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阻擊戰

忻口阻擊戰

忻口戰役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

概述

忻口戰役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在晉北抗擊日本侵略軍的一次大規模的戰役。戰役從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歷時二十一天。參加作戰的部隊有閻錫山的晉綏軍、國民黨的中央軍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又稱第十八集團軍)。 這次戰役是由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朱德衛立煌黃紹竑副之)指揮實施的太原會戰的中心戰役。該戰役創殲敵逾萬的紀錄,是國共兩黨團結合作、在軍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範例。

經歷

10月初,日本軍部正式向華北方面軍發布攻取太原的命令。以坂垣征四郎統率第五師團及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之大部為北路,沿同蒲線,越內長城直取太原,為主攻方向;以川岸文三郎率第二十師團之一部為東路,由石家莊沿正太線西進,策應第五師團,以實施兩路分進合擊太原之戰略意圖。
9月下旬,雁門關至平型關內長城線中國守軍激戰數日重創侵華日軍後,於10月1日全線撤退。敵從茹越口突入,進占繁峙後,集結於代縣附近,準備攻打忻口,攻取太原。忻口是晉北通向太原的門戶,是保衛太原的最後一道防線。忻口地勢險要,右托五台山,左依雲中山,兩山之間一片河谷。河谷中間矗立一數十米的土山,築有半永久性的工事。中國軍隊在忻口集中八萬兵力,計畫乘敵立足未穩,將坂垣師團消滅於雲中河谷。為確保山西要地,蔣介石令衛立煌率第十四集團軍四個半師從河北星夜馳援忻口,任衛立煌為前敵總指揮,組織忻口會戰。忻口方面作戰的是第十八、第十四、第六、第七集團軍,戰區計畫以三個集團軍在五台山至寧武山一線,依託有利地形組織防禦。其部署:朱德率第十八集團軍為右翼,在滹沱河東岸依託五台山組織防禦,制止日軍前進,並相機以主力挺進雁門關,威脅敵之左翼,形成包圍日軍之態勢;衛立煌率第十四集團軍居中央,在代縣至原平公路正面實施防禦,抗擊日軍進攻;楊愛源率第六集團軍為左翼,在同蒲路西側組織防禦,並準備以一部兵力挺進敵後,威脅敵右翼,與右翼軍東西呼應;由傅作義率第七集團軍為預備隊,集結在忻縣、定襄一帶,相機行動。
10月1日,華北日軍主力坂垣第五師團及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第一、第二、第十五混成旅團與特種部隊等共三萬餘人,沿代縣至原平公路發起進攻,忻口戰役序幕拉開。日軍以正面進攻結合迂迴,在猛烈的炮火、坦克和飛機支援下攻打崞縣、原平。守軍第十九軍主力奮勇阻擊直至白刃鏖戰,堅守一周,戰鬥十分慘烈。駐守崞縣西關獨立第七旅與延守部一個團全部殉國,團長劉連相、石煥然在戰鬥中陣亡。崞縣陷落。9日,敵又大舉圍攻原平。我一九六旅全體官兵與入城之敵浴血巷戰三天,最後旅長姜玉貞率二百餘僅存官兵退守城東北角,與敵苦戰肉搏,於11日全部陣亡。日軍占領原平後,以第十五混成旅團、堤支隊等為右翼,第五師團主力為左翼,沿同蒲路左側向忻口猛攻。是時,衛立煌率援軍第十四集團軍從平漢線到達忻口後,立即布署兵力,以劉茂恩指揮右翼兵團,以郝夢齡指揮中央兵團,以李默庵指揮左翼兵團。主力在忻口以北龍王堂、界河鋪、南懷化、大白水、南峪之線展開。