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島大學

德島大學

德島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kushima),簡稱德大,日本國立大學之一。其創立於1949年,學校的基本理念觀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掌握技能、富有進取精神和國際化軌道相結合的人才。德島大學與世界各地共15個國家,46所高校締結了學術交流的關係。工學部的前身是1922年成立的當時四國地區唯一的高等技術學校-德島高等工業學校,1949年被德島大學的工學部所接收。2006年5月24日,中村修二博士與加州大學巴巴拉分校(UCSB)研究小組製造出第一款無極性(non-polar)和半極性(semi-polar)GaN 襯底LED。

基本信息

​學校概況

德島大學德島大學

建校年代:1874年

所在省州:德島縣

所在城市:徳島市

學生人數:7823人

中國教育部是否認證:獲得認證

學校類別:綜合大學

德島大學 , 英文名稱:The University of Tokushima。 是於1949年設立的日本國立大學。大學的簡稱為“德大”。德島大學創立於1949年,學校的基本理念觀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掌握技能、富有進取精神的人才,和國際化軌道相結合。

大學の概要

法人名 國立大學法人徳島大學
校長 香川 征
創立 1949年(昭和24年)5月31日
所在地 (本部)徳島県徳島市新蔵町2丁目24番地
資本金 467億4,500萬円 政府全額出資
教員數 929名
職員數 役員6名(非常勤監事含む)
常勤1,189名、有期雇用職員636名
本科學生 5,999名(うち女子學生2,068名)
碩士及博士學生 1,743名(うち女子學生473名)
専攻科學生 20名(うち女子學生20名)
醫員・研修醫 醫員153名、研修醫59名、修練歯科醫10名
姐妹校 46大學(15國)
留學生 254名(18國)
畢業者(累計) 47,954名
學位授與者數 修士9,556名、博士4,443名
科研費 (平成22年度) 465件 12億1,000萬円

(注)大學ランキング2011(朝日新聞社発行)より

最終更新日:2011年8月11日

學校歷史

德島大學德島大學

1874年5月創辦德島師範期成學校(舊德島城西的丸藩校址,之後

分別改名為德島縣師範學校·官立德島師範學校等,1949年5月成為德島大學學藝部。1899年5月搬遷至常三島町)

1889年10月隨著市制的實施,德島市誕生了(人口61,084人、居全國第10位)

1899年3月德島市出身的德長井長義(麻黃鹼的發現者)獲得了日本第一個藥學博士學位

1922年3月成立德島縣立實業補修學校教員培訓所(之後分別改名為德島縣立青年學校教員培訓所,官立德島青年師範學校,1949年5月成為德島學藝學部)

4月德島出生的考古學家·鳥居龍藏發現了城山貝冢

10月官立德島高等工業學校在常三島町成立(土木·機械·套用科學等三個學科,套用化學科成立了以藥學部為母體的製藥科學部,之後改名為德島工業專門學校,1949年5月成為德島大學工學部)

德島大學校徽德島大學校徽

1937年4月德島高等工業學校增設製藥化學科

1943年2月成立德島縣立醫學專門學校(臨時校舍位於舊德島城內德德島縣立商品陳列所。之後改名為官立德島醫學專門學校,1949年5月成為德島大學醫學部)

4月接收新藏町的德島市民醫院,將之改名為德島縣立德島醫學專門學校附屬醫院

1944年7月德島醫學專門學校基礎醫學的新校舍竣工並遷至昭和町

1945年7月德島市中心遭受空襲

德島師範學校·德島工業專門學校·德島醫學專門學校的校舍毀於一炬

1946年12月發生南海地震

1947年9月德島醫學專門學校搬遷至藏本町的舊陸軍43連隊用地

1948年2月成立德島醫科大學(藏本町 1949年5月改為德島大學醫學部)

創立期

1949年5月成立國立德島大學(學藝學部·醫學部·工學部三個學部),將德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改名為德島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

德島大學學報創刊號德島大學學報創刊號

7月舉行第一次德島大學入學式

大學事務局從醫學部搬遷至現在的新藏町2丁目醫學部附屬醫院分院內

11月在工學部講堂舉行德島大學開學祝賀會(之後成為開學紀念日)

1951年4月成立藥學部(同年3月廢止工學部藥學科)

1952年3月舉行第一次三木康樂賞的頒獎儀式

5月在常三島地區成立附屬圖書館,將醫學部圖書分館改名為藏本分館

徳島大學學生章徳島大學學生章

1953年3月舉行第一次德島大學畢業典禮

7月藥學部的一部分校舍在莊町1丁目竣工

1954年4月合併成立德島大學工業短期大學(1996年3月廢止)

