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讀懂佛經

怎樣讀懂佛經

《怎樣讀懂佛經》一書,包括什麼樣的人適合讀什麼樣的經典、佛經世界的步驟、佛經的邏輯、佛經的套用等內容,該書無論粗淺的閱讀或深入的研習都適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怎樣讀懂佛經:從文字到般若》是第一本以“圖解”方法教大家讀懂佛經,深入佛法世界的智慧書,從最粗淺的閱讀到最深入的研習都適用的一本書。告訴讀者學習佛法和佛經的準則有哪些?念誦佛經應從哪一部開始?哪裡才是閱讀佛經的入手處?怎樣制定自己的讀經計畫?如何漸次深入佛經奧義?

本書告訴讀者什麼樣的人適合讀什麼樣的經典,幫助讀者制定自己的讀經的計畫。深入佛經的世界:包括深入佛經世界的步驟、佛經的邏輯、佛經的套用等。

佛經是釋迦牟尼所說的教法教義,是引導眾生通往真理的指南。當我們了解了經文的意思之後,應該思考經文對自己的意義,將經文內化為自己身心的修持,把佛經套用到生活當中去。

佛經入門:包括佛法和佛經的準則、佛經的基本元素、佛經的翻譯等基本問題。

誦經:包括佛教修持的重要方法、念誦佛經和閱讀佛經的區別、日常修行儀式等常識。

大藏經:概述大藏經的內容、介紹漢文大藏經的必備知識。

釋迦牟尼告訴我們,只要每個人肯發願努力,將自己潛藏在內的本覺佛性開發出來,人即成佛,成為智者或者覺者。

釋迦牟尼一生的言教。是引導眾生通往真理的指南。當我們了解了經文的意義之後。應該思考這段經文要說明的是什麼,思考經文對自己的意義,將經文內化為自己身心的修持,把佛經套用到生活當中去,才是讀經的根本目的。修學佛法要從“聞所成慧”做起,這是進入佛法智慧的開始。進一步是“思所成慧”。聞慧與思慧。都還是散心的分別,需要更進一步地去實現“修所成慧”。

我們在生活中,應把一切思想行為合理化、道德化,漸漸向上進步,由學菩薩以至成佛,才是人生最大的意義與價值,也是學經、讀經的目的與意義。

目錄

第一章 佛經入門、

1. 佛經: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教法教義

什麼是佛經\佛經的結集\佛經的文字記載\佛經傳入中國

2. 判斷佛經的方法

四依法:學習佛法和佛經的準則\三法印:佛經是否究竟的標準\查閱大藏經:初學者判斷佛經最簡單的方法

3. 佛經的基本元素

佛經的基本結構\從《佛說阿彌陀經》看佛經的結構

4. 認識經題

佛經命名的三個元素――人\法\喻\從經題判斷經\律\論\從經題判斷顯教經典和密教經典\從《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看經題

5. 佛經的翻譯

外域來的翻譯家\佛經的翻譯程式\佛經翻譯原則\從《心經》看不同譯本的區別

6.三分科經:劃分篇章的工具

三分科經的劃分

7. 序分:為什麼從“如是我聞”開始

序分\序分的基本形式\《佛說阿彌陀經》的序分表\複雜的別序

8. 正宗分:論證佛法義理的所在

正宗分的問法與答法\從《金剛經》看佛法問答的層次\弟子的啟請問法\釋迦牟尼的稱讚\四記答:釋迦牟尼因機沒教\釋迦牟尼答法的過程\信\願\行解\《佛說阿彌陀經》正宗分的信\願\行分\釋迦牟尼的教學過程\從《羅喉羅經》看釋迦牟尼的教導過程

9. 流通分:聽法者信奉受行

流通分的形式

10. 一部大經的科判

以《維摩詰所說經》為例看大經的科判\《維摩崩聽說經》十四品內容簡介

11. 佛經的文體

長行\偈頌\密咒\長行和偈頌舉例

第二章 誦經

12. 誦經――佛教修持的重要方法

古印度誦經的三啟儀制\道安的三種念誦儀式\日常念誦的三啟儀制

13. 念誦經本

念誦佛經和閱讀佛經有什麼不同\參與誦經的功德利益\誦經能夠成佛嗎\《地藏菩薩本願經》日常念涌經本

14. 日常修行儀式:朝暮課誦

朝時課涌的儀式組成\暮時課誦的儀式組成\朝時課誦(早課)流程舉例\朝時課誦(早課)流程舉例(續)\暮時課誦(晚課)儀軌\如何訂製自己的早晚課\定時做定課\課誦的項目\念誦修行的方法介紹\如何正確閱讀佛經――先賢的開示

