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元帥紀念館

徐向前元帥紀念館

徐向前元帥紀念館占地面積58661平方米、坐落在山西省五台縣東冶鎮永安村。該館占地面積58661平方米,建築面積4760平方米,主館陳展面積3422平方米,2011年11月8日,紀念徐向前元帥誕辰110周年開館。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黨和國家、軍隊卓越的領導人徐向前元帥誕生於山西省五台縣東冶鎮永安村,參加革命後長期擔任軍隊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總理兼國防部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籍元帥。

基本信息

背景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傑出的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黨和國家、軍隊卓越的領導人徐向前元帥誕生於山西省五台縣東冶鎮永安村,參加革命後長期擔任軍隊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副總理兼國防部長,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是十大元帥中唯一的北方籍元帥。為了緬懷徐向前元帥的豐功偉績,弘揚徐帥精神,五台縣決定在其家鄉東冶鎮永安村興建徐向前元帥紀念館。

歷史

徐向前元帥紀念館徐向前元帥紀念館
故居始建於清朝乾隆後期嘉慶道光年間,坐北朝南,占地330平方米。是一幢典型的晉北四合院式的建築。院內正面為主房,兩側是廂房。主房分上下兩層,是徐帥青少年時期生活和學習的地方。故居內有徐帥生平事跡展和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題詞,莊重肅穆,樸實無華。東西廂房除東一間,西兩間為柴炭房、廁所、儲藏農具外,其餘均為居住和存放糧食

1990年徐帥逝世後,當地政府和人民重新修繕了徐帥故居,基本恢復了歷史原貌。

2001年,為了紀念徐帥誕辰100年,故居進行了擴建。故居前院正中塑有2.1米的徐帥半身銅像。銅像後建有影壁,其上刻有江澤民親筆題寫的“功勳垂青史,楷模昭後人”。後院的展覽共收集了有關徐向前元帥戰鬥、生活、工作的珍貴照片426幅和珍貴的實物如望遠鏡、舊軍衣、水壺等70餘件,徐帥親筆書寫的他生前最喜歡的兩首古詩《石灰吟》和《龜雖壽》也存放在這裡。整個展室分為《戰爭篇》、《生活篇》、《國事篇》三大部分,生動形象地向世人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徐向前披荊斬棘,艱苦創業,探索光明,迎接光明的奮鬥之路,展示了徐向前這位開國元勛戎馬一生的豐功偉績。

作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紅色旅遊景點以及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政府已經做出規劃,準備修建徐帥故居紀念館。紀念館於2009年基本建成,屆時十大元帥故居聯誼會將在此舉辦。

該館占地面積58661平方米,建築面積4760平方米,主館陳展面積3422平方米,2011年11月8日,紀念徐向前元帥誕辰110周年暨帥鄉聯誼會召開之際正式落成開館。

陳列

徐帥故居現有陳列文物,先後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太行紀念館參觀學習布展經驗,請求協助指導。赴太原解放紀念館、原山西國民師範、河北涉縣響堂鋪戰役遺址等地尋訪收集文物資料,並在全縣範圍內有償徵集與徐帥有關的文物和戰爭遺留物品,共收集有關徐帥的實物、圖片、文字、影視、書籍等各類有價值文物1500多件,徵集的有關文物現已整理登記、布展。

人物

徐向前(1901——1990)
徐向前元帥徐向前元帥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原名徐象謙,字子敬。山西五台人。生於1901年11月8日。1924年4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留校任排長。1925年春,參加討伐軍閥陳炯明的第一次東征。後到國民軍第二軍第6混成旅任教官、參謀、團副等職。1926年11月到武漢後,任南湖學兵團指導員。

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4月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隊長。曾率學生隊參加攻打叛軍夏斗寅部,後被派往張發奎部任司令部參謀。1927年後,歷任工人赤衛隊第6聯隊隊長,工農革命軍第4師第10團黨代表,4師參謀長、師長等職。

徐向前在廣州觀看民兵軍事表演徐向前在廣州觀看民兵軍事表演

1929年6月,被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派往鄂東北,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第31師副師長,中共鄂豫邊特委委員,鄂豫邊革命委員會軍事委員會主席。1930年春,任第一軍副軍長兼第1師師長。

1931年初,第一軍與第十五軍合編為第四軍,任軍參謀長。協助軍長曠繼勛等指揮部隊連續挫敗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第一、第二次“圍剿”。7月,任第四軍軍長。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任第四方面軍總指揮兼第四軍軍長。組織指揮了一系列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三次“圍剿”。1932年10月,由於敵人強大和張國燾戰略指導的錯誤,鄂豫皖紅軍未能打破國民黨軍的第四次“圍剿”,四方面軍主力2萬多人被迫撤出鄂豫皖蘇區,開闢川陝革命根據地。1933年11月至1934年8月,指揮所部抗擊國民黨軍20多萬人的“六路圍攻”。

徐向前在青島療養徐向前在青島療養

1934年2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1935年6月,第一、四方面軍會師後,被任命為紅軍前敵總指揮部總指揮。曾獲金質紅星獎章。1936年7月,第四方面軍與第二方面軍會師後,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8月,再次率軍北上,指揮了通(渭)莊(浪)靜(寧)會(寧)戰役。會寧會師後,中央軍委指示,第四方面軍一部西渡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畫。11月,奉軍委命令任西路軍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兼西路軍總指揮。抗日戰爭爆發後,出席了中共中央在洛川召開的政治局擴大會議,被選為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

1937年8月,任八路軍第129師副師長。1938年4月,率第129師和第115師各一部進入河北省南部,創建冀南抗日根據地。1939年6月到山東,任八路軍第1縱隊司令員。1942年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副司令員,後任抗日軍政大學代理校長。解放戰爭時期,先後任晉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後改為人民解放軍第十八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86年春,徐向前在廣州垂釣1986年春,徐向前在廣州垂釣

1948年3~5月,指揮臨汾戰役,以大部分新組建之部隊,攻克設防堅固的臨汾城。6~7月指揮晉中戰役,以6萬兵力殲國民黨軍10萬餘人,解放縣城14座。1948年10月到1949年4月初,帶病組織指揮太原戰役,任太原前線司令部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太原前線總前委書記。

1954年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65年起,任第三、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66~1987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參與領導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和國防建設。文化大革命期間,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進行了堅決鬥爭。

1978~1980年,任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1983年6月~1988年4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副主席。他是中共第七至第十二屆中央委員,第八屆(十一中全會補選)、第十一屆、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1990年9月21日在北京逝世。在戰爭時期和建國以後,發表過多種軍事論著。著有《徐向前軍事文選》和回憶錄《歷史的回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