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字宮

惜字宮

惜字宮是供奉傳說中的漢字發明者倉頡的廟宇。焚化字紙,別有字型檔。古時出於敬惜字紙的風俗,中國很多地方均建有一種類似亭或塔的爐體,用來焚燒字紙,通稱為“惜字亭”,四川多稱為“字型檔”或者“惜字宮”。嘉慶《四川通志·祠廟》說:“惜字宮,古禹廟也,前殿祀倉頡,中殿禮禹王。”

1,成都惜字宮簡介

成都惜字宮為道教宮觀,建於明朝初期。

2,成都惜字宮街的由來:

隨著歷史的演進,惜字宮逐漸成為供奉傳說中的漢字發明者倉頡的廟宇。倉頡為黃帝時代的史官,是文字的創造者,被尊稱為“制字先師” 。世人對倉頡的貢獻心存感念,於是衍生出愛惜文字、敬重字紙、不隨意丟棄有文字的字紙等風俗習慣。古德曰:敬字如敬聖,惜字如惜金,惜字能得福,終身惜字者,其福無量。
《顏氏家訓》說:文字是“古聖賢心跡”,所以字紙不可穢用,廢棄的字紙,應於焚化,可見敬惜字紙的風氣,由來已久。古人惜字如金,凡有墨寶的任何紙張均不得妄自糟蹋,皆焚化以示敬意。過去,有專人撿拾字紙,積存一定數量後,再擇良辰吉日放入“惜字宮”內焚燒,過化存神,收集了燒盡的灰燼再灑入河中,隨流水而下,這個過程稱之為“敬惜字紙”。
往往,在四川很多地方,文風塔與惜字宮合二為一。惜字宮街和字型檔街,皆因此得名。
(摘自蒲江史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