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公園

恐龍公園

山東諸城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又稱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是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現地。公園項目位於“中國龍城”----山東諸城龍都街道,項目總規劃面積6000畝,其中核心區1500畝,主要建設“一園兩城三大基地”。“一園”即:白堊紀公園;“兩城”即:恐龍科學城、恐龍文化城;“三大基地”即:恐龍和地質科研科普基地、恐龍動漫影視基地、恐龍娛樂休閒基地。恐龍公園“因龍而名”,從這裡出土的化石,已經被裝成了10具恐龍化石骨架。兩年前,多國古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在嘉蔭野外考察時,發現了新的大規模恐龍化石群,除甲嘴龍、虛骨龍外,還發現了甲龍化石、恐龍皮膚化石和恐龍腳印化石,使“恐龍之鄉”的名聲更加遠場。2014年,從山東省旅遊局獲悉,“華夏龍城”獲評山東省十大旅遊目的地品牌。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恐龍公園恐龍公園
經精心策劃,精心布局,精心施工,精心闡釋,改造後的恐龍公園形成了“一園七區四十景”的格局。“一園”即恐龍文化生態園;“七區”即恐龍湖水上遊樂區、恐龍館科普科研區、恐龍苑文化娛樂區、恐龍島密林探險區、恐龍灣休閒觀賞區、恐龍潭九龍戲水區、龍塔空中鳥瞰區;“四十景”則全部以“龍”命名,突出“龍”文化特色,豐富了景區景點的內涵。

景點分布

恐龍公園恐龍公園
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座魅力生態園,領略神秘多姿的恐龍大觀園!

雙龍門:恐龍公園的南門。大門嵌有兩條鴨嘴龍圖案,體現出恐龍公園的主題特徵。兩條“恐龍”迎面作揖,喜迎八方遊客的到來。門上“恐龍公園”四個遒勁大字,是我國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所題。
彩龍橋:進入雙龍門後的單拱石橋。據傳,該橋在建成時,天上出現了美麗的彩虹,令人稱奇的是該橋在湖中的倒影也呈現出多彩顏色。人們傳言此橋有靈氣,於是將橋取名為“彩龍橋”。此後該奇異景觀再也沒有人見過,為了再現這一奇景,公園管理處就將橋兩側刷上了七彩顏色。現在,無論晴天雨天,橋在水中的倒影都像一條彩虹,多彩而美麗。

乘龍島:彩龍橋東側的小島。又名新郎園,島上設施由新郎集團投資興建。 “月老雕塑”是島上亮點之一,遊園情侶喜歡在此留影、許願,拜謝月老牽線搭橋,也企盼月老保佑永結同心、白頭偕老。“乘龍”取乘龍快婿之意。
恐龍湖:恐龍公園南側、西側的大面積水域。恐龍湖與濰河相通,水質清澈無污染,湖裡出產濰河鯉魚、鰱魚、草魚等,特別是濰河鯉魚肉鮮味美,為諸城特產之一。恐龍湖裡有恐龍舟,遊客可以乘舟遊覽恐龍公園。
魚躍龍門:彩龍橋北首西側雕塑。雕塑取材於鯉魚跳龍門典故,只不過該雕塑的鯉魚造型是濰河鯉魚,而非黃河鯉魚。濰河鯉魚進入恐龍湖後,在恐龍湖優質物質的滋養下,個更大、味更美,而且變得刺更少,真正成“龍”了。
龍戲鷸蚌:彩龍橋北首東側雕塑。據恐龍化石專家考證,蚌類和恐龍曾經生活在同一時期,因為在恐龍化石發掘時發現了蚌類化石。有些恐龍就以蚌類為食。這個雕塑名字來源於《戰國策·燕策》中“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成語故事,旨在向人們傳遞一種恐龍與蚌類同時代的信息。

