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進

徐士進

徐士進:男,教授,博導。1952年4月生,1986年於南京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科研方向為地球化學動力學、地質過程的示蹤與模擬

徐士進,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部委攻關課題多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出版著(譯)作2本,曾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和一等獎。主講”地球科學概論”、”地球化學動力學”、 ” 地質過程的計算機模擬”等課程及遠程網路教學研究。現任南京大學多媒體科教中心主任;教育部現代教育技術協作委員會學術委員副主任;江蘇省地質協會科普委員會副主任。主編《地球科學》面向21世紀課程多媒體電子教材,被譽為中國高校第一部多媒體電子教材。獲得過1999年全國多媒體軟體大獎賽特等獎、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頒發國家首屆電子出版物十佳大獎及江蘇省教育廳教學一等獎和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00年主持21世紀科學人文素質教育多媒體系列教材8部,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其中《水與人》多媒體光碟獲2000年全國多媒體軟體大獎賽二等獎和最佳編輯獎。成功開發了遠程網路教學支撐平台並在南京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高校使用。先後主持了教育部新世紀網路課程《地球科學》、教育部高教研究會重點研究項目《網路課程教學組織和技術保障系統研究》、江蘇省首批網路課程《地球科學》等教學研究項目。
主要教學情況
1、地球科學概論(浦口) 地學院本科生
2、地球化學動力學(鼓樓)地科系研究生
3、地質過程的計算機模擬(鼓樓)地科系研究生
研究方向
地球化學動力學、 資源與環境計算機系統軟體工程(含數學地質)、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等
主要科研成果
1.徐士進、陸現彩趙連澤王汝成、周新民,2001,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地球科學》多媒體電子教材和課程創新建設(教材)。
2.徐士進、趙連澤、陸現彩、王汝成等,2000,國家電子出版物獎,《地球科學——多媒體電子教材》高教出版社出版
3.徐士進、陸現彩、趙連澤、陳雲棠、邵進,2001,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地球科學》課程創新建設和多媒體電子教材。
4.錫與稀有金屬花崗岩成岩成礦作用地球化學研究,教育部中國高校自然科學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2002年
5.國家理科培養基地建設先進個人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02
代表性文章、論著
正式發表的與揚子板塊西緣成岩成礦過程、變質作用和造山帶形成和演化有關的文章:
[1]鍾宏,徐士進,王汝成,1993,建立P-T-t軌跡的礦物學方法,國外前寒武紀地質,第4期,15-24。
[2]徐士進,王汝成,鍾宏,1994,松潘—甘孜造山帶中格宗,東谷花崗岩的地球化學特徵,中國礦物岩石學地球化學研究新進展:蘭州大學出版社,106-107。
[3]王汝成,沈渭洲,徐士進,陸建軍,陳小明,1995,四川石棉大水溝碲礦床的同位素地質研究,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31卷,第4期,617-624。
[4]Complex exsolution in Te minerals from the Dashuigou Te deposit,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6, Vol.41, No.14.。
[5]王汝成,陳小明,徐士進,1996,大水溝碲礦床中碲礦物的複雜出溶現象,科學通報,1996,第41卷,第10期,920-922。
[6]Discovery of chalcopyrite daughter mineral in polyphase fluid inclusions from Yanyuan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Sichuan Province,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1996, Vol.41, No.15
[7]陳培榮,陳小明,倪培,王汝成,沈渭洲,徐士進,1996,鹽源斑岩銅礦流體包裹體中黃銅礦子礦物的發現,科學通報,第41卷,第7期,633-635。
[8]鍾宏,徐士進,倪培,1996,丹巴地區變質岩中流體包裹體研究,揚子地台西南緣陸內造山帶地質與礦產論文集: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51-56。
[9]沈渭洲,徐士進,王汝成等,1996,四川鹽源西范坪斑岩銅礦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揚子地台西南緣陸內造山帶地質與礦產論文集: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14-221。
[10]徐士進,陳培榮,沈渭洲,王汝成,陳小明,1996,四川鹽源西范坪斑岩銅礦多相流體包裹體特徵及其礦床成因意義產論文集,揚子地台西南緣陸內造山帶地質與礦產論文集: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22-227。
[11]徐士進,陸建軍,尹宏偉,1996,變質分異作用中的質量遷移,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第15卷,第1期,1-4。
[12]徐士進,沈渭洲等,1996,四川丹巴地區斜長角閃岩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大地構造意義,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第32卷,第3期,507-514。
[13]Xu Shijin,Wang Rucheng,Shen Weizhou etc., 1996, U-Pb, Rb-Sr isotopic chronology of Jinning granites in the Songpan-Ganze orogenic belt and its tectonic significance SCI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 Vol.39, No.6,576-586.
