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獅子山楚王陵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是2005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愷、葛明宇。

基本信息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文字

名稱:徐州獅子山楚王陵

地理位置:江蘇徐州
總面積:851平方米

景點簡介

 獅子山楚王陵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四千餘件兵馬俑是楚王陵的重要陪葬品,它發現於1984年,時隔十年後,發掘了主人墓——楚王陵。楚王陵位於徐州東郊獅子山南麓,鑿石為室,穿山為藏,墓室嵌入山腹內深達百餘米。其龐大的規模、恢宏的氣勢、奇特的建築結構,無不令人嘆為觀止,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墓中出土各類珍貴文物二千餘件(套),有金、銀、銅、鐵、玉、石、陶等質地,其中不乏傾城傾國的藝術珍品,如雕龍玉璜、弦紋玉環、雕花玉厄、螭虎紋玉飾、鑲玉漆棺、銅扁壺等,均是國內考古的首次發現,尤其珍貴的是科學工作者根據王陵中殘留的楚王遺骨,首次成功地復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在中國的漢代,盛行靈魂不滅,祖先崇拜和儒家孝道思想,普遍認為“人死輒為神鬼而有知”,由此產生了“事死如生”的喪葬觀,在墓室的形制和結構上也極力摹仿現實生活中的地面住宅,而且在隨葬品方面儘量做到應有盡有,幾乎包括了生人所用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一應物品與器具。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徐州獅子山楚王陵
金縷玉衣

楚王陵的發掘成果被國家文物局評定為“1995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首”,還是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楚王陵的成功發掘使其“粗獷、雄渾、博大、超越”的漢文化精神享譽海內外。 獅子山楚王陵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距今已有2100餘年的歷史。1984年冬,人們偶然在徐州市東郊獅子山西麓發現了楚王陵園的地下陪葬軍隊——漢兵馬俑,這支象徵著楚王軍隊的陶俑計4000余件,真實再現了西漢初年楚王國軍隊的整體建制和歷史風貌,是繼秦始皇兵馬俑後的又一考古重大發現。
時隔十年之後,考古工作者又在獅子山主峰南麓成功地發掘了由兵馬俑守護的楚王陵。該墓以山為陵,穿石為葬,墓室直接開鑿于山體之中,深入山腹達百餘米,規模龐大、氣勢恢弘,奇特的建築形制獨樹一幟;墓中出土各類珍貴文物2000余件(套),包含金、銀、玉、銅、鐵、陶等各質器物,其中傾城傾國之藝術珍品比比皆是,令人嘆為觀止。獅子山楚王陵,經考證是兵馬俑主人楚王劉戊之墓。當年,劉戊參與“七國之亂”謀反未果,後自縊謝罪。他自殺後,楚國宮廷考慮到其是反國之王,一旦朝廷下詔書,必然不能享受王者之禮,於是匆忙將劉戊下葬。陵墓雖歷經19年修築,但當劉戊下葬時,尚未修完,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一次倉促的葬禮使獅子山楚王陵把諸多的謎留給了千年之後的人們。
楚王陵形制也頗出人意料。它坐北朝南,“依山為陵,鑿山為葬”,陵墓直接開鑿于山體之中,南北總長117米,寬13.2米,深入山下20余米,總面積851平方米,開鑿石方量5100余立方米。宏大的地下玄宮幾乎把山體掏空,工程浩大,氣勢磅礴,全國罕見,它應該是徐州地區所有漢代陵墓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出土文物最多、內涵最豐富、歷史及文物考古價值最高的一處特大型西漢楚王陵墓。
楚王陵墓是模仿地面宮殿的建築群體,結構複雜,形制奇特。整座陵墓呈南北中軸線對稱式布局,從外到內依次為三層露天垂直墓道,有天井、耳室、墓門、甬道、側室、前堂和後堂等,其中包括庖廚件、浴洗室、御府庫、禦敵庫、錢庫、印庫、前廳堂、棺室、禮樂房以及楚王嬪妃陪葬室等大大小小墓室12間,其設施結構一應俱全,再現了西楚漢王奢侈的生活場景,也印證了漢代盛行的“事死如生”的喪葬觀。 獅子山楚王陵還是一座地下文物寶庫。雖主室曾遭盜掘,但墓中依然出土各類隨葬器物2000多件(套),約萬件。比如目前國內最精美的金縷玉衣,它所用玉片多達4000多片,而通常的玉衣用玉片僅在2100片左右,而且這件玉衣所用玉片均為質量上乘的和田白玉,晶瑩剔透,溫和潤澤,堪稱絕品。