恐龍公園恐龍公園
雙龍橋(白龍橋):恐龍公園西側的七孔拱橋。扶欄用漢白玉雕成,造型勻稱、古樸、雅致。遠看兩側扶欄形似兩條巨龍臥於橋上,因此稱之雙龍橋。從側面遠觀,橋通體白色,似一條白龍臥波,所以又名白龍橋。
白龍亭:雙龍橋東北處的亭子。亭子以四條大理石柱為支撐,採用現代工業複合材料作頂棚,簡單、優雅,給人以清爽的感覺。因為頂棚為白色,與雙龍橋相呼應,故稱白龍亭。
龍鳳島、龍鳳亭、龍鳳橋:龍鳳島是指恐龍公園西北、恐龍湖中的小島。島上環境幽靜,奇石駁岸、綠樹婀娜,尤以浮橋添新意,富於浪漫氣息,為青年男女所鍾愛,故稱龍鳳島。小島兩端的兩個亭子是一對情侶亭,叫做龍鳳亭,東邊為龍亭,西邊為鳳亭。亭子中間的浮橋為龍鳳橋,鐵索象徵著姻緣一線牽,上有同心鎖,新婚夫婦掛上鎖後,將鑰匙拋進湖中,象徵著愛情海枯石爛,永世不變。
嬉戲龍娃、龍嬉崗:嬉戲龍娃是指龍鳳島東側的恐龍雕塑。三隻鴨嘴恐龍雕塑和一隻劍龍雕塑,神態各異,自由快樂,稱之嬉戲龍娃。靠近嬉戲龍娃的土崗,植被茂密,稱為龍嬉崗。
恐龍泊:龍嬉崗東側的水域。該水域與恐龍湖相通,曲曲折折的岸邊綠樹成蔭,靜謐而恬然。
恐龍博物館:是一座收藏、陳列、研究恐龍和其它古生物化石的博物館,江北縣級市最大的恐龍專題館。建成於1997年,建築面積5400平方米,是恐龍公園的主要景點。2007年又投資600萬元實施改造維修,建設了世界第一龍——鴨嘴龍展廳,華夏第一奇骨——神妙龍骨廳,恐龍大觀園——科普體驗廳,神秘的白堊紀——模擬仿真廳。恐龍博物館已成為諸城市對外宣傳的重要視窗,諸城“恐龍之旅”的重要節點。
恐龍研究中心:恐龍公園東側的紅色建築。恐龍研究中心是研究、開發和利用恐龍資源的場所,同時也是諸城市旅遊局的辦公地點。
恐龍文化廣場:恐龍博物館北側廣場。占地5000多平方米,由廣場磚和大理石鋪成,廣場中心是一條鴨嘴恐龍圖案。廣場周圍栽有99棵柿子樹,象徵著“九九長遠、事事(柿柿)如意”。廣場開闊,環境優美,是舉辦文藝演出的佳地。
辰龍園:恐龍博物館西側園林。園中有12生肖雕塑,雕塑惟妙惟肖,為兒童所喜愛。傳說龍是12生肖中的瑞物珍獸,是四靈之一,象徵著平安吉祥,故以龍命名,稱之辰龍園。
巨大諸城龍:恐龍文化廣場東側恐龍雕塑。該雕塑依照恐龍博物館內陳列的巨大諸城龍骨架設計建造。根據恐龍專家研究,復原的恐龍皮肉厚度大約在15厘米左右。它黃綠相間的膚色,是專家們想像的一種保護色。
恐龍苑:包括恐龍文化廣場、巨大諸城龍雕塑以及周圍綠化帶的區域。為恐龍公園的七大功能區之一——恐龍苑文化娛樂區。
恐龍島:恐龍公園北部的大片區域。為恐龍公園七大功能區之一——恐龍島密林探險區。它包括隱龍崗、靈龍島、龍鳥苑等景點。恐龍島樹木參天,幽深安靜,是一處天然氧吧,鳥類的天堂。
隱龍崗:恐龍島西部土崗。崗上植被繁盛、道路曲折,遊客置身其間,只聞其聲,不見其人,極易被隱蔽遮藏,故名隱龍崗。
靈龍島、靈龍亭:靈龍島是指恐龍島東南部半島。以島靈水秀、風光優美而得名,島上佇立著古典精緻的靈龍亭,早晚之間,登臨此亭,觀日出日落,看雲捲雲舒,讓人心曠神怡,悠然忘我。
恐龍公園恐龍公園
亢龍橋:
恐龍島東部弧度較大的拱橋。從上橋到下橋,使人有種亢龍有悔的感覺。“亢龍有悔,盈不可久”是《易經·乾卦》中的一卦,簡單的解釋就是“物極必反”,而中國古語中又有很多類似的格言:“滿招損,謙受益”、“天道忌盈,卦終未濟”。乾卦後繼之以坤卦,正所謂陽極生陰,由極盛轉向平淡。
龍鳥苑:恐龍公園北部一片樹高林密的地帶。盛夏季節,這裡的白鷺鳥成千上萬,場面非常壯觀。白鷺是涉禽,常去沼澤、湖泊等濕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和甲殼動物,與部分恐龍食性類似。科學研究證明,鳥類是由遠古時代的恐龍演變而來的。因此,我們稱恐龍公園裡的白鷺為龍鳥,此地故名龍鳥苑。
恐龍灣:恐龍公園東側南北流向的狹長水域。該水域形似恐龍,故名恐龍灣。其沿岸有許多景點,是恐龍公園的七大功能區之一——恐龍灣休閒觀賞區。