1955年1月選定德島大學的校歌和校徽

4月成立研究生院醫學研究所

1958年7月制定德島大學校規

1959年4月在常三島地區開設學生會館

1960年10月《德島大學學報》創刊

1961年4月成立醫學系附屬酵素研究設施(現為疾病酵素學研究中心)

1963年1月成立厚生會(現為德島大學生協)

1964年4月德島高等工業學校增設製藥化學科

10月成立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

醫學部成立營養學科

記載德島大學成立的報導(德島新聞)

發展

德島大學德島大學

1965年4月成立教養部(1993年3月廢止)

成立研究生院藥學研究科

9月舉行大冢講堂落成儀式

1966年4月將學藝學部改名為教育學部(1990年3月廢止)

5月開設電子計算機中心(現為高度信息化基礎中心)

1967年6月成立殘疾人學校教師培訓中心(1979年3月廢止)

1969年4月成立研究生院營養學研究科

6~7月由於大學學生運動激烈,關閉了教養部以及醫學部的一部分建築物

德島大學德島大學

1970年4月《德大廣報》創刊

1975年4月成立保健管理中心

成立藥學部附屬藥用植物園(現為藥學部附屬醫藥資源教育研究中心)

1976年10月成立齒學部

1979年1月實施第一次統一學力考試

4月開設齒學部附屬醫院

1982年12月在醫學部成立了日本第一個倫理委員會

1983年4月成立研究生院齒學研究科

8月醫學部體外受精妊娠成功

1985年6月大鳴門橋建成通車

1986年4月設立綜合科學部(綜合科學科)、將教育學部附屬的國小·中學·幼稚園·殘疾人學校移交給鳴門教育大學

成立大學開放實踐中心

1987年3月設立國際交流委員會

10月改組醫學部附屬看護學校·診療放射線技師學校·臨床檢查技師學校合併成立了德島大學醫療技術大專部(於2005年3月廢止)

1988年12月藤井・大冢國際教育研究交流資金開始運轉

1989年4月德島大學國際教育研究交流資金開始運轉

1990年4月醫學部營養學科利用捐款開設了臨床營養學(大冢)講座

12月舉行長井紀念大廳竣工儀式

1991年4月德島大學國際教育研究交流資金開始運轉

12月舉行長井紀念大廳竣工儀式

1991年4月設立地域共同研究中心(現為產學官合作廣場)

1992年4月開設埋藏文物調查室

德大廣報創刊號

1960年代的常三島校園

1960年代的新藏校園

完善

德島大學校徽德島大學校徽

1993年10月廢止並轉換合併成立的工業短期大學,工學部開設了夜間主要課程

1994年4月成立研究生院人間·自然環境研究科

1995年4月設在北島町的國際交流會館開館

1996年7月SVBL誕生

1997年4月遠距離教學系統(SCS)開始運作

1998年4月成立基因組功能研究中心

1999年4月成立全校共同教育中心

4月明石海峽大橋建成通車

11月舉行德島大學成立50周年紀念典禮

2000年4月引進副校長制度,成立德島大學運營會議

2001年2月由德島大學等出資成立株式會社技術網路四國(四國TLO)

10月改組德島大學醫療技術短期大學,成立醫學部保健學科

10月制定德島大學校徽

2002年4月成立留學生中心

10月成立推動教育實踐機構,推動研究合作機構

2003年2月和德島縣·德島縣教委·市長會·町村會聯合成立德島地域合作協定會

10月將醫學部附屬醫院與齒學部附屬醫院合併為醫學部・齒學部附屬醫院

11月成立推動社會合作機構

成立50周年紀念典禮

國立大學

德島大學德島大學

2004年4月依據國立大學法人法,成立國立大學法人德島大學

設立國立大學法人德島大學經營協定會·教育研究評議會

發表德島大學基本構想·第一期基本計畫

成立研究生院健康生物科學研究部和醫科學・口腔科學・生命營養科學・藥科學四個教育部

2006年3月舉行德島大學地域·國際交流廣場(日亞會館)竣工紀念儀式,開設「GALLERIA新藏」

德島大學德島大學

4月成立研究生院社會技術科學研究部以及尖端科學教育部

成立研究生院保健科學教育部

由捐助在工學部開設納米材料技術(日亞)講座

2007年4月成立齒學部口腔保健學科

成立疾病酵素學研究中心(分子酵素學研究中心的轉換)