從10月13日起,激戰開始。13日拂曉,敵以飛機、重炮、戰車掩護步兵五千人連續猛攻忻口西北側南懷化陣地,守軍陣地被突破。守軍以炮兵協同步兵作戰,肉搏衝鋒,頑強抗擊。激戰竟日,陣地終被收復。次日敵增兵,攻擊愈烈,一開始即成膠著狀態。15日,中路守軍展開攻勢行動,正面出擊,阻止敵主力從南懷化突襲忻口的企圖。在紅溝西北、官村以南高地,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獨立第五旅旅長鄭廷珍到前沿陣地奮勇督戰,相繼中彈,壯烈犧牲。師長李仙洲,旅長於鎮河、董其武火線負傷。陳長捷接郝夢齡任中路前敵總指揮。敵我於南懷化、紅溝谷地間往復拉鋸戰,陣地失而復得。敵主攻方向一直指向中路,不斷從南懷化投入兵力,以期直貫忻口。敵對谷地衝擊未能得逞,轉而爭奪官村以南高地。在二○四高地和橫山陣地,兩軍反覆爭奪,數日間幾易其手。
到10月22日,進入南懷化之敵已三易聯隊。為突破僵局,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急調萱島支隊等增援忻口,並親臨督戰,於24日再次發起猛攻。敵久攻不下,遂採用毒瓦斯、燒夷彈助攻,致使守軍陣地一片火海。敵復以坑道攻擊法逐步進逼。守軍則向敵壕一側掘進坑道或窄壕,實行對壕互轟,展開地下戰。我守軍官兵冒著烈火和毒氣拚死戰鬥,雙方損失嚴重,每日傷亡均以千計。如此對陣相抗達半月之久。在忻口正面頑強抗擊的同時,八路軍一方面將主力第一一五、一二○師深入敵軍兩翼及側後,向靈丘、廣靈、代縣、崞縣、雁門關敵後進軍,開展游擊戰爭,襲擊敵人的後方,破壞敵人交通運輸,切斷敵人的補給和增援,進行戰役配合;一方面用部分兵力直接襲擾敵人第一線攻擊兵力,同友軍密切戰術協同。如10月19日夜,劉伯承第一二九師第七六九團以一個營的兵力夜襲代縣西南的陽明堡機場,毀傷敵機二十架,殲日軍百餘人。這一壯舉,有力地削弱了敵空中攻擊力量,援助了忻口友軍正面作戰。衛立煌在忻口會戰後不久曾盛讚“八路軍確實是抗日的,是夏興民族的最精銳的部隊”,“象陽明堡的燒毀敵人的大批飛機,截斷平型關、雁門關,使敵人不能得到接濟補充,對於忻口戰爭有極大的幫助”。在忻口戰場鏖戰方酣時,沿平漢線南犯之日軍於10月10日奪取石家莊後,以第二十師團之一部向娘子關進攻,以配契約蒲路方向之敵會攻太原。第二戰區令黃紹竑指揮正太路防禦戰。這一線中國守軍因防禦陣地在敵空軍、炮兵、步兵火力聯合突出下接連失陷,從井陘、娘子關、平定、陽泉、壽陽一路潰退下來。10月底,日軍逼近榆次。八路軍總部率第一二九、一一五師主力於10月下旬由五台山進至正太線以南,多次進行伏擊,屢挫日軍鋒芒。
10月底,忻口戰場局勢惡化。第十四集團軍趕來晉北,連續衝殺,戰鬥力漸不能支。加之,晉東告急,太原告警,第二戰區遂作出新的部署。此時,戰區司令傅作義回太原組織城防,令楊愛源去晉南組織防禦,衛立煌下令部隊停止反擊,請求增兵。11月2日夜,奉令撤離忻口陣地,向太原撤退。11月8日夜,太原城北為日軍突入,經過激烈巷戰,傅作義率守軍二千餘人向西山突圍,太原失守。
這次會戰雖然中國方面失利,付出了重大犧牲,但是中國守軍英勇抵抗,從而消耗了大量敵軍,爭取了時間。這一戰役破壞了日軍的河北平原會戰計畫,使平漢線中國軍隊得以南撤。
太原失守後,在華北戰場的正規戰爭便基本結束,而由敵後游擊戰爭支撐著華北的抗戰局面。
八路軍政治部主任任弼時在當年撰寫的《山西抗戰回憶》一文中,曾高度評價了忻口戰役的功績。他說:“敵曾以全力猛攻忻口,遭受了忻口抗戰部隊的猛烈的襲擊。忻口戰爭是華北抗戰中最激烈的戰爭,郝、劉兩將軍在前線同時作了壯烈的犧牲,衛立煌將軍指揮下的全線部隊,雖遭受了重大傷亡,毫未動搖;許多忠勇將士的英勇奮鬥,是值得每個同胞永遠紀念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