龍憩亭:恐龍灣西側木質涼亭。亭西有青青翠竹,南北則是密植的冬青和月季。遊人至此,可以稍事休息,欣賞鳥語花香,故稱之為龍憩亭。
龍曲橋:恐龍灣中曲折的小木橋。小橋如斗折蛇行,簡單質樸,故稱龍曲橋。
躍龍巖:佇立於恐龍灣中的岩石。遠看它象一條巨龍準備縱躍橫空,直刺蒼穹,故得名躍龍巖。
龍舫恐龍灣西側的橘黃色長舫。舫內被錯落有致的間隔開來,深得中式園林移步換景、曲徑通幽之妙。遊客遊走其間,有“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蟠龍石:游龍舫東側、恐龍灣東岸堆石。它鄰水而踞,似虎踞龍盤,故得名蟠龍石。
探水龍橋:恐龍灣中略高出水面的一串石台。遊人踏上去如蜻蜓點水,很能考驗勇氣。在盛水期,則禁止在上面穿行。
觀龍台:恐龍灣西畔圓形的木質平台。站在台上依欄觀望恐龍灣,可以看出恐龍灣的恐龍形狀,台子則像是一枚恐龍蛋,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龍吟亭:恐龍灣南側的八角涼亭。據說風雨交加的夜晚,在此可以聽見巨大吼聲,有人說這是龍吟的聲音。現在公園裡設計了很多的音箱,遊客可以在亭子裡欣賞優美舒緩的音樂。
恐龍潭:恐龍公園中部,以奇石作駁岸的水域。該潭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東海龍王的小女兒有一天偷跑出來玩耍,看到這裡環境優美、潭水清澈,就進去戲水遊玩,不料險些受到附近黑龍精的傷害,幸虧潭中有條金鯉魚挺身而出救了龍女,龍女為了報答他,許給他三個願望,後來諸城大旱,龍女在金鯉魚的請求下,率領龍宮侍衛打通了從東海通往恐龍潭的海眼,救了潭中的水族及四方百姓。從此這個潭裡的水,不管遇到怎樣的旱情再也沒有乾過。東海龍王為防止壞人經海眼到東海搗亂,便派了一隊蝦兵蟹將在此駐守。潭東南臥有一塊像龜的石頭,就是在此駐守的龜丞相,因為貪看潭邊美景,化為了龍龜石,人們感激龍女的活命之恩,又在岸上塑了飛天龍女以紀念她。
恐龍公園龍龜石恐龍公園龍龜石
龍龜石:
恐龍潭東南側像龜的石頭。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摸摸神龜頭,一輩子不用愁;摸摸神龜腚,一輩子不生病”,據說扶著“龜丞相”順時針轉三圈也可以給人帶來好運。
飛天龍女:恐龍潭東側雕塑。這個傳說中的小龍女雕塑,是模仿敦煌莫高窟中反彈琵琶的飛天壁畫雕塑而成。
九龍戲水:恐龍潭北岸的雕塑。在幾個世紀中,科學家提出過許多關於龍的解釋與推測。在中國,自古以來便有龍生九子的傳說,而有記載的龍的標誌誕生在商朝,它被刻在動物的骨頭與海龜的外殼上。這些刻畫描述了一種有角的爬蟲動物,它有牙齒、鱗,有的也有爪子。上述符號通常指明龍被視為一種殘酷的、罪惡的,帶來不幸的動物。基於這些符號,中國科學家總結出龍其實是一種短吻鱷魚。無疑,龍在它最初的形象中一定是一種爬行動物、一種蛇、一種短吻鱷或是蜥蜴。而恐龍最早的英文名稱直譯過來便是“恐怖的蜥蜴”。距今5000-6000年的化石與古蹟說明,龍是由蜥蜴、短吻鱷及象徵榮譽的圖騰以及宗教改編而成的。所以說,恐龍和龍還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的。該區域為恐龍公園七大功能區之一——九龍戲水區。
龍塔:落成於1997年,塔高181.6米,是目前諸城最高的建築。龍塔集發射、觀光、娛樂於一體,廣播電視信號覆蓋半徑為45公里,能同時發射4套電視節目和2套調頻廣播節目。塔底一樓大廳為綜合性娛樂服務中心,內設歌舞廳、音樂茶座及冷飲室等;二樓為廣播電視發射中心。距地面100米高的空中塔樓底層為一流的餐飲中心,設有咖啡廳、餐廳和情侶間等;上層為鏇轉式觀光廳,登塔遠眺,可以俯視龍城大地;遊目騁懷,則使人心曠神怡,寵辱偕忘。龍塔及周圍園區為恐龍公園七大功能區之一——龍塔空中鳥瞰區。

