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貯飼料技術規程

微貯飼料技術規程規定了微貯飼料原料、菌種的選擇、微貯的主要方法、操作過程、微貯窖的管理、微貯飼料品質鑑定及飼餵。冬季應防止微貯料凍結,已凍結的微貯飼料應溶化後再飼喂,否則會引起家畜疝痛或使孕畜流產。

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微貯飼料原料、菌種的選擇、微貯的主要方法、操作過程、微貯窖的管理、微貯飼料品質鑑定及飼餵。
本標準適用於農作物秸稈、牧草及其它可進行微貯的粗飼料。

規範性引用檔案

下列檔案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於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定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檔案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13078 飼料衛生標準
DB15/T34-2005 青貯飼料技術規程

名詞解釋

3、1 微貯飼料
微貯飼料是在秸桿、牧草、藤蔓等飼料作物中添加有益微生物,通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而製成的一種具有酸香氣味、適口性好、利用率高、耐貯的粗飼料。微貯飼料可保存飼草料原有的營養價值,在適宜的保存條件下,只要不啟封即可長時間保存。
3、2 微貯技術
微貯技術是一種簡單、可靠、經濟、實用的粗飼料微生物處理技術。是把秸稈等粗飼料按比例添加一種或多種有益微生物菌劑,在密閉和適宜的條件下,通過有益微生物的繁殖與發酵作用,使質地粗硬的或乾黃秸稈和牧草變成柔軟多汁、氣味酸香、適口性好、利用率高的粗飼料。
3、3 微貯設施
微貯設施是用於存放及發酵微貯原料的能夠密封的設備或器具。主要形式有微貯窖、微貯池、微貯袋等。微貯設施都要保證其可密封性和耐酸性。
3、4 微貯劑
微貯劑亦稱微貯接種劑、生物微貯劑、微貯飼料發酵劑、微貯添加劑等。是專門用於調製粗飼料的一類活性微生物添加劑。由一種或一種以上有益菌組成,主要作用是有目的地調節微貯飼料內微生物菌群,調控微貯發酵過程,促進益生菌大量繁殖,更快地產生有機酸,有效地保存微貯原料內的營養物質。

微貯原理

微貯是利用加入的微貯菌劑在適宜的條件下,益生菌大量生長繁殖,使原料中的粗纖維素類物質在發酵過程中部分轉化為糖類,糖類又被有機酸菌轉化為乳酸和揮發性脂肪酸,使pH值下降到4.5以下,抑制了丁酸菌、腐敗菌等有害菌的生長繁殖,從而使被貯原料氣味和適口性變好,利用率提高,保存期延長。

微貯原料

5、1 特性
微貯原料主要是指不適合青貯的黃乾秸稈或牧草。微貯原料中的植物細胞基本死亡,不再有呼吸作用,含有的可溶性糖分越來越少,粗纖維含量越來越高,水分含量很低,附著在植株上的所有細菌都處於休眠狀態,依靠加入的微貯菌劑促進發酵。
5、2 種類
可進行微貯的飼料種類主要有各種農作物秸稈、牧草、飼用灌木、藤蔓、薯秧等。
5、3 對原料的要求
5、3、1 含糖量
微貯原料在發酵過程中要有足夠的營養,一般微貯原料含糖量不應低於1.5%。在含糖量不能滿足的情況下,可按比例加入糖渣、糖蜜等含糖量高的物質,調節到所需量。
5、3、2 水分
5、3、2、1 水分含量
微貯原料含水量宜在60%~70%,質地粗硬的原料水分應稍高,質地細軟的原料,水分應稍低。
5、3、2、2 水分判斷
飼料在加水、噴灑菌液和壓實過程中,要隨時檢查原料的含水量是否合適。現場判斷水分的方法是:抓取切短的原料,用雙手擠壓後慢慢鬆開,指縫見水不滴、手掌沾滿水為含水量適宜;指縫成串滴水則含水量偏高;指縫不見水滴,手掌有乾的部位則含水量偏低。

微貯劑

6、1 微貯劑的選擇
微貯時應根據所貯原料及微貯菌種的性質來選擇合適的菌種。大部分微貯劑對飼草料完成發酵的時間在20天左右,也有在一周左右完成發酵的。選擇時應根據需要量和需要程度考慮選擇合適的微貯劑。無論選擇何種菌劑、發酵周期長短,其關鍵是對微貯料產生的效果。
6、2 有效活菌數
有效活菌是指能夠在原料中大量繁殖並對被貯的飼料產生有益作用的活菌。這種活菌的數量越多越好,一般有效活菌數在5000萬個/克以上就可以滿足發酵的需要。
6、3 添加量
微貯劑的添加量主要根據微貯原料來確定,一般添加量為0.5‰~1‰,具體操作參照產品說明。
6、4 微貯劑的發酵試驗
在使用新微貯劑前,應進行少量微貯試驗。試驗方法是取5kg~10kg微貯原料,粉碎後,按比例加入水和菌劑,裝入塑膠袋或其它容器中,壓實後密封。在適宜的溫度下發酵7天~20天,啟封觀察微貯質量。

