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藝術與哲學的浪漫之欲

後現代藝術與哲學的浪漫之欲

《後現代藝術與哲學的浪漫之欲》是2010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約斯·德·穆爾(JosdeMul)。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後現代藝術與哲學的浪漫之欲》為作者的代表作之一,由作者的系列講座改寫而成。《後現代藝術與哲學的浪漫之欲》以後現代藝術與哲學之間的關係為主線,通過採取具體的藝術作品與多位哲學家之間“對話”的形式,在闡述不同類別的藝術發展流變並揭示其共性的基礎上,立足於同時期哲學之思的大背景。闡明了後現代藝術與哲學之間的矛盾性。全書共六章,每章皆為藝術作品與哲學之思的交織,涉及音樂、繪畫、雕刻、攝影和詩歌等藝術領域,以獨特的視角切入柏拉圖、康德、叔本華、尼采、弗洛伊德、海德格爾、哈貝馬斯、拉康等哲學家的思想並進行論述。每章可獨立成篇,可依次而讀,亦可興之所至,隨心而閱。

圖書目錄

文獻簡稱

致謝

導論

0.1 現代美學中的康德哲學起源

0.2 無法實現的浪漫主義渴望

0.3 浪漫主義的反諷

0.4 (後)現代主義之爭

0.5 現代主義的根基

0.6 後現代對現代主義的VERWINDUNG

0.7 浪漫主義渴望的適時性

0.8 人類的浪漫圖景

0.9 全書概要

1 冰封隱喻

1.1 冬之隱喻:隱喻之冬

1.2 顧蒙遜的《偉大的詩》

1.3 尼采和隱喻

1.4 固化與冰凍

1.5 先驗的隱喻

1.6 悲劇的智慧

1.7 蘇格拉底的真理和虛無主義

1.8 浪漫主義渴望的矛盾情緒

1.9 超人音樂家蘇格拉底

1.1 0多么寒冷的阿拉斯加

2 自主之路

2.1 皮亞傑對智力發展的研究和理性化

2.2 藝術的理性化與進步

2.3 斯特拉和現代藝術的完成

2.4 理性化的另一面: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反叛

2.5 法蘭克福:理性化和現代主義

2.6 作為後現代主義者的斯特拉

2.7 從先鋒派到後現代主義:現代主義得不償失的勝利

3 遺忘的藝術

3.1 形上學與美學

3.2 叔本華的音樂美學

3.3 叔本華美學中的矛盾

3.4 尼采的《碎片本身》

3.5 重複和遺忘:史蒂夫·里奇的音樂

3.6 重複而死

3.7 超越現實原則?

3.8 永恆輪迴的此刻

4 第一個詞和最後一個詞

4.1 無意識的修辭學

4.2 言說的語言

4.3 無言的詩人

4.4 海德格爾的主體系譜學

4.5 去蔽和遮蔽的存在

4.6 永恆的缺失

4.7 診療床上的詩人

4.8 詩與思

4.9 從形上學到隱喻:後現代哲學得不償失的勝利

5 否認與再現

5.1 馬格里特的菸斗:是的,我知道,但

5.2 性和審美的否認

5.3 唯美主義的反常

5.4 陽具作為先驗的能指

5.5 後現代的精神分裂

5.6 深層的表面

6 世上最老的貴族

6.1 巴特反抗偶然性的戰爭

6.2 音樂符號學和語言文字的邊界

6.3 18世紀音樂符號學的考古學

6.4 奏鳴曲式和人的認識型

6.5 主體的音樂主導權

6.6 巴特的第二符號學和作曲家之死

6.7 凱奇的完全偶然性

6.8 尼采、海德格爾和偶然性(chance)世界

6.9風弦

後記 虛擬的浪漫

1從浪漫之欲到數字之欲

2(後)現代浪漫主義

3(後)現代計算機

4數字夢想

參考書目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