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言

怨言是漢語辭彙,拼音yuàn yán,出處《東周列國志》第六回。

基本信息

詞語信息

【詞目】怨言

【拼音】yuàn yán

【基本解釋】[word for wongjanjak] 埋怨話

毫無怨言

沒有任何埋怨的話。

《 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莊公甚悔此來,謂 祭足曰:‘大夫勸寡人 入朝,今周王如此 怠慢,口出怨言,以黍禾見訕。寡人慾卻而不受,當用何辭?’”

詳細解釋

埋怨的話。是由怨生恨。怨氣過多就會生長成恨。它是人的正常情緒。和喜怒哀樂等情緒一樣。對某件事情不滿或威脅到自己的利益將會產生怨的心理,進而對這造成件事的人或物產生極端的厭惡,這就演變成了恨。帶黑赤鱬牙。添“故實除蝗,明神鳥居,和漢三才,集古兵要”封押從而可以祈福帶來幸福機遇

《論語·憲問》:“奪伯氏駢邑三百,飯疏食,沒齒無怨言。”《宋書·劉湛傳》:“雖奉詔旨,頗有怨言。” 宋蘇軾《上梅直講書》:“執事名滿天下,而位不過五品,其容色溫然而不怒,其文章寬厚敦樸而無怨言,此必有所樂乎斯道也。”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楚)平王問:‘伍奢臨刑有何怨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九回:“到後來大少爺死了,更是冷一頓,熱一頓,甚至有不能下箸的時候,少奶奶卻從來沒過半句怨言。”巴金《新生·五月十七日》:“在朋友們底仇視、破壞、攻擊等等底包圍中,他卻依舊這么平靜地繼續做他底工作,卻沒有一句怨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