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本片圍繞恐龍滅絕的幾種假說進行討論,以立體動畫的形式生動形象的再現了白堊紀末期小型哺乳動物對恐龍蛋的破壞,小行星撞擊地球,海底火山大爆發,氣候異常,以及未亡的恐龍等五個部分。 假說1:難以孵化的恐龍蛋 現存的恐龍蛋化石埋藏狀況表明,大量的恐龍蛋根本沒有孵化過……小哺乳動物對恐龍蛋的破壞也是恐龍滅絕的一環。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本片榮獲第五屆廈門國際動漫節“金海豚”獎最佳科普卡通片銀獎

◎中文片名 :《恐龍的滅絕》

◎外語片名 :《The Extinction of Dinosaur》

◎年 代 : 2009.

◎國 家 :中國

◎類 別:3D立體動畫 / 科普

◎片 長 :11 Min,30s

◎解析度 :1280 * 720

◎上映日期:2010年1月1日

◎出 品: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是 否3D立體電影 : 是

◎制 作:吉林省立方體三維動畫設計製作工作室

製作團隊

◎製片人 :史寧中/ 吳正方

◎策 劃 :李迎化

◎編 劇 :王天雷

◎導 演 :劉文強(非邏輯)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動畫製作 :劉文強

◎分鏡頭腳本 :趙巍/ 陳紫竹

◎燈光特效 :陳大鵬

◎植物模型 :趙雲

◎3D立體技術:劉文強

◎後期合成 :劉文強

內容簡介

假說2:小行星撞地球

在 6500萬年前的一天,一顆碩大的小行星沖向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地殼在顫動,一股巨大的蘑菇雲沖天而起。地動山搖,山脈崩塌,大海掀起巨浪,恐龍被海水淹沒。

假說3:海底火山大爆發

6500萬年前的一次大洋板塊的運動,引起了位於大洋中脊下的海底火山大爆發,伴隨著劇烈的噴發,

引發了劇烈的地震與海嘯,地震與海嘯不僅直接造成恐龍類動物的大量死亡。

假說4:氣候異常

白堊紀末期,氣候異常,地殼運動加劇和地磁極轉換引起氣候異常,冷熱變化莫測,颶風洪水肆虐,動植物紛紛滅絕,恐龍也不例外。這也就是恐龍在中生代末期滅絕的根本原因。

假說5:未亡的恐龍

恐龍時代的中後期,鳥類就已出現,始祖鳥、孔子鳥已經占據天空,從這個意義上說,恐龍並未滅絕,它們中的一支始終在天空中翱翔,鳥類就是飛翔的恐龍,是它們豐富了我們多彩的世界。

主要角色

1.霸王龍

霸王龍是一種大型的肉食性恐龍,身長約13米,體重約7公噸,生存於白堊紀末期。

2.甲龍

甲龍常常被認為是裝甲恐龍的原型。如重裝甲的身驅及巨型的尾巴棒槌,具有極大的攻擊力。

3.鴨嘴龍

鴨嘴龍是大型的鳥臀類恐龍,最大的有15米多長。是白堊紀後期鳥盤目草食性恐龍。

4.三角龍

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

3D立體影片截圖(左右格式)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恐龍的滅絕[科普立體卡通片]

製作花絮

片中環境在製作上採用3D MAX軟體,在MAX里製作大型,把地形的大致起伏用簡單概括的布線製作出來,確定好攝影機的視野範圍,根據這個範圍,再適當增加線的密度,完善整體造型。在整體造型和比例關係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把框架模型導入到Zbrush里,再對細緻的起伏轉折凹凸等進行雕刻,並逐級增加細分。把距離攝影機近的地方,需要更多細節的地方,在Zbrush里進行單獨細分,重點刻畫。但也不要細分過高,因為模型最後還要在MAX軟體中進行其他製作,所以只要能滿足要求就可以。在MAX里為環境增加小的裝飾性組件,如大塊的山石,零散的碎石,土堆,灌木,等等,使畫面豐富有生機。為地形模型分UV,因為地形模型的面數較多,並且造型多變,所以在分UV的時候,把地形用detach分離成幾個對象,再分別進行分UV處理,再把這些模型重新結合在一起,對UV進行整理。把地形模型導入到Bodypaint中,進行貼圖繪製,可以導入一張和場景很配套的風光圖片,使用克隆筆刷把圖片中的相應紋理複製到模型上。這是一個很高效的辦法,最後得到完整效果

步驟1 環境的框架 步驟1 環境的框架
步驟2 為環境增加細節 步驟2 為環境增加細節
步驟3 最後渲染效果 步驟3 最後渲染效果

作者簡介

劉文強:(網名非邏輯 / nonlogic)

吉林師範大學教師 ,代表作品3D立體科普卡通片《恐龍的滅絕》,模擬動畫《嫦娥3號登入月球全程動畫模擬》,原創動畫短片《拾荒者》系列三部曲。

關於立體動畫技術

立體成像技術是利用雙鏡頭進行攝錄,再以某種形式重新把畫面還原到人的對應左右眼上,以形成立體影像。如今立體電影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現在的硬體播放環境也好了,在很多城市都有巨幕影院,讓立體電影有了更好的展示平台,才使得立體電影在今天大放光彩。

首先談一談立體成像原理,說到這,開一個玩笑,如果一個“獨眼龍”那千萬不要去看立體電影,因為沒有結果。如果一個人兩隻眼睛度數相差懸殊,在看立體電影的時候,千萬不要摘下自己的眼鏡,一定要在帶自己眼鏡的前提下,再帶上影院提供的眼鏡。為什麼在這裡會提到這個,因為這就是立體成像的一個前提條件。

人類的特徵是張有兩隻眼睛,並且位置是一左一右,兩眼之間距離相當。這些並不是廢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的兩隻眼睛看到的事物影象是不一樣的,區別就是兩個影象存在一定的角度偏差。而這存在一定角度偏差的影象信息會聚到大腦里,在大腦里就形成了立體影象。講到這裡,很多朋友會提問說,那么一隻眼睛看到的世界,就是平面的嗎?答案是否定的,一隻眼睛看到的世界也是立體的,但是一隻眼睛看到的世界立體感會消弱了很多。大家可以做一個小實驗,左手拿一隻筆,右手拿一隻筆,在雙眼睜開的情況下把兩個筆尖對在一起,這個其實很容易做到。如果是只睜開一隻眼睛,再做同樣的事情,可能就沒有那么容易,當然最後也能對在一起,但是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這些都說明一個問題,我們人類所能感受到的立體影象和我們的左右眼成像不一樣是有直接關係的。為什麼要強調人類那?說到這裡就再閒扯兩句,鷹的眼睛是左側一個右側一個,它所看到的世界和我們人類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樣的,很難想像在它的大腦里呈現的立體影象會是怎樣的效果,不過如果想感受鷹的視野應該也可以模擬,比如用攝影機模擬鷹的眼睛,分別拍下鷹眼兩個角度的影象,再用特殊設備播放,讓人的左眼欣賞到左邊的影象,右眼單獨欣賞右邊的影象,最後兩個眼睛所看到的影象在大腦里會合,大概就是鷹眼看到的世界的感覺。但是這樣的影象對於人來講,未必舒服。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動物張有三隻眼睛,或是更多(比如蜻蜓),那么它看到的影象是什麼樣,就是我們人類永遠都理解不了的。也沒有辦法用剛才還原鷹視野的實驗去模擬了。除非人也張有多個眼睛。如果理解到這一點,立體電影大家也可以嘗試動手製作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