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洛

彼得·洛

彼得·洛(Peter Lorre,1904年6月26日—1964年3月23日 ),原名拉迪斯洛·羅溫斯泰(László Lowenstein) ,出生於斯洛伐克。 在銀幕上,彼得·洛習慣以反面殺手形象亮相,但在現實中,他的經歷遠比一個殺手複雜曲折得多,不一樣的只是,他的運氣總比自己的角色好上許多。他被貝爾托·布萊希特稱為“歐洲最好的演員”。 卓別林曾把他稱為“世界上最好的演員”。 1964年3月23日,因中風逝世於美國加州洛杉磯。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彼得·洛,曾是一名銀行職員,後在維也納學習表演,也曾是弗洛伊德的學生,進入表演界後很快成為魏瑪共和國時期最受歡迎的明星之一。 17歲時,他便離家出走,漂泊初期,在奧地利維也納先後擔任過臨時劇院的演員和銀行職員,此後他在維也納和蘇黎世等地流連,編演了整整七年的舞台劇。

彼得·洛 彼得·洛

回到德國後,他機緣巧合下出演了《M就是兇手》,憑藉這部處女作一鳴驚人。不幸的是,納粹的崛起讓身為猶太人的彼得不得不離開德國 ,以防止納粹迫害。在倫敦和巴黎流浪時,他和希區柯克一見如故,兩人合作了《擒凶記》和《間諜》兩部作品,他經過磨練鍛鍊了自己並不流利的英語發音,為他日後的好萊塢生涯打下了基礎。

在好萊塢,彼得參演了多部大片,飾演性格配角。主演作品則包括約瑟夫·馮·斯登堡執導的《罪與罰》以及卡爾·弗羅伊德的《瘋狂之愛》。37到39年期間,他一共拍攝了8部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以Mr. Moto為主角的偵探片, 在整個三十年代都頗有人氣,是彼得塑造的經典銀幕形象。

1941年拍攝了黑色經典電影《馬爾他之鷹》後,彼得開始了自己的巨星生涯。1942年他在《卡薩布蘭卡》中與亨弗萊·鮑嘉演對手戲。1944年與加里·格蘭特合作的《毒藥與老婦》更展出他喜劇的一面。 彼得一生中的最佳銀幕搭檔是西德尼·格林斯垂特,兩人合作了包括《混世魔王》在內的七部作品。四十年代,他再次遭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演藝事業略受衝擊,但他主持的幾個關波節目卻意外的頗受聽眾喜愛,這為他日後的東山再起奠定了基礎。

1951年,彼得·洛回到德國製作了他的唯一一部執導影片《失落者》,這是一部黑色電影,講述二戰期間,一位德國科學家得知女友將他的研究成果出賣給敵方後將她殺害的故事。有評論家認為這是二戰後最優秀的德國電影,然而在當時卻令彼得·洛瀕臨破產,在加上藥物和肥胖問題的折磨,彼得的情形更加雪上加霜。

1954年,他出演的BBC的電視片《皇家賭場》。1964年,和傑瑞·劉易斯合作,出演他的最後一部電影《The Patsy》。之後他便因中風去世,享年59歲。

獲獎記錄

德國電影獎
  • ▪ 1952 第2屆 證書-榮譽提及 失落者 (獲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