。

反義詞

心平氣和

語法功能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注意

“惱羞成怒”與“老羞成怒”讀音和詞義雖然非常相近,但卻有細微差別,應根據具體語境區別運用。(詳見《現代漢語詞典》)

【“惱羞成怒”常誤寫為“腦羞成怒”,應注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