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甜甜

徐甜甜

徐甜甜,建築師,福建人。16歲保送清華建築系,讀完本科後順風順水地進入美國哈佛的設計研究學院,獲得建築城市設計碩士。畢業後進入波士頓Leers Weinzapfel Associates事務所,從事過最高聯邦院等公共項目。徐甜甜希望他們的設計能和長白山的環境對話,從功能本身的性質出發用了樹、石頭和橋的形象。徐甜甜回國後的第一個項目並不是宋莊美術館,真正意義上的設計是一個4平方米的衛生間,就是由艾未未策劃的金華建築公園的小公共廁所。”當女兒告訴媽媽,最美的這張畫是她閉上眼睛看到的東西時,徐甜甜感覺很受啟發;當女兒因一滴優酪乳掉到地毯上,說“對不起優酪乳”時,徐甜甜覺得那一刻顛復了自己已經習以為常的理解。

人物履歷

1992-1997年,中國清華大學建築設計專業,學士學位。

1997-2000年,美國哈佛大學城市設計專業,碩士學位;

2000-2004年,實踐於美國,荷蘭等國際性建築事務所,包括鹿特丹OMA /RemKoolhaas和波士頓LWA Achitects;

2004年至今,在北京主持DnA_Design and Architecture建築設計事務所。

個人榮譽

徐甜甜徐甜甜

2009年,DnA工作室入選由紐約Architectural Record評選的設計先鋒

2009年,被英國ICON雜誌評選為世界20位最具影響力的年輕建築師

2009年,DnA工作室入選由美國城市設計委員會評選的2008建築事務所

2008年,紐約建築聯盟青年建築師獎

2008年,WA中國建築獎

2008年,英國<建築評論>國際青年建築師獎

2006年,WA中國建築獎

設計理念

長白山公共活動中心:樹、石頭和橋,一場與自然的對話

徐甜甜徐甜甜

2007年6月,長白山地區。徐甜甜和一幫建築師從長春經過10個小時的車程到了那裡。“到了長白山你會感受到美的震撼,很有氣勢,有氣場,連空氣你都能分明感覺到和別處的不一樣,是那么的‘清脆’、透明。走在樹林裡走,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那種感覺只有到了現場你才能體會到。”

長白山管委會決定旅遊開發後,在一座山的半山腰建設了白溪機場,並有一些配套服務設施跟進。由於這也是一個集群設計,來自各地的建築師對自己所要設計的建築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和想像。大連都市發展設計院的李院長臨離開長白山前說:“大家都不要急著做決定,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我當時挺受鼓舞,因此才會有後來這些‘放得開’的建築。”

“對那裡的開發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希望要做的是保護性的,而不是人為的假古董,最明確的一點是要把長白山的氣勢表達出來。”徐甜甜說能感受到大家想好好做的決心,而當她一進長白山,她要好好做的決心也下定了。

DNA工作室要做的是三個公建的設計,每個建築功能不同。那么要怎么樣表達這三個不同的功能?“用了景觀的元素。不是簡單地從當地揀一個東西附於其上,而是從功能出發,分析功能的特殊性和表達力。探明功能對空間有哪些影響,挖掘空間本身的張力和性格。”

徐甜甜希望他們的設計能和長白山的環境對話,從功能本身的性質出發用了樹、石頭和橋的形象。這些東西在長白山隨處可見,再平常不過,徐甜甜說之所以用它們來表達是借用它們和建築空間的共性。“這些都是一種借用,從根本上還是因為建築本身的性質和功能與長白山地域的結合,也就是說它們受到長白山的影響。”

這個項目,DNA工作室4個人參與其間。匯報時,由於沒趕上飛機,徐甜甜遲一步到達。她還在前往現場的山間夜半一路顛簸時,長白山管委會正在聽取工作室其他先到的三人的匯報,當匯報到一半,徐甜甜的電話響起,“管委會的主任問我什麼時候到?”徐甜甜明顯感受到了這位主任的激動,因為他被這個設計強烈地感染,急切想知道進一步的細節。“只有長期居住在那裡的人才更能感受得到這三個建築要表達的內容。”這些人就這樣被“樹、石頭、橋”這些熟悉的物體打動了。