[14]徐士進,王汝成,沈渭洲等,1996,松潘—甘孜造山帶中晉寧期花崗岩的U-Pb和Rb-Sr同位素定年及其大地構造意義。中國科學(D輯),第26卷,第1期,52-58。
[15]駱耀南曹志敏溫春齊李保華,徐士進,1996,大水溝獨立碲礦床。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pp160。
[16]沈渭洲,徐士進,王汝成等,1997,大水溝碲礦成礦流體來源研究-氫氧同位素證據, 南京大學學報(地質流體專輯) ,第33卷,77-83。
[17]鍾宏,徐士進,倪培,1997,松潘-甘孜造山帶中丹巴地區變質岩中流體包裹體研究,礦物學報,第17卷,第2期,135-141。
[18]徐士進,沈渭洲,王汝成等,1997,四川鹽源西范坪斑岩銅礦特徵和成因,礦物學報,1997,第17卷,第1期,54-62。
[19]王汝成,徐士進等,1997,四川大水溝獨立碲礦床中的楚碲鉍礦,礦物學報,第17卷,第3期,278-284。
[20]陳培榮,徐士進,王汝成等,1997,四川鹽源西范坪斑岩銅礦富銅流體物理-化學特徵和成因,地球化學,第26卷,第5期,54-61。
[21]沈渭洲,陸懷鵬,徐士進,王汝成等,1998,丹巴地區變質沉積岩Sm-Nd同位素研究,地質科學,第33卷,第3期,367-372。
[22]凌洪飛,徐士進,沈渭洲,王汝成等,1998,格宗、東谷岩體Nd、Sr、Pb、O同位素特徵及其與揚子板塊邊緣其它晉寧期花崗岩對比,岩石學報,第14卷,第3期,269-277。
[23]Xu Shijin, Shen Weizhou ,Wang Rucheng, etc.,1998,U-Pb dating of zircon grains from the ore-bearing plagioclase amphibole in the Dashuigou Te deposit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43, No.17,1486-1489.
