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裕

徐裕

徐裕,男,1971年出生在上饒縣鄭坊鎮一個偏遠的小山村。1979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使他落下終身殘疾。1986年,外出打工、身殘志堅的他靠著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拼勁,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2002年9月,徐裕回到家鄉投資興辦了裕林金屬有限公司。2007年9月,徐裕在原有公司吸收資本、擴大規模的基礎上組建了江西錦裕機械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簡介

江西錦裕機械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1971年,出生在上饒縣鄭坊鎮。1996年,他看到時機已經成熟,便花了6萬元購買了一套二手壓鑄機設備,投入自己多年積攢的全部家當共20餘萬元,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城關雙廟機械壓鑄廠,當時主要生產機車配件。並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自己的企業上,經過一年的努力,到年底結算時,工廠淨賺了三十萬元。

遭遇

因身患殘疾,徐裕在16歲那年讀完國中二年級,就中途輟學外出自謀生路,在一家金屬壓鑄廠做臨時工。一年後,他被工廠派往上海壓鑄機廠學習,學成歸來後,徐裕返回到玉環縣金屬壓鑄廠。不過,徐裕並不滿足只做一名打工仔,他一心想創辦一家像模像樣的企業。

1996年,徐裕在浙江辦起了一家機械壓制廠,主要生產機車配件。幸運之神似乎特別垂青這位身殘志堅的年青人,創業伊始工廠運轉得非常順利,第一年就賺了幾十萬元。正當徐裕面對初次的成功躊躇滿志之際,他的父親卻生病了,且病得不輕,先後花去醫藥費十幾萬元,其妻也在一場工傷事故中手臂嚴重受傷住院,令他更感到頭痛的是,客戶的欠債、死債越來越多,企業的資金周轉陷入困境。

經朋友建議,他決定由主要生產機車配件轉向生產電力配件。徐裕不辭辛勞,沿海、內地兩頭跑,拉客戶、談業務。為了節約資金,他處處省吃儉用,坐火車從不買臥鋪票,實在困了,就在火車車廂內的地板上睡,外出單獨就餐只挑路邊的小攤,有時只是一份蛋炒飯或快餐。經過一年時間努力,徐裕的公司終於逐步擺脫困境,進入良性循環。

創業經歷

艱辛的打工之路 1971年,徐裕出生在上饒縣鄭坊鎮一個偏遠的小山村。小時候的他被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小兒麻痹症襲擊,從此留下終身殘疾,他的雙腳再也不能和正常的孩子一樣奔跑、跳躍了。面對不幸,年幼的徐裕反而表現得更加懂事。隨著年齡的增長,徐裕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鎮裡的國中。16歲那年,因為家裡貧困,徐裕不得不中途輟學,從此走上了前途茫茫的打工之路。

艱辛的打工之路

在浙江省玉環縣,為了找一份工作,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因為身體殘疾的原因,徐裕不知道遭受了多少人的白眼。最終徐裕幸運地被玉環縣一家金屬壓鑄廠聘用。徐裕知道自己要在這樣一家廠里立足,就必須付出比別人多得多的努力。從此,白天徐裕在工廠里虛心向廠里的老工人求教、認真實踐,晚上經常為拓展業務加班加點,刻苦鑽研。辛勤的汗水沒有白費,徐裕的專業技術水平得到很快的提升。終於,憑藉精湛的技術和果斷的魄力,徐裕得到了老闆的賞識,成為全廠唯一一個被派往與該廠有密切業務聯繫的上海壓鑄廠學習,之後不久,徐裕又被上海壓鑄廠選送到上海工業技術學院脫產學習、培訓一年。由於在上海工業技術學院學習時成績優異,畢業後,徐裕被上海壓鑄機廠留在質檢部工作了一年。經過玉環縣金屬壓鑄廠的強烈要求,並與上海壓鑄廠多次商談後,上海壓鑄機廠終於“肯放人”。1994年,徐裕回到原先的玉環金屬壓鑄廠後,成了一名打工者夢寐以求的高級藍領,年薪超過5萬元,這在當時已經算是高收入人群了。

艱難的創業之路 1994年到1996年,正是浙江民營企業遍地開花、蓬勃發展的時候,生意興隆、日進斗金的私營老闆大有人在。面對這股浪潮,徐裕逐漸不滿足於只當一名“打工仔”而萌生去意,著手準備自己創業。1996年,徐裕看到時機已經成熟,便花了6萬元購買了一套二手壓鑄機設備,投入自己多年積攢的全部家當共20餘萬元,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企業——城關雙廟機械壓鑄廠,當時主要生產機車配件。徐裕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自己的企業上,經過一年的努力,到年底結算時,工廠淨賺了三十萬元。初嘗成功的喜悅,徐裕高興得好幾天都睡不著。