一個建築沒有自己的性格,是對建築表達力的粗野抹殺

1997年清華大學畢業後徐甜甜攻讀於哈佛,而後遊走於美國和荷蘭,直到2005年回到北京。對這幾年國內業界的變化,她的感覺是形勢的變化很快,需要建築師思維靈活,能做出適時調整。“我覺得中國的建築師很了不起,庫哈斯都曾經說過中國的一個建築師能頂好幾個國外的建築師。他們的知識面很廣闊,反應速度快,當然設計深度可能不夠。”

現在,徐甜甜是這些需要反應靈敏的建築師中的一員,“自己剛成立工作室時考慮的並不多,有些人幾年前就想七想八地要做職業規劃,結果到現在還沒做。”徐甜甜笑言自己是屬於無知者無畏,想的不遠,從來沒想過工作室要發展到多大規模,有項目做就挺幸福的,收穫的快樂在設計上,也不疲於奔命。

“出去旅遊的時候我喜歡毫無目的地逛,不疲於奔命地去看大師的建築作品,而是看街頭的人,看他們的舉止、講話的姿態、表情。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表情。”徐甜甜拿自己開涮,“我覺得自己直到30歲以後才開始用功,以前一直屬於高分低能式的,早晚要吃苦頭補回來。”

對於建築,“其實我很反對建築師本人的風格強加於建築,每個建築有自己獨立的氣質,能夠反應建築本身的內在性。功能和地段是建築塑性最關鍵的兩個元素。有的建築讓人看不清楚它的功能,到底是商場?還是電影院?還是圖書館?你可以說都是,也可以說都不是,我覺得這是失敗的建築。怎么樣表達它內在的獨特氣質,我認為不是靠外部表皮的裝修能做到的,空間和形態更有表達力。

“從尊重建築的角度來說,我們應該在意建築本身的內在性,還有環境的氣場給建築的影響。每個建築有它的獨特性,我不喜歡看見某個建築就如同看到一個建築師的名字。一個建築沒有自己的性格,是對建築的表達力的粗野抹殺,把它放在哪個城市、哪個地方都沒有區別。”

什麼是設計?

徐甜甜回國後的第一個項目並不是宋莊美術館,真正意義上的設計是一個4平方米的衛生間,就是由艾未未策劃的金華建築公園的小公共廁所。這個作品過程促使她思考“設計”這個行動。

設計到底是什麼?一講到設計,馬上令人聯想到建築的表皮、建築的細節和裝修。“‘設計’這個詞是表象的,其實建築師要做的最核心的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些辦法有隔靴搔癢的,有一針見血的。很多時候大家以為設計就是表皮裝修,雕琢、堆砌細節,實際上,設計是把表面似是而非的東西刪簡,深入核心問題。”

那么公園內的公共衛生間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設計?表面上看,是一個技術化的處理,用一個簡單的手法解決通風、採光、遮蔽隱私的功能要求,實際上對公共廁所的功能本身需要更加深入的研討:公共廁所其實是極其私密的空間,一個公園裡的公共廁所其實並不需要公共。這樣的空間真正的挑戰是如何做到與社會空間隔離,又能夠接近自然空間。

建築歸根到底是要回歸到人,其實所有的設計最終都要歸結到人,在這個問題上,DnA工作室在做探索。比如經常參加國際性的展覽,在那些展覽中,設計者可以天馬行空地“放縱”一番,而不被既定的概念限制。“例如一個物件有多種使用可能性,如何發揮物件本身的潛能和使用者的主動性,這是我們要探索的,這種探索和建築並不會直接發生關係,但具有前瞻性。”

對於這種探索,徐甜甜並不認為是挑戰,或者每一次的項目設計的突破都不算最有挑戰,“最有挑戰性的問題都是來自我的兩個女兒,她們用乾淨的眼睛在打量這個世界,經常向媽媽提出各種‘高難度’問題。孩子的問題往往都是在追問真理。”當女兒告訴媽媽,最美的這張畫是她閉上眼睛看到的東西時,徐甜甜感覺很受啟發;當女兒因一滴優酪乳掉到地毯上,說“對不起優酪乳”時,徐甜甜覺得那一刻顛復了自己已經習以為常的理解。