[24]徐士進,沈渭洲,王汝成等,大水溝碲礦含礦斜長角閃岩的鋯石U-Pb定年,科學通報, 第43卷,第8期,883-885。
[25]孫岩,徐士進等,1998,斷裂構造地球化學導論。科學出版社,pp.246。
[26]陳培榮,陸建軍,王汝成,徐士進,陳小明,1998,首例獨立碲礦床流體包裹體研究,礦床地質,第17卷,增刊,1011-1014。
[27]沈渭洲,徐士進,王汝成等,1998,川西石棉地區田彎與扁路崗岩體的鋯石U-Pb定年,礦物岩石,第18卷,第1期,91-94。
[28]王汝成,徐士進,徐樹桐,1999,大別山超高壓變質帶中鈉鋁雲母的發現,科學通報,第44卷 第10期,1103-1105。[24]陸懷鵬,徐士進,王汝成,沈渭洲,1999,川西沙壩麻粒岩原岩特徵及變質作用,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Vol。35,No.3,294-302。2:1-12。
[29]郭延軍,王汝成,徐士進等,2000,板狀綠柱石晶體的結構測定,地質論評,第46卷,第3期,312-317。
[30]沈渭洲,凌洪飛,徐士進,周新民等,2000,揚子板塊西緣北段新元古代花崗岩類的地球化學特徵和成因,地質論評,第46卷,第5期,512-519。
[31]沈渭洲,李惠民,徐士進,王汝成,2000,揚子板塊西緣黃草山和下索子花崗岩體鋯石U-Pb年代學研究,高校地質學報,第6卷,第3期,412-415。
[32]徐士進,於航波,王汝成,陸懷鵬,方中,2002,川西沙壩麻粒岩的Sm-Nd和Rb-Sr同位素年齡及其地質意義,高校地質學報,第8卷,第4期,399-406。
[33]Shen Weizhou,Xu Shijin,Gao jianfng,Yang Zhsheng,Yang Qiwen,2002,Sm-Nd dating and Nd-Sr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imimophialite suite,Sichua Province,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Vol.47,No.22,1897-1901.
[34]沈渭洲,徐士進,高建峰,楊鋳生,楊七文,2002,四川石棉蛇綠岩套的Sm-Nd年齡及Nd-Sr同位素特徵,科學通報,第47卷 第20期,1592-1595。
[35]沈渭洲,徐士進等,2002,四川石棉蛇綠岩的氫氧同位素研究,地質論評,第48卷,增刊,第1期,25-38,183-187。
[36]曹志敏,李佑國,任建國,李保華,徐士進,王汝成等,2002,雪寶頂綠柱石-白鎢礦狀礦床富揮發分成礦流體特徵及其示蹤與測年,中國科學(D),第32卷,第1期,64-72。
[37]孫海婷,王汝成,徐士進,方中,徐樹桐,吳維平,2002,大別山東段超高壓變質帶中變質花崗岩的礦物化學和地球化學特徵,高校地質學報,第8卷,第1期,25-38。
[38]沈渭洲,高劍鋒,徐士進,周國慶,2002揚子板塊西緣瀘定橋頭基性雜岩體的地球化學特徵和成因,高校地質學報,第8卷,第4期,380-389。
[39]沈渭洲,高劍鋒,徐士進等,2003,四川石棉蛇綠岩的地球化學特徵及其構造意義,地質論評,第49卷,第1期,17-27。
[40]沈渭洲,高劍鋒,徐士進等,2003,四川鹽邊冷水箐岩體的形成時代和地球化學特徵,岩石學報,第19卷,第1期,27-37。
[41]徐士進,方中等,2003,女山和英峰嶺巨晶礦物中He和Ar同位素特徵及其地質意義,科學通報,第48卷,第10期,883-885。
XU SHIJIN,FANG ZHONG,t.mATSUMOTO,J.MATSUDA,M.YASUDA,YU JINHAI,WANG RUCHENG & LIU WENZHONG,He and Ar isotopes in mantle megacryst minerals from Nushan and Yingfengling in Southeast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3 Vol.48 No.15 1624-1630
[42]劉文中,徐士進等,2003,攀西地區早白堊世以來地殼抬升運動的裂變徑跡年齡研究,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報),第39卷,第3期,337-344。
[43]SHIJIN XU,RUCHENG WANG,ZHONG FANG,WENZHONG LIU,DAMING LI ,AND JINGLIN WAN,Sm-Nd,40Ar/39Ar and fission track ages of granulites from lower crust:Implications for exhumation history of the Panxi Micro Oldmass in SW China
[44]ZHONG FANG,TAKUYA MATSUMOTO,SHIJIN XU,JUN-ICHI MATSUDA,JINHAI YU AND RUCHENG WANG,Absence of lithospheric mantle helium signature in megacrysts of SE China,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Journal of The Geochemical Society And The Meteoritical Society200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