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理論

微觀經濟理論

本書是全美幾部最新、最好的《個體經濟學》中級教材之一,是一部全面、易懂、能達到個體經濟學理論發展前沿的教科書。全書共8編27章,包括:經濟模型;選擇與需求;選擇理論的補充套用;生產與供給;完全競爭;不完全競爭模型;要素市場定價;市場的限度等。本書中譯本根據英文版第6版譯出,反映了現代個體經濟學的最新進展。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全美幾部最新、最好的《個體經濟學》中級教材之一,是一部全面、易懂、能達到個體經濟學理論發展前沿的教科書。全書共8編27章,包括:經濟模型;選擇與需求;選擇理論的補充套用;生產與供給;完全競爭;不完全競爭模型;要素市場定價;市場的限度等。本書中譯本根據英文版第6版譯出,反映了現代個體經濟學的最新進展。書中附有大量的例題和習題,每章都有擴展部分,供深入學習之用。書後有辭彙表和中英文姓名和關鍵字對照表。

作者簡介

瓦爾特•尼科爾森是阿姆哈斯特學院沃德•帕頓經濟學教授。他先後獲得威廉士學院的數學學士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博士學位。尼科爾森教授的主要研究興趣集中在一些勞動市場政策,如失業補償、福利與下崗工人的援助計畫的計量經濟分析上。他也是《中級個體經濟學及其套用》的作者(第六版,Dryden出版社,1994年)。他和他的妻子蘇珊生活在麻省得阿姆哈斯特,他們既是大學教育的供給者,又是它的消費者(他們的孩子凱特、戴維、托瑞和保羅正在學院讀書),他們以一種複雜的心情在注視著學費的不斷上漲。