微貯的主要方法

7、1 水泥窖微貯法
將農作物秸稈等微貯原料揉碎切短,加水調製到合適的水分,在加水的同時按比例噴灑菌液,裝入水泥窖內,分層壓實,加蓋塑膠薄膜後覆土密封。
7、2 土窖微貯法
選擇地勢高、土質硬、向陽乾燥、排水容易、地下水位低、離畜舍近、取用方便的地方,根據貯量挖形狀、大小適宜的窖,在窖的底部及周圍鋪一層塑膠薄膜,將揉碎切短的微貯原料放入窖內,分層調製水分、噴灑菌液、壓實,上面蓋上塑膠薄膜後覆土密封。
7、3 塑膠袋微貯法
將塑膠袋放入與袋大小、體積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耐壓模具中待用(模具可以鐵制、木製或挖坑等),在光滑乾淨的地面上,將待貯原料揉碎切短,調好水分,分層噴灑菌液,適當翻攪後,將原料裝入塑膠袋內壓實,將袋口紮緊,脫出模具,放在貯放地點。
在沒有模具的情況下,可將原料裝入袋內,排出空氣,或抽出袋內的空氣後將塑膠袋口紮緊保存。
有條件的情況下,可採用機械壓縮成塊後,裝入塑膠袋中密封貯存,效果更好。每袋適於處理50kg~100kg秸稈。
7、4 大型窖微貯法
超過100噸的大型窖可分格貯存,採用機械化作業方式,噴灑菌液用揚程為20m~30m,流量為30L—50L/min 的潛水泵,放入裝有菌液的蓄水池內,在出水管處安上噴頭,噴頭要保證調製劑能夠順利噴出。壓實機械可使用輪式拖拉機、履帶式拖拉機或裝載車等。
7、5 微貯窖的設計
微貯窖的設計參照DB15/T34第6章的方法設計建設。

微貯操作

8、1 微貯劑菌種活化與稀釋
8、1、1 菌種活化
根據所貯飼料的種類和貯量,確定所使用的菌種和添加比例,按每層微貯時的飼料量,計算出所需的調製劑菌種量。然後倒入10~20倍的水中充分攪拌,在常溫下放置1~2小時,活化菌種,形成菌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在水中加適量白糖,以提高菌種的活化率。
用於活化的容器,均須刷洗乾淨。活化好的菌液應在當天用完,不可隔夜使用。
8、1、2 菌液稀釋
將活化好的菌液,加水至菌種量的50倍以上進行稀釋。如果微貯料的水分不足,可加大菌液的稀釋倍數,直到微貯料的水分滿足微貯條件為止;如果微貯料自身的水分已比較高,應減少菌液的稀釋倍數,一般每噸微貯料至少加50kg的稀釋菌液。
大型微貯窖需配備較大容量的水箱用來配製稀釋菌液。水箱容積根據窖的大小而定,一般在500L~2000L為宜,最好有2個水箱交替使用。
8、2 微貯原料的揉切與碾壓
微貯原料入窖前應揉細切短。揉切長度一般以3cm~5cm為宜,比較粗硬的玉米、高粱秸稈等切成2cm~3cm較為適宜。粗硬的原料應經過碾壓揉碎,形成細絲。
8、3 微貯原料的裝填與壓實
經揉切後的微貯原料應儘快入窖,分層微貯,每層厚20cm~30cm,均勻噴灑菌液,邊噴灑邊壓實,水分不足的乾黃原料還要噴灑一定量的水,然後再鋪放20cm~30cm厚的原料,再噴灑菌液壓實,如此反覆操作,直到壓實後原料高於窖口40cm以上進行封口。裝窖儘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小型窖要當天完成,大型窖最好不超過3天。當天未裝滿的窖,必須蓋上塑膠薄膜壓嚴,第2天揭開薄膜繼續裝窖。
在微貯麥秸和稻秸等糖分不足的原料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加入含糖量較高的物質進行調節。亦可將添加物放入稀釋後的菌液或水中,向窖內均勻噴灑。
8、4 原料水分檢查
在微貯過程中,要隨時檢查原料的含水量及是否噴灑均勻一致,特別要注意層與層之間水分的銜接,不應出現夾乾層或過濕層。
8、5 封窖
8、5、1 貯料面處理
裝窖完成後應立即進行封頂。封頂時先在頂層按每平方米200g~250g均勻灑上食鹽粉,再鋪20cm~30cm厚的麥秸或軟草。
8、5、2 覆蓋塑膠薄膜
微貯原料的最上面應鋪蓋塑膠薄膜,薄膜的厚度一般在0.7mm以上。當原料裝到距窖面50cm左右時,在窖壁的一側先鋪好塑膠薄膜並拉平,然後繼續裝料,直到原料高出窖深的20%左右。待處理貯料面後,把塑膠薄膜從窖壁的一端順拉到另一端,壓好。
8、5、3 蓋土
蓋土時應從窖的最裡面開始蓋,逐漸向窖口方向延伸,覆蓋土層的厚度要達到50厘米以上,邊覆蓋邊拍實,頂部成半圓形,壓土後的表面應平整,並有一定的坡度,無明顯的凸凹。
8、5、4 留排氣孔
中、大型窖在封頂蓋土的同時,應在窖的頂部留出排氣孔,以利排出窖內的空氣,儘快形成厭氧條件。排氣孔要留在窖頂的中線上,根據窖的大小,一般每隔4m~5m留一個排氣孔,排氣孔的直徑為20cm~30cm。留排氣孔時,要將頂部的塑膠薄膜剪開一個20cm~30cm的洞,然後將玉米秸稈紮成捆插在上面,在玉米秸稈的周圍培上土。
8、5、5 封排氣孔
封頂後5d~7d,空氣基本排盡,要將排氣孔封死。用大於排氣孔徑2倍的塑膠薄膜將排氣孔蓋好,覆土,壓實拍平。必須做到不漏氣、不漏水。