艱難的創業之路

然而,命運就是這么無情,就在徐裕躊躇滿志,準備進一步擴大企業生產規模的時候,接踵而來的一連串打擊讓徐裕再次跌入了痛苦的深淵。先是在廠里幫忙的父親突患腦溢血住進了醫院,父親的病還沒有好轉,一件更大的不幸又降臨在徐裕頭上。1999年,因為業務好,單子多,徐裕和愛人鄭錦花在廠里天天加班生產。一天晚上,他們在廠子裡加班到凌晨一點多,徐裕愛人在操作銑床機時,右手腕不幸被機器切斷。看到患難與共的妻子臉色蒼白地躺在溫嶺骨傷科的病床上,徐裕的心都碎了。

在那之後,徐裕又接連遭到了生意上的打擊,隨著客戶的欠債、死債越來越多,工廠的資金周轉陷入了困境,瀕於癱瘓。一連串的厄運讓徐裕瀕臨絕境。在這關鍵時刻,徐裕的妻子、家人和朋友們不斷鼓勵、安慰他、積極為他出謀劃策。看著一雙雙誠摯、期待的眼睛,聽著一聲聲安慰、鼓勵的話語,徐裕身上所特有的那股牛勁、韌勁終於被回來了。徐裕又開始聚會朋友、尋覓商機。

在一次聚會中,一位做電力的朋友對徐裕說:“生產電力配件會有欠債而不會有死債。”朋友的話啟發了徐裕。徐裕果斷地將產品由主要生產機車配件轉向生產電力配件。隨後的幾個月里,徐裕滿中國去跑關係、拉客戶、談業務,為了節約資金,徐裕處處省吃儉用,坐火車從不買臥鋪票,實在困了,就在火車車廂內的地板上睡,外出單獨就餐只挑路邊的小攤,有時只是一份蛋炒飯或快餐。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時間努力,徐裕的企業不但走出了當初的困境,而且迅速成長,第二年利潤就超過了500萬元,工廠也逐步步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回到家鄉二次創業 當完成了工廠的原始資本積累後,在家鄉黨委、政府的幫助下,2002年9月,徐裕正式回到家鄉投資興辦了裕林金屬有限公司。當時企業的實際投資1000餘萬元,在職人員僅有60人。經過幾年的發展,2007年9月,徐裕將錦裕公司推向市場,吸收資本、擴大規模,組建了江西錦裕機械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當年就實現產值超5億元,上繳稅金2500萬元,利潤1500萬元。

回到家鄉二次創業

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徐裕始終堅持以創新抓管理,以創新求突破。徐裕不斷強化企業管理,主抓產品開發、銷售,不斷加大技術改造,先後進行了數控工具機投資繡花機整機生產線投資改造。在原有產能前提下,主要在電腦繡花機生產、光學儀器、銅加工等三方面擴大產能,實現了產值利稅連續翻番。在技術領域,徐裕不惜重金,靠大聯強,與華東理工大學、西北大學等高校合作,招聘了一批懂技術、會管理的高級人才。在研發領域,徐裕設立了企業發展獎,鼓勵員工努力創新,貢獻智慧,按照員工為企業創造的利潤5%—15%進行獎勵。在企業的用工方面,徐裕把招收殘疾人作為自己的首選。徐裕自己是個殘疾人,深知殘疾人就業的困難,在招工時,徐裕儘量招一些殘疾人,幫助他們就業。徐裕的公司擁有740多名員工,其中就有550多名殘疾人。徐裕讓公司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培訓,使他們分別掌握一門出色的技術,然後合理分工,全部安排他們就業,做到殘疾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使他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不再和徐裕當年一樣為了生計到外面去勞碌奔波。

經過十幾年的奮力拚搏,如今徐裕的公司已成為一家總資產過億元的現代化金屬品製造企業,占地30畝,廠房建築面積達5000平方米,辦公樓3000平方米,工廠2000平方米,生產產品包括繡花機配件、繡花機整機、汽車配件,電力配件,絕緣配件,水曖配件及銅錠,鋁錠等10個行業的200多種產品。2008年全年銷售收入接近6億元。

創業心語

我始終堅信,有志者,事竟成。創業的路就在腳下。在創業中,一是要有能吃苦的精神,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輕易放棄。二是要結合自身實際,發揮特長,與市場相結合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出路。三是要依靠科學,掌握最新信息,走可持續發展的創業致富之路。

社會貢獻

獲得成功後,徐裕未忘回報家鄉。2002年9月,在當地有關部門的幫助下,徐裕投資興辦了裕林金屬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苦心經營,如今,公司已成為一個擁有740多名員工,專業生產避雷器、絕緣管、絕緣子金具件、銅棒及汽車配件等,年銷售收入達3.8億元,上繳稅收2700多萬元。 鄉情

鄉情

儘管在外闖蕩10多年了,但他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在江西,時刻關注著家鄉每一個細小的變化。遠在異地他鄉的徐裕卻訂了一份《江西日報》,只要有時間,他都會細細地品讀,家鄉報紙上的報導,讓他感到異樣的親切。