2008年4月開設研究生院保健科學教育部博士課程

成立疾病生染色體組研究中心(生染色體組功能研究中心的轉換

GALLERIA新藏

專業設定

本科專業

本科 課程
綜合科學部 人間文化學科
社會創生學科
綜合理數學科
醫學部 醫學科
營養學科
保健學科
齒學部 齒學科
口腔保健學科
藥學部 藥科學科
創製藥科學科
工學部 建設工學科
機械工學科
化學套用工學科
化學程式工學
電氣電子工學科
智慧型電子迴路
光套用工學科

研究生院

教育部 課程 專業
綜合科學教育部 碩士課程 地域科學專業
和 臨床心理學 專業
博士課程 地域科學專業
醫科學教育部 碩士課程 醫科學專業
博士課程 醫學專業
口腔科學教育部 博士課程 口腔科學專業
藥科學教育部 碩士課程 創藥科學專業
醫療生命 藥學專業
博士課程 創藥科學專業
醫療生命藥學專業
營養生命科學教育部 碩士課程 人間營養科學專業
博士課程 人間營養科學專業
保健科學教育部 碩士課程 保健學專業
博士課程
尖端技術科學教育部 碩士課程 智慧型力學系統 工學專業
環境創生工學專業
系統創生工學專業
博士課程 智慧型力學系統工學專業
環境創生 工學專業
系統創生工學專業

學校特色

學校的基本理念觀是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掌握技能、富有進取精神的人才,和國際化軌道相結合。

德島大學是一所以工科見長的學校,

工學部的前身是1922年成立的當時四國地區唯一的高等技術學校-德島高等工業學校,1949年被德島大學的工學部所接收。其後隨著日本經濟不斷發展為培養技術人員,擴大到如今的學部的規模與領域。

現在工學部如下一頁所示由復蓋廣泛的技術科學領域的7個學科和1箇中心構成。光套用工學科以外的學科設有白天課程與夜間課程。

夜間課程是面向白天在企業工作的人員所提供學習的機會。

學科設定

建設工學科

建設創造工學

環境整備工學

社會基礎工學

社會系統工學

機械工學科

機械科學

機械系統

智慧型機械學

生產系統

化學套用工學科

物質合成化學

物質合成化學

化學程式工學

化學程式工學

生物功能工學

生物反應工學

電氣電子工學科

物性設備

電氣能源

電氣電子系統

智慧型電子迴路

智慧型電子迴路

基礎信息工學

智慧型工學

光套用工學科

光功能材料

光信息系統

工學基礎教育

德島大學與COE計畫(大概等同於中國的“985”計畫)Center of Excellence : 日本政府積極推動本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2001年6月,日本文部科學省發表《大學結構改革方針》,提出國立大學重組合併、國立大學法人化、引入第三者評價等改革措施,並決定從2002年度開始實施“21世紀COE計畫”。COE即Center of Excellence,意為“卓越研究基地”。

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

21世紀COE項目

德島大學德島大學

21世紀COE項目(Center of Excellence(卓越的教育據點))是為了實現

將我國的大學辦成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研究教育據點,培養提高我國研究水平和領導世界的創造性人才,由文部科學省進行重點支援,旨在將大學發展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並富有個性。德島大學的以下項目獲得採納。

克服多因子疾病的蛋白質組學研究

以綜合解析蛋白質對糖尿病·骨質疏鬆症等代謝疾病、過敏·膠原性疾患等自體免疫疾病、以癌細胞轉移為主要目標的腫瘤疾病等、由複數的遺傳要因與環境要因引起的多因子疾病進行研究的基礎項目。

實現控制壓力的營養科學

對於外來刺激的壓力,體內產生為保護身心的生物反應-壓力反應。壓力反應將成為食欲不振等的進食障礙、糖尿病的成人病的原因,更成為抑鬱症和自殺的原因。

本項目在營養學·醫學·藥學研究人員合作下,確立客觀地評價生物的壓力反應的方法,進行有關可控制壓力的功能性食品和營養管理法的研究。

智慧財產權總部

中村修二與德島大學

人物簡介與貢獻

中村修二,藍光LED發明人,1954年5月22日出生於日本愛媛縣。994年在日本德島大學獲得電氣工程博士學位。

1977 年德島大學工學院電子工程學士畢業。當時,開發一種藍色LED被認為是不可能的,此前的20年間只有紅色和綠色LED。中村修二教授的創新使得LED生產商能夠生產三原色(紅、綠和藍)LED,從而使實現1600萬色成為可能。由於在藍光LED方面的傑出成就,中村教授獲得了一系列榮譽,包括仁科紀念獎(1996),IEEE Jack A.莫頓獎,英國頂級科學獎(1998);富蘭克林獎章(2002),2003年中村教授入選美國國家工程院(NAE)院士,2006年獲得千禧技術獎。 2000年,中村教授加入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他獲得100多項專利,並發表了200多篇論文。中村修二-主要資料藍光之父-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a)

