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文

志文

志文是一個詞語,指墓志銘中記述性散文,對有韻的墓志銘而言。

詞語信息

zhì wén ㄓㄧˋ ㄨㄣˊ

志文(志文)

詞語解釋

即墓志銘。 宋 莊季裕 《雞肋編》卷上:“今葬者,必瘞志文,蓋備其必發。”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墓志銘》:“又有曰葬志,曰志文。”特指墓志銘中記述性散文,對有韻的墓志銘而言。 明 徐師曾 《文體明辨序說·墓志銘》:“又有純用‘也’字為節段者,有虛作志文而銘內始敘事者,亦變體也。”參見“ 墓志銘 ”。

基本簡介

墓志銘

墓志銘是一種悼念性的文體,更是人類歷史悠久的文化表現形式。墓志銘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逝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對逝者一生的評價。但也有隻有志或只有銘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寫的,也可以是別人寫的。墓志銘,是古代文體的一種,通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序文,記敘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跡等稱為“志”;後一部分是“銘”,多用韻文,表示對死者的悼念和讚頌。
墓誌是存放於墓中載有死者傳記的石刻。它是把死者在世時,無論是持家、德行、學向、技藝、政績、功業等的大小,濃縮為一份個人的歷史檔案,以補家族史、地方志乃至國史的不足。也是墓誌斷代的確證。墓志銘包括志與銘兩個部分。關於它的起源,縱說紛繁,但墓志銘真正成為一種文體應該始於南朝,正如清朝汪汲在其《事物原會·墓志銘》書中就這樣認為,比較可信。
明代徐師曾在《文本明辨序說》中說:“按志者,記也;銘者,名也。”志是用散文記敘死者姓名、字號、籍貫、官級、功德事跡的。銘是用韻文概括志的全文,並對死者致以悼念、安慰、褒揚之情,是委婉抒情的。但也有只用碑記(文)或碑銘的。
銘本是記載、鏤刻之意,它開始是刻(或鑄)在銅鼎上;以後也刻在石碑、金屬板等器物上,或以稱功德,或引申借鑑,逐漸演變成獨立的文體。劉勰著的《文心雕龍》中有《銘箴》篇;蕭統編選的《昭明文選》中有班固等人的銘文五篇;吳楚材、吳調侯編選的《古文觀止》中有劉禹錫的《陋室銘》,至今傳誦。
銘文精短活潑,或用騷體,或類五、七言詩歌或似佛家倡語,或同警世格言,妙語珠璣而不浮華,蘊藏哲理而不晦澀。這是墓志銘及其它座右銘在記功、記物等銘文的特色。明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志銘》:“按狀:公諱可立,字禮卿,別號節寰。(袁可立)先世居鳳陽,始祖榮,國初以戰功屢調堅城衛百戶,即今睢陽衛也,遂徙於睢,代以德望著。”

文體風格

墓志銘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逝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對逝者一生的評價。但也有隻有志或只有銘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寫的,也可以是別人寫的。
墓志銘
埋葬死者時,刻在石上,埋於墳前。一般由志和銘兩部分組成。志多用散文撰寫,敘述死者的姓名、籍貫、生平事略;銘則用韻文概括全篇,讚揚死者的功業成就,表示悼念和安慰。但也有隻有志或只有銘的。可以是自己生前寫的(偶爾),也可以是別人寫的(大多)。主要是對死者一生的評價。
墓志銘在寫作上的要求是敘事概要,語言溫和,文字簡約。撰寫墓志銘,有兩大特點不可忽視,一是概括性,二是獨創性。墓志銘因受墓碑空間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長,再說簡潔明了的文字,也便於讀者閱讀與記憶.因此,不論用什麼文章樣式來撰寫墓志銘,均要求作者有很強的概括力。漢朝大將韓信的墓聯為:“生死一知已;存亡兩婦人。”寥寥十個字,高度概括出韓信一生的重大經歷。(節選自《套用寫作》月刊1996年第6期《墓志銘寫作摭談》)
墓志銘為在墳墓中或墳墓上,以死者生平事跡所寫的一份簡介,尤其對於偉大或值得紀念的人其墓經常有墓志銘,在中國和西方都有這種習俗的存在,但是近代中國已不流行寫墓志銘。
墓志銘是給過世的人寫的。在古代,墓誌主要是把死者的簡要生平刻在石碑上,放進墓穴里,中國人講究立德、立言、立行,死後這些都是要寫進墓志銘,以求得人死留名。在現代,主要是記述一生的重要事件,然後對人做一個綜合的評價。

