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加畫苦艾酒

眾所周知,德加原是一個深受安格爾影響的印象派畫家。 我們看這幅畫時會發現,畫家是從自己的觀眾席上畫下來的。 因此他的名聲也頓然鵲起,人們都知道德加是專擅畫舞檯燈光下的演員形象的印象派大師。

【名稱】德加畫苦艾酒
【類別】油畫名畫
【年代】1867年
【作者】愛德加·德加
【規格】此畫93.5×68厘米
【屬地】現藏巴黎羅浮宮內的印象派美術館
【簡介】
眾所周知,德加原是一個深受安格爾影響的印象派畫家。他早年的藝術手法較拘謹。對他來說,擺脫古典手法的束縛,是要有很大的毅力的。他在1872年畫的《舞蹈排練室》和《菲奧克爾小姐在拉蘇爾斯芭蕾舞團》等作品,就是安格爾主義的極好例證。後來他傾向於馬奈的畫風。最後,跟隨莫奈去戶外寫生,使他嘗到外光派藝術的迷人之處,才真正地找到自己的路子。總之,德加完全進入以燈光與色彩相交融的印象主義畫風領域已是很晚的事了。 在60年代,德加曾熱中於描繪賽馬的場景,因為這些充滿動感的賽馬生活,給人以生氣勃勃的印象。他畫了許多在比賽各階段中的賽馬場景物,尋找各種新的角度。當這些作品公開展出時,觀眾驚訝地發現畫家捕捉馬的動態方面竟如此準確,構圖也奇特,一掃陳舊的構圖形式。
到1867年,德加由於與音樂家德季勒·迪戈交往日深,從而認識了一些歌劇演員,使他對舞蹈演員的台前台後生活發生濃厚的興趣。他觀察演員們在化妝室或休息室里的生活,欣賞演員在排練時或在老師指導下的基本訓練。他用速寫記錄這些生活,回到畫室後再加工成油畫,有些就直接用粉畫寫生。這裡的《咖啡廳音樂會》是較為典型的粉畫傑作之一。 我們看這幅畫時會發現,畫家是從自己的觀眾席上畫下來的。這時他的技巧也更趨成熟,而且已從拘謹的寫實主義中擺脫出來。
1874年的第一次印象派美展,他不僅參加了作品展出,而且還成為這屆美展的籌備者和發起人。在同仁們的影響下,德加決心以室內燈光為自己的藝術目標,盡心竭力地去創造一個獨特的在燈光閃動下的人物世界,始終以芭蕾演員、歌唱演員的舞台形象為基準。在前後共12年的8次印象派美展中,德加是一位積極的參與者,除了1882年的第七屆未曾參展作品外,其餘各次都拿出了作品。因此他的名聲也頓然鵲起,人們都知道德加是專擅畫舞檯燈光下的演員形象的印象派大師。他對此回答得很好"人們 稱我為描寫舞女的畫家,他們不知道,舞女之於我,只是描繪美麗的絲織品和表現運動的媒介而已"《咖啡廳音樂會》有助於我們理解他這句話的內涵。
在咖啡廳內上台表演的舞女幾乎處在斑斕閃爍的室內燈光下,臉部受腳燈的反射,陰影出現在上半部,形象的輪廓是模糊不清的。靠後邊幾個舞女的形象就象幽靈一般,均被來自台下和頭頂高處的各種光線所折射。這是一個露天咖啡廳,有柱 子的建築物是演出中心,四周是張燈掛彩的花園。前景上有幾排觀眾席。畫家有意讓前景很黯淡,而光色的趣味集中在以柱子四周為中心的演員活動上。畫家用色粉筆來描繪,其表現力比油畫更生動些。
關於這一幅於同年完成的《苦艾酒》,後人在研究它時賦予了它更多社會學意義。有人說這是一幅雙人的肖像畫,說是為德加的同行朋友,版畫家馬賽蘭·台斯色丹與女演員愛倫·安德蕾而畫的,地點也很具體,就在巴黎的新雅典咖啡館。但也有人否定此說,認為它可能是左拉的小說《酒店》中的一幅插圖,是一種批判性的社會揭露,因此它是一幅風俗畫。不過,德加從不畫帶有"文學性"的繪畫,印象派畫家也不愛在畫中講故事。畫家可能出於偶然的因素,為窮愁潦倒的朋友畫了這樣一幅富有性格特徵的肖像。 畫中人版畫家台斯色丹,據說原是個樂天派。他為人重情義,生活隨便。作為一個不吃香的藝術家,他的生活是不穩定的,有時富足,有時又過著寅吃卯糧的生活。德加通過這樣一個具體形象,表達了他經常出入的巴黎咖啡館或小酒店內的生活一面,並非想控訴社會。由於時代久遠,後人給他添上了一種社會學含義,好象小說家左拉所作的那樣,把"對酒精中毒的研究"提到了社會問題上去。
這幅畫是以大筆觸構成的。用筆雖然粗獷,但兩個形象的性格表現尤為神化。那個女演員似乎早已姿退色衰,生活缺少了保障。一杯苦艾酒,反襯出兩個失意人的精神狀態。這幅畫的構圖也獨特,人物被推到右上角,畫面空出大部分空間來描繪簡陋的酒吧陳設:鋸齒形的桌面、牆上鑲著的鏡子,空曠感與人物的失落感相映成趣,變成一幅富有思想性的敘事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