徐甜甜:建築才女締造天地

2005年9月5日

對於徐甜甜(音譯)來說,北京就像是一個偌大的建築天地。她是一名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建築師,又是兩個女兒的母親。她的建築行業生涯始於美國波士頓,她從一位女建築師那裡學會“怎樣承受壓力”。後來,她又轉去荷蘭鹿特丹。現在,她回到北京,經營起自己的公司。

創業之初固然艱辛,但奮鬥的經歷也讓她明白,萬事皆有可能。“有時候真的很困難,”徐甜甜說,“在美國,建築項目大多經過精心策劃。但在中國,很多項目前期準備不夠充分,經常風風光光的開始,卻半途而廢。”

她目前有4個項目:兩座戲院、一座零售商場、一座娛樂中心。此外,還正在策劃內蒙古的一個項目。她說,建築業在中國正逢紅紅火火之時,不過在建築行業的蓬勃發展中,也存在許多潛在危機。

“人們還不清楚,好的設計需要時間投入,”徐甜甜平靜地說,“有時候,人們竟要求3天內完成一個設計。這便是為什麼好的設計在北京城內並不多見。”

徐甜甜覺得,自己成功的秘訣在於不斷學習。

在建築這個男性據主導地位的行業里,徐甜甜處事遊刃有餘。曾經有一次,她叫一名男建築師完成一個“不落俗套的”設計,但那名建築師對她的話不以為然。於是,徐甜甜堅持向他施壓。她說:“我必須不斷督促他,最終,我達到了自己的目標。”

她說,大多數時間裡,她都不把自己當作是這個行業中的女人。“有時候,有人會對我說,‘你做的項目不像出自一個女人之手’。”徐甜甜說到這裡,若有所思地停了一下,接著說,“他們覺得那是在稱讚我,但我卻不這么認為。” (來源/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作者/阿米莉婭·紐科姆,節選自《四位改變京城的女性》)