15. 懺本

懺悔的儀則\近世流行的懺本\《法華三昧懺儀》

第三章 大藏經

16. 大藏經――經藏\律藏\論藏的總稱

大藏經的內容\判斷大藏經的標準\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巴利文大藏經\藏文系統大藏經

17. 漢文大藏經

各代比較有名的漢文大藏經\最早的雕版大藏經《開寶藏》\藏在佛像里的《契丹藏》\群藏之王《崇寧藏》\幸運的《趙城金藏》\康有為求之不得的《磧砂藏》\明末清初的私版藏經――《嘉興藏》\清代官版藏經――《龍藏》\石刻大藏經――《房山石經》\日本歷代大藏經\流傳廣泛的《大正藏》\目前世界收錄佛經最多的《中華大藏經》

18. 《大藏經》收錄佛經

《大正藏》的經藏\《大正藏》的律藏及論藏(漢文部分)\認識《大正藏》正文\《中華大藏經目錄》與《大正藏》編輯體例的比較

19. 各版本藏經目錄架構

《趙城金藏》目錄架構\《洪武南藏》目錄架構\《永樂北藏》目錄架構\《龍藏》目錄架構

第四章 制訂自己的讀經計畫

20. 研讀佛經的目的――修學佛法就是修學智慧

釋迦牟尼引導眾生修行與領悟\追求解脫需要具備三種智慧

21. 讀經應該從哪裡開始

可以按照釋迦牟尼說法次序讀經\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根機讀經

22. 看看你適合讀什麼樣的經典

選擇修行法門\阿含篇一記錄釋加牟尼教法的聖典\般若篇――諸佛之母\華嚴篇――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法華篇――眾生平等,皆可成佛\涅盤篇――眾生悉有佛性\方等篇――關於菩薩修行法門及授記成佛等\淨土篇――此生結束後的去處\密乘篇――密宗是即身(或即生)成佛\唯識篇――萬法唯識\修持篇――戒\定\慧的修學\高僧篇――激勵後進,一心向學

23. 歷史替我們選擇出來的佛教典籍

佛教的宗派之分\天台宗:以實相闡明理論,用止觀指導實修\三論宗:“諸法空性”“中道實相”\法相唯識宗:萬法唯識\華嚴宗:法界緣起,圓融無礙\律宗:佛教的基礎\禪宗:明心見性\淨土宗:往生極樂淨土\密宗:依理事觀行,修習三密瑜伽\淨土法門的修學層次\南懷瑾推薦的修學經典

第五章 深入佛經的世界

24. 為自己制訂讀經課程

佛經的研讀\初學者深入讀經的步驟\初讀佛經會遇到的四種困難\初讀佛經要經過這幾個關口

25. 研讀佛經的第一步――了解佛經里的名相

佛教的發展歷史\原始佛教時期\部派佛教時期\大乘佛教時期\後期佛教\佛教的世界觀\釋迦牟尼的目標――脫離六遭輪迴之苦\四聖帝――釋迦牟尼的根本教義\名相世界――五位百法

26. 讀經與解義

示悟入佛

27. 讀經的工具

讀經的基本工具\怎樣在網際網路上查找您所想要的經文\佛學辭典――讀經的必備工具\如何使用網上佛學辭典

28. 深入佛經的世界

深入佛經世界的步驟\初步解讀:首先解決字\詞及段落\以《楞嚴經》為例深入佛經的世界

29. 佛經的邏輯――因明和辯證

形式邏輯――因明\辯證邏輯與假空中觀

30. 佛經的表達方式――說理\敘事

敘事:最常用的記事文體\說理:闡明抽象的道理

31. 掌握經文的主旨和核心

以《解深密經・勝義諦相品第二》講解佛經宗旨\與其他佛教思潮的關係

32. 學習佛法的深入與旁通

學習佛法的過程

33. 佛經的判教

諸宗判教\天台宗的判教――五時八教\華嚴宗的判教――五教十宗\古代大德的釋經法\十門玄談

34. 佛經的套用――親自參證才能體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