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肇慶

情滿肇慶

《情滿肇慶》是2001年10月9日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少芬。

內容簡介

本書收入“梅庵尋梅”、“醉飲鼎湖綠”、“星湖心影”、“湖光山色一硯裝”、“千年不絕憶包公”等文章70多篇。

目錄

梅庵尋梅

醉飲鼎湖綠

星湖心影

湖光山色一硯裝

千年不絕憶包公

......

文章節選

梅庵尋梅

初春來時

二十多年前,我來到端州,就知道有一個著名景點,名叫“梅庵”,人在梅庵前走過,不下百次,就是未曾踏足,為何?就是覺得景點太小,沒啥好看。時至今日,時間稍微寬裕,就有進去一看的衝動。

時值初夏,赤日炎炎,蟬鳴枝頭。

回昧無窮

梅庵處在端州西城,來到這裡,只見庵前,一株巨大的菩提樹濃蔭蔽日,在微風的吹拂下,葉子紛紛飄落,此境此情,讓人心裡徒生一種莫名的神秘感。

1300年前,禪宗六祖慧能年事已高,覺得要回家鄉廣東新興縣了,於是在韶關南華寺坐船沿北江南下,又溯西江而上,來到肇慶城西一個土崗過夜休息,準備第二天從這裡轉新興江回家。在這裡休息時,六祖與弟子種下一片梅樹,以志紀念。第二年,六祖在家鄉國恩寺圓寂,然而,這個小土崗的梅花競相開放,一片雪白,十分好看,於是,這土崗的梅花因六祖手植便名聲大震。到了宋初,一位名叫智遠的和尚為紀念六祖慧能,在此築庵,取名“梅庵”。

參觀梅庵無須門票,只登記身份證即可。入得門來,要登上幾級台階,才到梅庵內的一個小門口。門口有一眼古井,名為“六祖井”,傳說是當年六祖持錫杖開掘,至今仍然有清水,不過井口已封。

梅庵內,有“大雄寶殿”等幾座小型建築,裡面也供有六祖塑像等。還有在古代多次修葺而留下的碑刻等,以清代康熙乾隆年間為多。裡面的大雄寶殿、走廊,大都為磚木結構,精巧古樸,古色古香。

在古庵的後面土崗頂,有六祖植梅銅塑像,栩栩如生。而梅花,只看見十幾棵不大的梅樹,樹齡並不長。最讓人不可思議的,就是庵內還有一棵菩提樹,枝繁葉茂,幾人合抱,樹中心已見乾枯狀,樹周圍被新樹幹包圍,可見樹之大、之古。

梅庵,一個小小景點,卻不同凡響。誰也難料,這裡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別具一格的建築結構,就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傑出古代建築之一,讓人為之感嘆不已。。。。。

臨行,筆者駐足門外,此時烈日炎炎,菩提樹下,涼風習習,樹葉零星飄下,讓人倍感涼爽舒適。占得打油詩一首以寄情懷:

六祖回鄉此流連,

栽下梅花心悠然。

古梅不在禪猶在,

香火裊裊逾千年!

醉飲鼎湖綠

地理位置

平生不會飲酒,卻真的醉了一回———醉在了廣東肇慶的鼎湖山上。醉倒我的,不是美酒佳釀,而是山上那蔥鬱宜人的綠!
肇慶位於北回歸線附近,地球上同一緯度的國家不是沙漠就是稀樹草原,但距市中心僅十八公里的鼎湖山上竟藏著一大片四季常青的原始森林!這裡生長著兩千五百多種高等植物和珍稀植物,棲息著二百多種飛禽走獸,其中有二十二種是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難怪它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洲”了。

映入眼帘

一踏進景區,我便像是跌進綠谷,身不由己了。我忽略了山中的怪峰奇石、寺廟亭宇、曲徑雙橋……只覺眼前一片綠,綠,綠!遠望,峰巒疊翠,群山競秀;近看,古木參天,灌木成片,就連石上的青苔也泛著幽幽的綠光。越往前走,森林越茂密。抬頭一望,千姿百態的枝幹、樹葉、藤蔓連綴著,交叉著,纏繞著,形成一把巨大的綠傘遮住了天。誠如古代詩人游鼎湖山的詩中所描述的:“灌木綠崖陰密密”,“綠樹層層翠做堆”。
這是一個生動而又神奇的森林王國,數不清的參天古木、蕨類和攀援植物默默地向我訴說著它們幽深的歷史和根植大地的綠色情懷。古老的銀杏樹、菩提樹依然生機勃勃;年逾二百的一棵買麻藤,仍似一條生龍活虎的巨蟒,在林中瀟灑地穿行;而那被稱為“活化石”的桫欏,竟然是恐龍時期的孑遺植物!高達二十多米的魚尾葵筆直地伸向藍天,那架勢,好像非要爭先搶到陽光和空氣不可。“善良多情”的藤與樹相依相戀,和諧共存;但“惡毒”的藤卻終究會把樹纏死……各種植被就這樣“優勝劣汰”地生存著,繁衍著,把一個自然天成的美好生態環境留給了人類。我站立其中,體味著它的深邃和寧靜,仿佛一下子遠離了世俗塵囂,心靈得到了淨化。
森林多美!綠色多好!綠是青山碧水之源,更是地球生命之源!
然而,此前半個月,我在大西北卻看到了人類亂砍濫伐、肆意踐踏綠色的惡果———日益*近的沙漠、乾渴的土地、渾濁的河水……我的心在痛!我只覺渾身焦渴———一種對綠色從未有過的焦渴!而今,面對著鼎湖山上這層層疊疊、深深淺淺、青翠欲滴的綠,我心裡湧起無限的欣喜和感動!我如入無人之境,如饑似渴地飲起這沁人心脾的綠!不大一會兒工夫,我便神酥魄醉了。不僅心醉了,身也輕適了,上山前的頭暈噁心、腰酸腿疼等症狀一下子都消失了。
原來,我們穿行在濃綠翳天的森林中,走的是一條“品氧旅遊路線”。我在“飲綠”的同時,吸入了大量可以殺菌治病、促進人體新陳代謝的負離子!據專家測定,鼎湖山由於森林茂密,再加上山中的瀑布、湍急的溪流、跌水的滾筒效應,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極高,在世界上亦屬罕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