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文

德國人文

德國人文 - 環保變為一種習慣:在德國,環保已成為人們的習慣,並且融入了日常生活。這一方面歸功於政府的環保政策,一方面也源自於德國成功的兒童環境教育。

據報導

德國自1991年起建立家庭廢棄物回收制度以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公司在其產品消費完畢後收回外包裝等舉措已深入人心。回收已經成了德國人的生活習慣。

德國人去買東西一般會自備布制購物袋,他們家裡一般會放置數個不同用途的垃圾箱,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塑膠、玻璃、紙張等類別。德國主要的生活垃圾回收公司綠點公司的海克·席夫勒說,對德國人來說,垃圾分類已經變得“像刷牙一樣平常”。

德國人認為,回收對保護環境很關鍵,並認為本國在這方面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去年的一項調查顯示,91%的德國人感到,他們通過垃圾分類,“正在日常生活中為環境保護做一些具體的事”。

垃圾分類

德國人文 德國人文

德國人文

在德國,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各家各戶,都有如下幾個垃圾桶:
1.綠桶,用來裝所有的食物殘渣,花園樹木剪下的殘枝,草坪割下來的草,總之所有的生物垃圾;
2.藍桶,用來裝各種廢舊報紙廣告等;
3.黃桶,裝所有的食品塑膠包裝,飲水瓶子,金屬一拉罐,日常廢舊塑膠等;
4.黑桶,裝不屬於上述垃圾的不可回收垃圾;
另外,每隔幾條街,有專門的垃圾桶回收各種玻璃瓶子,家具電器的丟棄,必須在市政府約定時間來人收取。
上述垃圾中,黃袋是政府免費派發的,和其他幾種可以回收的垃圾桶,是不需要支付垃圾處理費用的只有黑桶按照體積大小來收費,家常用的有每年約400歐元和800歐元兩種規格,分類不仔細都亂丟入並需要大的黑桶的,就要多付錢,.所有垃圾桶每周定期來垃圾工人收,有些是兩周收一次,但是如果有人亂丟亂放,垃圾工人發現後可以拒絕收走。
每個城市都有政府指定的公司負責垃圾的處理,生物垃圾用快速腐爛的方式變做養花的泥土肥料,在各建築超市出售.廢舊紙張的回收大家也熟悉,但是黃袋裡面的各種塑膠和金屬包裝,則需要比較高的先進分離技術.由於塑膠是由石油作為原料製成的,粗分類是十六大種,細分類則超過千種,食品包裝的塑膠是比較高級的塑膠,如果回收過程裡面各種塑膠以幾各種顏色混合,就嚴重降低了其使用價值,因此德國黃袋從千家萬戶回收上來的塑膠,必須經過專門的設備分離,之後才能進入塑膠回收市場。
近年來,隨著原油價格的上漲,回收塑膠價格不斷上漲,德國也越來越重視回收各種物資,不僅各大超市,各公司,各個家庭的廢舊塑膠紙張都必須進入回收系統再利用,而且,很多超市開始為塑膠飲水瓶收押金,從而促使顧客將此類物資從新送回超市,不混入黃袋,因為飲水瓶子的塑膠,在可以接觸食品的塑膠中,是最高級最值錢的一種。

環保變為一種習慣

在德國,環保已成為人們的習慣,並且融入了日常生活。這一方面歸功於政府的環保政策,一方面也源自於德國成功的兒童環境教育。為了儘快造就城市高標準的生態環境,德國在舊廢料場的清理、垃圾處理以及擴建和新建淨化設備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投資。時至今日,環保在德國已經催生出一個擁有70萬人直接或間接就業的龐大產業,為全球之冠。在全年的GDP中,垃圾處理和回收的收入占了8%。至於環保技術及其產品的出口,德國多年來也占據著世界首位。
誰產生了垃圾,誰買單…
德國的環境政策有一條原則:給環境造成影響或損害的人要負責承擔環境受損的費用。換句話,也就是說,誰產生垃圾,誰買單。
可以說,這個基本原則,貫徹落實到了德國每個角落,無論是私人家庭,還是企業公司。
前面說過,每戶德國居民的住宅前面一般都有黃、藍、黑、綠4隻色彩鮮明的垃圾桶,上面貼有簡明易懂的垃圾分類圖案。其中“黃桶”專門用來裝廢棄金屬、商品包裝盒和塑膠,“藍桶”“吞食”廢紙,“黑桶”放置普通垃圾,“綠桶”則收集從普通垃圾中新分類出來的茶葉、蛋皮和殘羹剩飯等生態垃圾。至於廢舊的破玻璃瓶,則要求送往指定的地點,然後認真地按不同的顏色分類投入規定的箱子裡。有些大件的舊家電必須送到專收處,再做處理,如此等等。許多廢品經過再加工之後,變成另外有用的產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