主要成就

宋莊美術館 位於宋莊鎮小堡村,為宋莊畫家村這個特殊的群落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選址定於宋莊小堡村西北角臨近六環的一塊閒置工業用地,周圍零零落落的還有一些廠房倉庫。遠處是華北電力網的基地,高壓線密密麻麻,延綿無盡。附近的民宅是典型的北方農家院,大片的紅磚牆圍合的院子,所有房間都朝向院內開窗開門,採光,通風,兼有私密性。從外面看起來,每家院子都是一個沒有窗戶的大面紅牆圍起的盒子,沒有過分的設計感。 美術館由小堡村村委會投資,建築面積約5000平方米,造價約3000元/平米。建築和室內的施工都是村裡的施工隊完成,建設材料也主要由村裡的廠家生產。2005年春天開始設計,夏天動工,2006年夏完工。2006年10月6號宋莊第二屆文化節開幕當天舉辦美術館的開館展。至此宋莊美術館正式啟動。 宋莊美術館(Songzhuang Art Museum) 建設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
項目功能:博物館
基地面積:6000㎡
建築面積:5000㎡
樓層:2層
項目委託方:當地政府
設計單位:DnA _Design and Architecture _Beijing
設計時間:2005/5-2006/8
施工時間:2005/7-2006/8
項目建築師:徐甜甜、陳英男、朱俊傑
鄂爾多斯美術館 有兩條功能主線:公共展覽線路和內部資料線路。展覽的交通以線性展開,水平低矮的入口順沿沙丘坡地的自然地形扭轉,在高處則挑起遠望考考什那水庫,繼而反轉,以自身建築作為結構承載,蜿蜒回落到地面展廳。這既是公共展覽流線的結束高潮,或又向下延續開始內部資料流線,作為出口與入口相互對望,整個公共運輸呈現一個“8”字型的連續線路。
建築形體在沙丘上蜿蜒延展,與地形相互作用形成半圍合的院落或廣場。這個流線空間一路上跌盪起伏,根據高度和周邊地勢形成大小高寬尺度不同的橫截面。
沿路結合景觀、空間和地勢,或以盡端點式玻璃幕遠眺水庫,或以側牆連續玻璃引入院落風景,或以頂部開窗圍合展覽內容。光線也因此多樣化,光影和空間交織出特有的節奏。在這個節奏里,建築空間內的藝術情景和外部自然風景交替呈現,參觀者的心理空間在藝術情境、建築尺度和自然風光之間彈性轉換。
鄂爾多斯美術館(Ordos Art Museum)
小堡驛站(Xiaopu Culture Center) 小堡驛站 取址在原小堡村鑄造廠,周圍主要是村民的民房。功能包括展覽空間、5個駐村藝術家工作室、藝術商店、辦公、工作車間等。
針對不規則的用地形狀以及綜合瑣細的功能,我們以七巧板的組合方式將要求的各個功能空間沿著地段展開。豎向將功能分為兩層:地面一層是展覽及工作車間辦公等公共功能,以連貫的展覽空間為主;二層是5個駐村藝術家工作室構成的群落及為藝術家服務的藝術商店。
地面一層由於周圍民居密度所限,景觀側重於展覽的藝術情景;二層的屋面平台高度正好處於民居院落的屋脊之上,放眼望去,中國北方農村典型的紅瓦面綠樹梢成為藝術家工作生活最為入景的風光。5個工作室和展覽挑高空間的七巧板式組合使得每個工作室都和展覽空間有所滲透。在保證各自功能獨立的同時創造視覺溝通,讓參觀者在展覽空間裡對藝術工作空間有所窺視,藝術的製作Production與展覽Presentation同時進行,藝術家本人既可以是展覽的參觀者,又可以參與到展覽內容中去。
建築外表皮採用深灰色壓型鋼板,滿足造價的限制,也是保留這個地段原有的工業歷史片段記憶。在周圍已經成型卻尚未成熟的鄰里社區中,小堡驛站將成為一劑催化劑,希望通過產業轉換給周邊社區帶來新的可能性。
宋莊藝術公社 項目地址:北京市通州區宋莊鎮
項目功能:住宅/藝術家工作室
項目委託人:個人
設計時間:2007年8月—2008年5月
建造時間:2008年3月—2009年8月
占地面積:1400平米
建築面積:5300平米
設計師:徐甜甜
宋莊藝術公社
隨著中國當代藝術家的激增,藝術家對居住和工作空間的需求也隨之擴大。坐落在北京六環以東的宋莊藝術家村正經歷著由於這種增長所帶來的變化,20個面向魚塘的藝術家工作室應運而生。
按照工作室的居住和工作兩種主要功能,每一個單元都包含兩種不同的尺度與組合:工作部分為6米高的簡潔的方盒子,居住部分高3米,有一系列幾何形空間容納起居廚廁等功能。體量高差決定了每個單元的工作和居住功能或在同層相連或通過樓梯聯繫。整個建築立面採用壓型鋼板,水平活動平面則是當地典型的紅磚。
這20個工作室就像疊加在一起的貨櫃,不僅和場地原有的工業氣息相呼應,而且創造富有張力的外形和獨特的建築空間。體量的虛與實,光與影,創造變化的室外交流空間,為藝術展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當地藝術節開放工作室時,這片區域可以為參觀者帶來多樣的空間體驗,同時成為豐富的創作展覽現場。這個帶有居住和工作功能的建築可以說是位於藝術村的一種另類美術館。
金華建築公園6號廁所 該項目位於金華建築公園一個開放的空間,由金華市政府及文化主題策劃人、藝術家艾未未發起,其它16個公共建築由全球多國的建築師共同設計。設計將公共廁所設施空間分解成獨立的個人空間。最大限度提高廁所內部的私密性,同時減少公園土地的占用,上端開放的彎曲筒狀確保了內部的保護和隱私。無需隔斷使用者與公園的連線,廁所的通風和自然採光即可實現。
這種布局可根據未來的需要靈活的在公園裡增置。
金華建築公園6號廁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