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度數斜視

微小度數斜視

微小度數斜視(microtropia)為斜視角小於10△(5°)常合併有不同程度的弱視,旁中心注視和異常視網膜對應的斜視因微小度數斜視常在幼年時被發現且多見於內斜,斜視角小,外觀不明顯,用交替遮蓋或同視機檢查法不能查出斜視和異常視網膜對應,只有用4△三稜鏡試驗才能查出微斜,所以臨床上確診者較少,命名反而較多。Parks建議用單眼固視綜合徵來命名。關於小度數的界限各標準不一致多數作者主張5°(10△)為限。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微小度數斜視由於不易發現,往往在體檢時檢查視力發現弱視後才被察覺。還有些是在日常驗光以及弱視訓練中發現此病有的僅作弱視治療而未作4△三稜鏡試驗,忽略了微小度數斜視,實際上微小度數斜視在臨床上並不少見。國外Lang1974年統計了15年中26762例病人檢查中,有1789例內斜515例外斜其中微小度數內斜視者755例,占內斜視的42.2%,微小度數外斜視者僅19例。中國劉玉華等報導了47例微小斜視性弱視,並測出微小斜視的範圍在2△~12△,平均5.27△,微小內斜與微小外斜發生率相似。

病因

微小度數斜視微小度數斜視
尚不十分清楚,可能與產傷屈光參差等因素有關。
發病機制

對微斜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認為凡是引起黃斑中心凹抑制抑制性暗點,雙眼形成異常視網膜對應的原因大多可以形成小角度斜視。

1.產傷 嬰兒在臨產時發生視網膜出血,影響了黃斑功能的發育,早期出現黃斑中心凹的抑制性暗點,而在暗點的邊緣形成一個固視點導致斜視。

2.屈光參差 發生年齡較早又未被矯正的屈光參差,由於屈光度較高的眼中心凹未能接受充分的視覺刺激而產生抑制,形成微斜。

3.手術原因 內斜或外斜手術,因矯正不足或過矯,術後殘留的小角度斜視。

4.調節原因 調節性斜視未做處理,此種調節因素隨著年齡增長,遠視屈光度逐漸下降,斜視度亦逐漸減小,殘留微斜。

臨床表現

微小度數斜視微小度數斜視
1.斜視角小於10△外觀不顯斜視,用角膜映光法遮蓋法等不易發現,多為內斜視。

2.視力“擁擠現象”,患兒有閱讀困難,能識別單個字型,但辨別同樣大小而排列成行的字型則較困難即用單獨視標查得的視力較並列視標視力表查得的視力好。

3.非固視眼有旁中心固視,視網膜對應為調和性異常視網膜對應。

4.常合併單眼輕度弱視弱視眼有中心暗點。

5.4△三稜鏡底向外試驗、Worth四點燈試驗、Bagolini線狀鏡試驗等檢查方法可發現雙眼視功能異常,單眼注視,另一眼有一個很小的抑制性中心暗點;無黃斑中心凹融合,但有周邊融合和粗略立體視(有人報導看近立體視銳度為67″~300″,看遠為120″~240″)。
併發症 弱視及屈光不正多見。
診斷 根據臨床檢查結果可以明確診斷。

檢查

微小度數斜視視網膜
微小度數斜視由於斜視角小因而斜視不明顯;又因黃斑區的抑制性暗點極小,用一般遮蓋法或同視機檢查都不能發現斜視和異常視網膜對應,必須套用4△三稜鏡試驗Worth四點燈試驗和Bagolini線狀鏡試驗等檢查方法才能查出雙眼視野中的中心暗點和異常視網膜對應,以此明確診斷。