文化角度

文化的角度看墓志銘,能在歷史上占一席之地的當屬鳳毛麟角,這裡收錄的一些文學家和數學家的墓志銘均各有味道,可以“奇文共欣賞”。
文學家的墓志銘
莎士比亞(1564-1616),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戲劇家和詩人,他的作品是世界藝術的瑰寶。他52歲故世,葬在斯特拉福特鎮。他在臨終前為自己撰寫了墓志銘:
看在耶穌的份上,好朋友,
切勿挖掘這黃土下的靈柩;
讓我安息者將得到上帝的祝福,
遷我屍骨者定遭亡靈詛咒。
墓志銘
普希金(1799-1837),偉大的俄羅斯民族詩人。1831年他與美人岡察洛娃結婚,1837年不容於世俗,死於決鬥。當他16歲時,出於好奇給自己寫了一首《我的墓志銘》:
這裡埋葬著普希金,他和年輕的繆斯,
愛情與懶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
他沒有做過什麼善事———可在心靈上,
卻實實在在是個好人。科學家的墓志銘
舉世聞名的英國科學家牛頓的墓志銘:
他幾乎神一般的思維力,最先說明了行星的運動和圖像、彗星的軌道和大海的潮汐。
1953年逝世的前蘇聯火箭技術和星際航行家齊奧科夫斯基的墓碑上,刻著他的格言: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里,他們不斷地爭取擴大生存時間和空間,起初小心翼翼地穿出大氣層,然後就是征服整個太陽系。
數學家馬克勞林是牛頓發現和培養的,他的墓碑上刻著這樣6個大字:
承蒙牛頓推薦
希臘著名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的墓碑上刻著一個圓柱體和它的內切圓,因為它證明了球的面積和體積是它外切圓柱體面積的2/3。
盧道夫是法國著名數學家,在圓周率的研究上取得卓越的成就。他的墓志銘上鐫刻著他為之奮鬥一生的科學數字
他把圓周率準確推算到小數點後第35位,為了這個數字,他獻出了他的一切。

各具特色

數字銘

16世紀德國數學家魯道夫窮其畢生精力,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35位,是當時世界上最精確的圓周率數值,他的墓碑上就刻著這一組數字。

圖示銘

墓志銘
古希臘著名數學家阿基米德的墓碑上刻著球內切於圓柱的圖形,以紀念他發現球的體積和表面積均為其外切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的2/3這條著名的幾何學原理。德國數學家高斯因其發現了正17邊形的尺規作法,他的墓碑上刻上了一個正17邊形。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的墓碑上刻著許多小雞、小羊和小狗。

美詩銘

英國詩人雪萊的墓志銘是莎士比亞《暴風雪》中的詩句:“他並沒有消失什麼,不過感受了一次海水的變幻,他成了富麗珍奇的瑰寶。”法國浪漫主義詩人繆塞的墓志銘是他寫的六行詩:“等我死去,親愛的朋友,請在我的墓前栽一株楊柳。我愛它那一簇簇涕泣的綠葉,它那淡淡的顏色使我感到溫暖親切,在我將要永眠的土地上,楊柳的綠蔭啊,將顯得那樣輕盈、涼爽。”

幽默銘

偉大的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墓碑上刻著他臨終前為自己撰寫的幽默的銘文:“看在耶穌的份上,好朋友,切莫挖掘這黃土下的靈柩;讓我安息者將得上帝祝福,遷我屍骨者定遭亡靈詛咒。”大文豪肖伯納的墓志銘:“我早就知道無論我活多久,這種事情還是一定會發生的。”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銘:“恕我不起來了!”

名字銘

法蘭西民族英雄、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的墓碑上只刻有他的名字:“夏爾·戴高樂”。曾經“捕捉”天上雷電的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的墓碑刻的是“印刷工富蘭克林”,因為他畢生引為自豪的,還是他青年時代做過的印刷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