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六鄉

恭六鄉

恭六鄉位於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處於東經127°,北緯47°,在小興嶺的南簏,松嫩平原中部。東部隔克音河同綏化張維鎮相望,東北與綏稜相鄰,北部同海倫市田地相連線,南部、西南部、西部分別同該縣的東升鄉、蓮花鎮、惠七鎮接壤,距望奎縣城45公里。

基本信息

簡介

恭六鄉名源於駐地“恭字六井”屯名。中華民國時期,隸屬蓮花區管轄。東北淪陷後,分隸蓮恭村和乾三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初隸蓮花區,1947年劃歸高賢區管轄。1956年4月,撤區劃鄉,設定恭六鄉。1958年9月,改稱東風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為恭六鄉。

地理

克音河流經東部四個村,一條烏龍溝橫貫東西。河流之處有少量的沖積平原形成。鄉內地形複雜,東部屬平原地形,西部為半丘陵地形,總體為西高東低的地形特點。全鄉公路交通便利,有五條公路分別通往海倫、張維、惠七鎮、望奎、四方台。

人口及面積

全鄉面積196,419畝,土地面積142,530畝,耕地面積126,302畝。全鄉有7個行政村,33個自然屯,人口14500人。

發展

恭六鄉 恭六鄉

鄉黨委、政府圍繞縣委縣府提出的“寫好四篇文章,做好五項重點工作”的經濟發展思路,鎖定“農、工、商”三個主攻方向,“農”即:以“八角玉桂強鄉,畜牧水產富民”為目標,切實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全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工”即:以項目建設,招商引資為中心,加快該鄉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商”即:以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提升集市功能,發展商品貿易,推動我鄉小城鎮建設。極大推進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黨的建設不斷得到加強,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1、圍繞農民增收目標,積極推進八角低產林改造和種桑養蠶項目。全鄉完成八角低產林改造12000畝,占全鄉八角林面積46000畝的30%;種桑面積1500畝,年產值可達300萬元。

2、圍繞以工促農目標,積極招商引資。近年來共引進企業4個,總投資1142萬元。其中耘發木業有限公司、香料廠、音洞磚廠均實現當年引進,當年投產,百合水電站在建。

3、圍繞小城鎮建設,積極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50萬元的百合街道過境油路;完成4條村級砂路56公里,6條屯級路32公里;完成投資80萬元的東莫易地安置新村建設,安置20戶87人;完成沼氣池建設2474座,入戶率達75%。

4、圍繞新農村建設,積極開展示範屯建設。那樂村那樂屯列為全縣第一批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完善了道路硬化1300米,球場、文化活動室、涼亭等基礎設施建設,民房改建率達85%以上,沼氣池入戶率達100%。

5、圍繞和諧社會,積極推動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300萬元,完善中、國小校“八室一場”建設,促進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小學生入學率達99.41%,中學生入學率達95.66%;公共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百合衛生院通過一級甲等醫院評定,積極開展農村初保、母嬰安全等項目,孕產婦入院分娩率達75%;社會治安逐年好轉,兩案發生率逐年下降,無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