1.4△三稜鏡試驗法 4△三稜鏡試驗法(four-diopter prism test)是檢查兩眼中心凹有無融合功能,而用作微小度數斜視的檢查法。在正常情況下兩眼中心凹功能良好時將4△三稜鏡底向外置於任何一眼前,注視5m遠距離的光源,由於三稜鏡的作用使物像落在顳側視網膜上,此時該眼為重新以黃斑中心凹注視,必須內轉。在此瞬間,另眼必須向外轉,即同向運動以便物像同時落在兩眼黃斑中心凹處。在有微小度數斜視和弱視時,若將4△三稜鏡底向外置於健眼前健眼內轉根據hering法則,兩眼所接受的神經衝動強度相等,則患眼必然外轉。相反,若4△三稜鏡底向外置於患眼前由於視網膜上的注視點由旁中心注視點移至中心凹處,而該中心區實為一抑制性暗點故患眼不出現轉動,而健眼也不轉動,證明患眼為小度數斜視。套用4△三稜鏡可測量暗點大小,方法是逐漸增加三稜鏡度數直到患者訴說有復視或者由不動到有移動時,增加底向外的三稜鏡測出的是暗點顳側緣,增加底向內的三稜鏡測出的是暗點鼻側緣。取二者之中三稜鏡度數大的值即為斜視度,統計數字可作為微小內斜或微小外斜的診斷依據。如疑有微小度數外斜視則做4△三稜鏡底向內試驗。

2.Worth四點燈試驗 遠用四燈裝置,在6m處投影為1.25°可用以檢查黃斑中心凹功能;近用四燈裝置,在1/3m處投影為6°,可用以檢查黃斑周圍視網膜功能。正常人有融合功能者可見4個燈呈3綠1紅或2綠2紅。但在微小度數斜視者若患者黃斑中心凹有1.25°大小暗點,則注視遠用四燈可查出該眼抑制,其只能看到2紅燈或3綠燈;而注視近用4燈時,由於燈點在患眼視網膜上的投影面積大於中心盲點,故仍可看見4個燈,證明該眼有周邊融合存在。

3.Bagolini線狀鏡試驗 Bagolini線狀鏡試驗(Bagolini striated glasses test)是指線狀鏡鏡片上刻有細線條(右眼鏡片上的線條為45°方向,左眼鏡片上的線條為135°方向)正常情況下,戴上此鏡注視前方點光源時可看到兩束相互垂直的交叉光線,光點位於交叉線的交點處。若只能看到一束光線,則看不到亮線的眼有抑制,此可見於大度數斜視。若兩束亮線交叉處有一束亮線在光點周圍呈中斷狀,表示該眼有中心抑制,此可見於微小度數斜視若看到2個光點,每一光點有一亮線穿過,則為復視表示雙眼的知覺協調較弱。

4.同視機檢查法 採用中心型1°融合畫片,被檢查者看不到老鼠的耳朵或尾巴即說明有暗點存在。

治療

微小度數斜視弱視
微小度數斜視的治療尚無理想的方法。採用三稜鏡、正位視訓練、睫狀肌麻痹劑和手術等,效果均不滿意。

1.屈光矯正 在微小度數斜視的病因中,屈光參差較大,形成影像不等,不能以普通眼鏡矯正者需配接觸眼鏡影像鏡(iseikonic lenses)。

2.弱視治療 有人主張單眼遮蓋,用逐步減弱法,當弱視眼視力增進到一定程度後,再逐步取消遮蓋用濾光片遮蓋,使視力逐漸增進,直至最後完全取消遮蓋為止。應避免突然去除遮蓋,視力又減退。遮蓋效果與年齡有關,一般對7歲以前的兒童療效較好也可用後像法和紅光閃爍法治療,以消除旁中心注視。中國有作者報導用3種方法治療微小斜視性弱視,其結果為:同視機閃爍脫抑制+遮蓋法的治癒率為77%後像+遮蓋法的治癒率為50%,單純遮蓋+精細作業的治癒率為39%,第1種方法明顯優於後兩種方法。結果提示此類弱視雖然遠視力已治癒但用4△三稜鏡檢查仍有暗點者預示有弱視復發的可能性而且影響立體視的建立。因此,對微小斜視性弱視,在治療方法的選擇上,除了要有消除抑制的作用外,鞏固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3.手術治療 對於弱視已經治癒或基本治癒但仍有微小度數斜視者或手術後殘留小度數斜視者,或遠近斜視角相等的微小斜視,可採用肌肉邊緣切開術矯正,但必須在手術後仔細觀察並用4△三稜鏡試驗,以免出現過矯現象。

預防

沒有相關內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