微貯窖的管理

微貯完成後,窖內貯料會慢慢下沉,必須對微貯窖進行嚴格檢查和管理。正常情況下,半個月窖頂基本與窖口持平,應及時加蓋土使它高出地面,保證微貯窖不漏水不漏氣。
9、11、 挖排水溝
距窖四周l米處挖排水溝,防止雨水向窖內滲入。
9、1、2 檢查補漏
對微貯窖應經常檢查,發現窖頂有裂紋和漏洞時,應及時覆土壓實,防止透氣和進雨水。
9、1、3 防鼠害
窖頂上面不能堆放柴草,以防老鼠停留打洞。如發現有老鼠洞要及時填堵,以防進水、進氣、進鼠,影響微貯質量。

開窖取用

10、1 開窖
開窖取料,應在微貯發酵完成以後進行,隨取隨喂,取後及時蓋好封口。
啟窖時要先從一個角開始,根據微貯料的用量決定開啟口的大小。窖口不宜開的很大,切忌窖頂全部啟封,以防頂部的微貯料暴露在空氣中,使微貯料發熱、發霉,變質。
啟封時應避免污染。將啟封口表面清理乾淨,去除污物,防止污染物透入下層,造成微貯料霉爛擴散。
10、2 取用
根據每天微貯料的用量,計算取料面的大小。每天的刨面取料厚度不應小於15cm,刨取時要直取窖底,要分段、分區從上到下垂直取用。取出的料必須在當天用掉,防止二次發酵後變質。
超過規定長度的貯料在刨取時易形成鬆動的殘留面,造成有氧條件,使原料霉爛變質,遇到這種情況,不要強行刨取,應將過長部分的料鏟斷或剪斷,避免未取用面的鬆動,不應掏洞取料。
減少與空氣的接觸面。取完料後用草簾、塑膠膜覆蓋。防止冰凍、雨淋、和霉變。
發霉變質的微貯料應及時剔除。
如果微貯飼料在製作時加入了食鹽,這部分食鹽應從飼餵的日糧中扣除。

微貯飼料的品質鑑定

當發酵完成後和飼餵前要對微貯飼料的品質進行鑑定。
11、1 感觀指標
11、1、1 色澤
優質微貯的色澤接近微貯原料的本色,呈金黃色或黃綠色則為良好的微貯飼料;如果成黃褐色、黑綠色、或褐色則為質量較差、差或劣質品。
11、1、2 氣味
微貯飼料具有醇香或果香味,並具有弱酸味,氣味柔和,為品質優良。若酸味較強,略刺鼻、稍有酒味和香味的品質為中等。若酸味剌鼻,或帶有腐臭味、發霉味,手抓後長時間仍有臭味,不易用水洗掉,為劣等,不能飼餵。
11、1、3 質地
品質好的微貯料在窖里壓的堅實緊密,但拿到手中比較鬆散、柔軟濕潤,無粘滑感,品質低略的微貯料結塊,發粘;有的雖然鬆散,但質地粗硬、乾燥,屬於品質不良的飼料。
11、1、4 pH值
正常的微貯料用pH試紙測試時,pH值4.2以下為上等,pH值4.3~5.5為中等,pH值5.5~6.2為下等,pH值6.3以上為劣質品。
11、1、5 衛生指標
應符合GB10378和其他有關衛生標準規定。

微貯料飼餵

微貯飼料以飼餵草食家畜為主,可以作為家畜日糧中的主要粗飼料。飼餵時可以與其它草料搭配。
飼餵微貯飼料,開始時有的家畜不喜食,應有一個適應過程,可與其它飼草料混合搭配飼喂,要由少到多,循序漸進,逐漸加量,習慣後再定量飼餵。
微貯飼料一般每天飼餵量為:奶牛、育成牛、肉牛15kg~20kg,羊1kg~3kg,馬、驢、騾5kg~10kg。
要保持微貯料和飼槽的清潔衛生,採食剩下的微貯料要清理乾淨,防止污染,否則會影響家畜的食慾或導致疾病。
冬季應防止微貯料凍結,已凍結的微貯飼料應溶化後再飼喂,否則會引起家畜疝痛或使孕畜流產。
微貯飼料餵奶牛最好在擠奶後飼喂,切忌在擠奶區存放微貯飼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