目錄

第六版中文版中文序

第六版中文版英文序

著者序

第一編 引言

第一章經濟模型

§1 理論模型

§2經濟模型的驗證

§3經濟模型的一般特徵

§4經濟價值論的發展

§5最近的發展與本書的方法

小結

第二章最最佳化的數學表達

§1一個變數函式的最大化

§2多變數函式

§3多個變數函式的最大化

§4隱函式

§5包絡定理

§6具有約束條件的最大化

§7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化問題中的包絡定理

§8無法計算的最大化問題

小結

附錄:二階條件

§1具有單一獨立變數的函式

§2具有兩個獨立變數的函式

§3線性約束下的兩個獨立變數的函式

第二編選擇與需求

第三章偏好與效用

§1理性選擇定理

§2效用

§3交易與替代

§4一個可供選擇的推導:邊際效用

§5效用函式舉例

小結

擴展:特別的偏好

第四章效用最大化與選擇

§1一個初始的概括

§2兩種商品的情況:圖形分析

§3 n種商品的情況

§4間接效用函式

§5對偶與效用最大化問題

小結

擴展:效用函式與預算份額

第五章 收入或商品價格變化的效應

§1需求函式

§2收入變化

§3一種商品價格的改變

§4消費者的需求曲線

§5補償性需求曲線

§6對價格變化反應的數學進展

§7顯示性偏好與替代效應

§8消費者剩餘

小結

擴展:謝潑德引理與羅伊恆等式

第六章商品間的需求關係

§1兩種商品的情形

§2替代品與互補品

§3淨替代品與淨互補品

§4組合商品

§5商品的家庭生產特徵與內含的價格

小結

擴展:獨立的效用

第七章市場需求與彈性

§1市場需求曲線

§2彈性

§3彈性之間的關係

§4需求曲線的類型

§5彈性的實證估計

小結

擴展:匯總

第三編:選擇理論的補充套用

第八章交換

§1從自願交易中獲益

§2埃奇沃思盒形圖

§3初始稟賦的交換與交易所得的分配

§4t可行的交易與交換經濟的核心

§5均衡價格下有效率的交易

小結

第九章不確定條件下的選擇:預期效用與風險厭惡

§1機率與期望值

§2公平博弈預期效用假說

§3馮紐曼-摩根斯坦定

§4風險厭惡

§5對風險厭惡的測度

§6不確定性情況下進行選擇的狀態偏好法

小結

擴展:均值-方差分析與風險定價

第十章信息經濟學

§1信息的性質

§2信息的價值

§3信息與保險

§4道德風險

§5逆向選擇

小結

擴展:搜尋的經濟學

第四編生產與供給

第十一章生產函式

§1一種投入的變化

§2等產量圖與技術替代率

§3規模報酬

§4替代彈性

§5一些普通的生產函式

§6技術進步

小結

擴展:多要素投入的生產函式

第十二章 生產成本

§1 成本定義

§2成本最小化的投入選擇

§3成本函式

§4投入價格的變化

§5短期與長期的區別

小結

擴展:投入的替代性

第十三章利潤最大化與供給

§1廠商的性質與行為

§2利潤最大化

§3邊際收益

§4作為價格接受者的廠商的短期供給

§5利潤最大化與要素投入需求

§6短期的生產者剩餘

小結

擴展:利潤函式

第十四章廠商的其他模型

§1收益最大化

§2廠商內部的契約

§3廠商的組織

§4與工人的契約

§5與管理者的契約

§6非盈利組織

§小結

第五編完全競爭

第十五章競爭性價格決定的局部均衡模型

§1供給反應的時間

§2極短期定價

§3短期的價格決定

§4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移動:圖形分析

§5供給與需求的數學模型

§6長期分析

§7長期均衡:成本不變的情況

§8長期供給曲線的形狀

§9長期供給彈性

§10長期均衡的比較靜態分析

§1l長期生產者剩餘

小結

第十六章套用競爭分析

§1經濟效率與福利分析

§2價格控制與短缺

§3稅收負擔分析

§4貿易限制

小結

第十七章 一般競爭均衡

§1一般均衡模型

§2完全競爭的價格體系

§3一般均衡的說明

§4關於一般均衡的簡單圖形模型

§5比較靜態分析

§6一般均衡建模

§7一般均衡價格的存在

……

序言

有機會為拙著《微觀經濟理論》第六版的中文版撰寫前言,我深感愉快。從1971年本書初次印行以來,在每一次再版的時候,我都要通過加入新的材料,引入當時新發展起來的最新個體經濟學理論來儘量改進它。現在,我可以對我的工作有多么成功進行一次很好的檢驗,看看這本教材對中國學生是否有用,以及能提供多大的幫助。我希望你們也進行這樣的檢驗。現在,整個世界也許沒有一個地方的經濟會比中國經濟更有意思了。許多人相信,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市場的作用,市場將會產生巨大的有益於人類的力量。我希望本書能對中國應如何前進的討論有一些貢獻,哪怕這種貢獻是十分微小的。當然,我知道,本書對你們的需要而言還不是十分完美的,因為它主要是從西方的角度寫就的。我也擔心對未來中國經濟成長非常重要的一些題目(例如技術變革或不完全市場的研究)在書中闡述得不夠充分,書中提供的有關的經濟學文獻亦不夠完整。然而,我希望本書能夠為你們提供一個開端,鼓勵你們更努力地學習,可能的話,為我已發現的這一總在變化、永遠神奇的領域作出貢獻。

文摘

第一章 經濟模型

經濟學的傳統定義是研究稀缺資源是如何在競爭性的最終用途之間配置的。這個定義強調了在書中我們始終關心的經濟學的兩個重要特點。第一,生產性資源是稀缺的,難以充分滿足人類的所有需要。這一稀缺性對社會可獲得的選擇與社會成員所擁有的機會都加上了各種約束條件:個人的花費不能超過其收入,一天的時間不能超出24小時。此外還得作出如何使用這些資源的選擇。作出選擇的必要性導出經濟學定義的第二個特點:這些選擇究竟具體是怎樣作出的。通過考察消費者、生產者、資源供應者、政府和選民的行為,經濟學家試圖弄清資源是如何配置的。說明經濟學家如何通過運用一些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是本書的目的。

在這一章,我們將對這些內容作一介紹。首先,我們要討論理論模型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我們特別關注在經濟學中運用這些模型的方式,隨後,我們將考察經濟模型是怎樣被現實世界的信息所證明的。再次,作為經濟模型擴展的一個理論實例,我們將回顧我們所熟悉的供求決定價格模型的發展歷史。這一討論將提供對初級經濟學教程所含素材的一個粗略的評論,在評論中將運用一些簡單的數學對素材作一簡單歸納。

§1 理論模型

現代經濟學是一個很複雜的領域。成千上萬的廠商從事著千百萬種商品的生產。千百萬人從事著各種職業,並各自決定著購買哪些商品。在一定程度上所有這些行為都是相關聯的。以花生為例,適時收穫花生,並且用船運到加工廠製成花生醬、花生油、脆花生和許多其他的花生美味。顯然,這些加工廠確信它們的商品適量運到成千上萬的零售點,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因為要描述經濟中所有細節的特徵是不可能的,所以經濟學家的辦法是對十分複雜的現實世界進行抽象,以建立能抓住其“本質”的很簡單的模型。正如街道圖是有幫助的,即便它沒有標明每一棟住宅或每一片草地,花生市場的經濟模型也很有用,儘管它沒有記錄下花生經濟的細小特徵。在本書中,我們將對那些得到最廣泛套用的經濟模型進行較深入的研究。

後記

承蒙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范家驤教授的推薦和中國經濟出版社對外合作部主任張抒文女士的委託,經過努力,我們完成了全書的翻譯工作。各章的分工如下:

第一章、第二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由張順明譯;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由朱寶憲、張順明譯;第三章、第四章、著者序、練習題答案、常用辭彙表、附錄一與附錄二由朱寶憲譯;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與第八章由吳洪譯;第九章、第十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二十六章與第二十七章由寧向東譯;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與第二十五章由劉智勇譯。朱寶憲對全部書稿進行了校訂。

由於水平所限,書中一定還會有些不如人意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