內部景觀

獅子山楚王陵墓坐北朝南,鑿石為葬,穿山為藏,入口處在山南的向陽坡上,而其主墓室已深深嵌入山體主峰的腹腔之中,南北總長117米,東西寬13.2米,總面積850餘平方米,鑿石量5100餘立方米,由外墓道、內墓道、天井、甬道、耳室和墓室組成,獨特的墓葬形制和嚴謹的建築結構,完美體現了粗獷、雄渾、博大、超越的兩漢時代精神。 1984年12月,磚瓦廠的民工在獅子山附近取土製磚時,偶然揭開了一支沉睡兩千多年的地下部隊的神秘面紗。
漢兵馬俑位於楚王陵西側400米,是楚王陵園的一個組成部分,象徵著衛戊楚王陵的部隊。它們由四千多件陶俑群組成,分布於六條俑坑,有步兵、有車兵、有官吏、有戰士,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楚王國軍隊的縮影,對研究中國古代軍事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漢兵馬俑由四千多件陶俑群組成,分布於六條俑坑,有步兵、有車兵、有官吏、有戰士,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楚王國軍隊的縮影,對研究中國古代軍事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1984年12月,磚瓦廠的民工在獅子山附近取土製磚時,偶然揭開了一支沉睡兩千多年的地下部隊的神秘面紗。兵馬俑總數4000多件,對研究我國古代軍事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考古工作者又發現了楚王陵,使得獅子山地區一舉成為全國矚目的旅遊熱點。這座楚王陵不僅規模龐大、氣勢恢宏,奇特的結構更是獨樹一幟,前所未有。

墓中出土了各類珍貴文物近二千件,其中不少文物是國內考古首次發現。尤其珍貴的是,科學工作者根據墓中殘留的楚王遺骨,成功地復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

在中國的漢代,盛行靈魂不滅,祖先崇拜和儒家孝道思想,普遍認為“人死輒為神鬼而有知”,由此產生了“事死如生”的喪葬觀,在墓室的形制和結構上也極力摹仿現實生活中的地面住宅,而且在隨葬品方面儘量做到應有盡有,幾乎包括了生人所用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一應物品與器具。

獅子山楚王陵墓坐北朝南,鑿石為葬,穿山為藏,入口處在山南的向陽坡上,而其主墓室已深深嵌入山體主峰的腹腔之中,南北總長117米,東西寬13.2米,總面積850餘平方米,鑿石量5100餘立方米,由外墓道、內墓道、天井、甬道、耳室和墓室組成,獨特的墓葬形制和嚴謹的建築結構,完美體現了粗獷、雄渾、博大、超越的兩漢時代精神。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徐州獅子山楚王陵

相關圖片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徐州獅子山楚王陵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徐州獅子山楚王陵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徐州獅子山楚王陵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徐州獅子山楚王陵

歷史人物

 獅子山楚王陵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

劉戊(?-前154)楚夷王子。父死嗣位為王,立二十年因罪被削地東海、薛郡,遂與吳王劉濞通謀反叛,其相張尚、太傅越夷吾勸諫不聽,殺尚與夷吾。

次年,起兵與吳趙等國西攻梁、與漢將周亞夫戰,漢絕吳、楚糧道,戰敗,吳王逃走,他被迫自殺,軍遂降漢。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徐州獅子山楚王陵

相關詩詞

金玉裹身一生世

俑偶華彩兩千年

楚風漢韻今安在

獅子山下楚王陵

門票及優惠措施

 楚王陵+兵馬俑=45元

 

交通指南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徐州獅子山楚王陵

徐州市內乘5、49、58(附)、65、71、605、608路即可到達

遊覽線路

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徐州獅子山楚王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