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自命出

對《性自命出》的“身以為主心”的理解及身心觀問題是武漢國際學術會議討論的焦點問題之一。 在《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心術觀》一文中,他認為該篇是以儒家身心觀為內容,以探討“心術”、“性命”為中心的論文。 在西安座談會上,趙馥潔認為《性自命出》論述的是儒家的心性說,其突出特點是高揚“情”的價值。

在郭店楚墓儒簡中,《性自命出》是十分重要的一篇,也是十分引人矚目的一篇,李天虹的《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研究》從整體上對該篇進行了深入研究。《中國哲學史》第4期則設立“《性自命出》研究”專欄,發表陳偉、廖名春等學者的文章6篇,集中研究該篇。
對《性自命出》的“身以為主心”的理解及身心觀問題是武漢國際學術會議討論的焦點問題之一。丁四新、劉釗提出《性自命出》篇最後一句“君子身以為主心”的讀法與意義問題引起了與會者的關注,如讀為“身以心為主”則意味著以心態主身形;若是“以身為心主”則是以身形端正內心之意。龐朴與台灣大學的陳昭瑛認為應作“身主心”理解,陳昭瑛認為郭店楚簡有重身傾向,這與楚人的精神特質有關。劉昕嵐認為這裡是說君子注重自己的儀容以正心。郭齊勇認為,按照上下文理解應偏重於後者,但此篇前文強調了以心志主身形。他還把《性自命出》與《五行》比較,認為二者的主題皆為“心術”,但二者在討論“心”體認“道”的方法取徑、養心專心之方上側重點和層次不同,進而解釋了對身心分化與身心互動的看法。在《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心術觀》一文中,他認為該篇是以儒家身心觀為內容,以探討“心術”、“性命”為中心的論文。
在這次會議上,探討《性自命出》的文章還有很多。東方朔以先秦心性論為背景,探討了《性自命出》中性、心、情諸範疇的特定內涵及其相互關係,認為該篇合情而言的性論不同與孔子兼才而言的性論,亦不同於孟、荀分別善惡而言的性論,但其“四海性一”、“聞道反己”說則與孔子“性相近”、“求諸己”的思想顯然相承,其習性、養情的主張具有相當開放的性質,蘊含著開啟以後諸性論的可能性。李維武的《〈性自命出〉的哲學意蘊初探》以及余治平、高華平的文章也是對《性自命出》一篇的專門探討。歐陽禎人的文章探討了《性自命出》的熟悉論,該文與後來發表的《論〈性自命出〉對儒家人學思想的轉進》一文,認為《性自命出》它的熟悉論和它的人學是糅合、互滲在一起的,突出了人的性情,弘揚了人的主體性。《性自命出》意在調和心志與性情的矛盾,解決心無定志的問題,是孔子心志之學的自然延伸,它超越了孔子“與命與仁”的理論架構,而以以性情為基礎,以天命為歸依的“反善復始”思想,刷新了儒家心志之學的風貌,發展了儒家的仁學理論,為思孟學派的崛起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西安座談會上,趙馥潔認為《性自命出》論述的是儒家的心性說,其突出特點是高揚“情”的價值。它以“情”為核心,建構了由天—命—性—情—道的範疇系列所呈現的價值意識系統。丁為祥立足於《性自命出》,探尋了從孔子到《中庸》、《孟子》人性論的發展理路。
關於《性自命出》與儒家人性學說的思想來源,楊朝明追溯到《逸周書》的《度訓》、《命訓》、《常訓》等篇,在《周訓:儒家人性學說的重要來源——從〈逸周書-度訓〉等篇到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一文中,將《周訓》的觀點初步歸納,找出與《性自命出》相聯繫的內容,認為將二者初步比較,則不難隱隱看出《性自命出》中《周訓》的影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