建設背景

恐龍公園恐龍公園
諸城市境內具有極為豐富的恐龍化石資源,是罕見的同時擁有恐龍骨骼化石、恐龍蛋化石和恐龍腳印化石的地區。經中外專家證實,至少已具有5個世界之最。
世界最大規模恐龍化石埋藏地。在全市13處鎮(街道),共發現恐龍化石點多達30處,埋藏總面積達1500多平方公里。諸城因此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中國龍城”。
世界曝露面積最大的恐龍化石群。2008年在恐龍澗發掘恐龍化石面積23000平方米,出土恐龍化石2萬多塊,發現了“恐龍化石長廊”和“恐龍化石隆起帶”兩大地質遺址。其中,恐龍化石長廊,長500多米,均深30餘米,露出化石10000多塊;恐龍化石隆起帶,長300米,寬20餘米,露出化石3000多塊;在臧克家故里發現了臧家莊“恐龍化石層疊區”,3000多塊恐龍化石高低錯落,層層疊疊,蔚為壯觀。據專家證實,這三處恐龍化石地質遺址構成了目前世界上曝露面積最大的恐龍化石群。
世界規模最大的恐龍足跡群。2009年在諸城市皇華鎮黃龍溝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約5000多平方米,恐龍足跡11000多個,被專家證實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恐龍足跡群。
世界最大的鴨嘴龍骨架群。諸城出土的恐龍化石以鴨嘴龍為主,已發現鴨嘴龍股骨化石500多塊,足夠裝架起200多具恐龍化石骨架。已成功裝架起“巨型山東龍”、“巨大諸城龍”等一批鴨嘴龍化石骨架。其中,“巨大諸城龍”作為世界上最高大的鴨嘴龍化石骨架,是世界吉尼斯紀錄保持者,被恐龍專家譽為“世界龍王”。2009年新裝架並初步命名的“巨大華夏龍”化石骨架,長22米、高11米,又超過了“巨大諸城龍”。
世界最豐富的恐龍屬種產出地之一。諸城出土的完整而罕見的纖角龍化石骨架,經專家研究證實為角龍類的祖先;出土了較為完整的、中國最大的霸王龍骨架和甲龍骨骼化石;首次在北美以外發現了大型的尖角龍頸盾化石和新角龍類化石,都屬恐龍新屬種,被中科院著名恐龍專家徐星分別命名為“諸城中國角龍”和“意外諸城角龍”。諸城發現的恐龍屬種已超過10個,包括1種鴨嘴龍類、1種新角龍類、2種暴龍類、1種角龍科、2種纖角龍科,另外還有甲龍類、蜥腳類和龜鱉類等。

項目規劃

恐龍公園恐龍公園
為把資源優勢儘快轉化為文化優勢和產業優勢,2007年諸城市委、市政府把開發恐龍文化旅遊項目作為建設經濟文化強市的重大工程,提出對全市恐龍化石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並在恐龍澗建設白堊紀恐龍地質公園。
恐龍公園一期工程主要建設主場館,覆蓋兩條恐龍化石長廊,設序廳(地球廳)、世界暴露面積最大的恐龍化石群展廳、鴨嘴龍廳、暴龍廳、角龍廳、甲龍廳、中生代時空隧道、世界各國恐龍館、人與恐龍互動體驗館、影視館等,通過遠古環境復原、聲光電高科技再現、文化藝術展演等多種手段,展示世界規模最大的恐龍化石長廊、世界品種最多的恐龍化石集群、世界個體最高的鴨嘴龍化石骨架等多個世界之最,其中恐龍化石骨架展示將達100多具。據介紹,主場館預計於2013年底完工。

實用信息

門票:
成人票:80元兒童票:40元
開放時間:
8:00-17:00
地址:嘉蔭縣城西9公里處
電話:0458-2623415
最佳旅遊時節:四季皆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