2002年初,上饒縣鄭坊鎮的黨委書記在赴浙江招商的途中,特地繞道去玉環看望徐裕,並和他作了一次深談,動員他回鄉創業。徐裕答應回家先看看再說。

他到達的那天,鎮裡所有在家的領導都在門口迎候著他。家鄉人的熱忱溫暖著遊子的心,家鄉的變化讓他熱血沸騰。特別是“比特區更特、比沿海更優”的招商政策更讓他看到了回鄉創業的前景。徐裕當即拍板,將企業遷回來創業!這絕不是他的一時衝動,也不是盛情難卻,而是徐裕通過深思熟慮後的豪情迸發。這是他的處事風格,一旦認準的事,從不拖泥帶水。有朋友勸他,你在浙江發展得那么好,回江西創業,一切都得從頭開始,不覺得虧了嗎?

“人心都是肉長的,我們都是家鄉的山水哺育成長的,要講點感情。過去我想為家鄉做點事,心有餘而力不足,現在我有這個能力了,家鄉的發展環境又這么好,回鄉創業,肯定能成功!”徐裕義無反顧地說。

徐裕決定先期投入1000萬元,在上饒經濟開發區購地30畝,興辦錦裕金屬材料有限公司。鄭坊鎮政府為了兌現承諾,特地委派一位副鎮長組成班子,為他進行協調和服務工作,3天就辦好了土地證,一個月就辦齊了各種手續。感動得徐裕逢人便說:“家鄉的幹部作風變了,為企業的服務環境變了,有這么好的平台,我不乾出個樣子,真對不起家鄉的父老鄉親哩!”

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企業當年建成當年投產。

徐裕有一個精明的經營頭腦和敏銳的市場嗅覺。他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進行產業升級和擴張過程中,卻能做到既牢牢掌握技術和市場,穩紮穩打,又密切關注經濟形勢發生的變化,敢於多途徑實現企業裂變式發展。2007年起,徐裕便將錦裕公司推向市場,吸收資本,組建了江西錦裕機械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當年就實現產值5億多元,上繳稅金2500萬元,利潤1500萬元。2009年初,公司進一步拓寬思路,擴大規模,組建江西錦裕集團,生產10餘個行業的200多種產品,實現了公司的集團化運營和多元化發展。

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錦裕公司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產品出口額從300萬美元下降到的70萬美元。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衝擊,徐裕將目光瞄準了國內市場。當國家計畫啟動4萬億元拉動內需的訊息公布後,他與公司高層協商後作出決策,及時調整產業結構,提出“做強做大金屬製造業,打造錦裕自主品牌”的戰略,主要在電腦繡花機、光學儀器、銅加工等方面擴大產能,使企業在逆勢中持續發展。

徐裕自己讀書不多,但深知人才在現代企業發展中的作用,企業積極與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對技術骨幹進行培訓,並招募懂技術、會管理的高級人才,為企業的快速裂變尋求人才和智力支撐。設計部新引進4名大學畢業生,其中有個小伙子特別優秀,圖畫得特別棒。徐裕指示管技術的副總對其重點培養。可半年後,小伙子想跳槽到廣東的一家企業工作,徐裕很是氣惱:把這裡當跳板,技術學到手就要飛了。但他又轉念:“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是常理。於是,他心平氣和地找小伙子談了心,極力挽留。實在留不住,就設宴為他餞行。

“錦裕還處於創業階段,條件談不上好。我徐裕沒能留住你,是我沒本事。但我放句話在這裡,錦裕的門永遠為你敞開著,隨時歡迎回來!”

徐裕是殘疾人,深知殘疾人就業的艱辛。於是,企業在招工時,把殘疾人作為首選。現集團擁有職工940人,殘疾人就有450多名。為了讓他們分別掌握一門熟練的技術,他還投資50餘萬元,辦了一所職業培訓學校,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與此同時,這所學校還對返鄉農民工免費開放,培訓了農民工600多人。

徐裕成功了。但沒有忘記這塊哺育他成長的土地。他先後投資50餘萬元鋪築了通往家鄉的水泥路,投資40多萬元建了一個敬老院。對企業發展的前景,徐裕充滿信心。投資1.2億元,占地39畝的錦華實業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已全面開工,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屆時,可年產電腦刺繡機800台,顯微鏡3萬台。預計今年集團可完成產值10億元,上繳稅金1.3億元,外貿出口2000萬美元,又一次實現跨越性發展。

榮譽

2003年以來,徐裕創辦的企業先後被上饒縣委、縣政府評為“一星級企業”獎、“新辦企業納稅30萬元以上”獎、“納稅過百萬元企業”獎、“十大優強民營企業”獎;“2006年度優強工業企業”獎、“2006年度固定資產投資過千萬元企業”獎;被上饒市委、市政府評為“上饒市優秀企業”獎、2007年“上饒十強企業”獎、全市“十大企業技改工業企業”獎;上饒市“2007年度工業十強企業、2007年度十大優強工業企業”、上饒市“十大技改工業企業”獎等。徐裕本人也被授予了多項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