1979 年德島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畢業, 同年進入日亞化學(Nichia)

1988 年日亞化學資助中村進入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研究有機金屬氣象 (MOCVD)

1991 年獲得氮化鎵成長的關鍵技術

1993 年開發了藍色發光二極體--被稱為世紀發明、諾貝爾獎級別的發明--該項技術曾被認為20世紀不可能的任務--並商品化

1995 年開始研發藍色雷射二極體。

1997年開發出紫外LED

1999 年離開日亞公司,2000年以來供職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任教授。同時以每周一天的頻率指導cree

2001 年獲日本朝日獎, 2002 年獲得美國班傑明·富蘭克林金獎,2006年獲芬蘭千禧技術大獎

德島大學德島大學

2006年5月24日,中村修二博士與加州大學巴巴拉分校(UCSB)研究小組製造出第一款無極性(non-polar)和半極性(semi-polar)GaN 襯底LED。

學校榮譽

國內排名

奈傑爾·沃德(Nigelward)日本前30位大學排名 第23名

專業排名

生物學、生化學專業排名
日本排名 世界排名 大學名 論文數
1 4 東京大學 6128
2 18 京都大學 4328
3 9 大阪大學 4027
4 11 九州大學 2265
5 17 名古屋大學 2380
6 24 東北大學 1942
7 28 北海道大學 2175
8 47 筑波大學 1398
9 86 神戶大學 1035
10 108 德島大學 1053

世界排名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

ARWU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學校排名 301-400 302-403 301-400 401-500 403-510 402-503 303-401 401-500 401-500

韋伯麥特里克斯網(Webometrics)世界大學排名 第806名

世界排名 UNIVERSITY SIZE VISIBILITY RICH FILES 學者
731 早稲田大學 3334 1187 587 553
806 徳島大學 1572 2202 416 513
815 法政大學 1279 1517 146 979
832 日本北陸先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 355 1966 757 756

姐妹校

德島大學與世界各地共15個國家,46所高校締結了學術交流的關係。

學術交流協定校(因為排版問題,只貼出與中國的交流校,詳細請參照德島大學官方主頁)

國名 協定校名 學部·研究生院 締結年月日
中國 黑龍江省科學院 (公立) 工學部 1985-7-24
哈爾濱工業大學(國立) 工學部 1989-11-8
哈爾濱醫科大學 (公立) 醫學部 齒學部 藥學部 1992-9-28
武漢大學(國立) 綜合科學部 工學部 1995-10-9
南通大學 (公立) 醫學部 齒學部 1996-9-8 (1987-3-19)
復旦大學 國際交流學院 (國立)(注) 綜合科學部 2000-8-3
吉林大學(國立) 綜合科學部 疾病酵素學研究中心 2002-7-2
西安交通大學(國立) 綜合科學部 工學部 2003-8-25
北京郵電大學 (國立) 醫學部 工學部 2006-4-4
大連理工大學軟體學院 (國立)(注) 大學院社會技術科學研究部 2007-6-1
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院 (國立)(注) 大學院社會技術科學研究部 2007-7-30
同濟大學(國立) 工學部 齒學部 2008-2-12 (2000-9-20)
四川大學(國立) 大學院社會技術科學研究部 2008-3-28
南京大學(國立) 綜合科學部 醫學部 工學部 2008-10-21

(注)學部或研究生院之間的協定

「締結年月日」欄中()內為學部或研究生院之間協定的最初締結時期。

大學之間協定校21所大學、學部或研究生院之間的協定校19所大學

其中包括:亞洲27所大學、北美6所大學、歐洲5所大學、大洋洲1所大學、非洲1所大學

日本公立名校

日本大學的各個學部分別分布在東京都千代田區、東京都世田谷區、東京都練馬區、東京都板橋區、神奈川縣藤澤市、埼玉県さいたま市見沼區、埼玉縣所澤市、千葉縣船橋市、千葉縣習志野市、千葉県松戶市、靜岡縣三島市、福島縣郡山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