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越撓楚

【詞目】彭越撓楚
【讀音】péng yuè náo chǔ
【釋義】兵法計謀的一種。分兵多路,一部分兵力從不同方向對敵人進行佯攻襲擾,牽制敵人使其首尾不能相救,另一部分兵力繞道對其它目標進行實攻。
【出處】《三國演義》匯評本第九回:(李傕)曰:“呂布雖勇,然而無謀,不足為慮。我引軍守住谷口,每日誘他廝殺;郭將軍可領軍抄擊其後,效彭越撓楚之法,鳴金進兵,擂鼓收兵;張、樊二公卻分兵兩路,逕取長安。彼首尾不能救應,必然大敗。”【毛夾批:賈詡固能謀,李傕亦善算。】眾用其計。
【典故】彭越為秦末漢初名將,楚漢對峙時,彭越一直領兵遊動作戰於梁、楚之地,常襲撓的後方,兩次迫使項羽從回兵救援,以幫助劉邦在主要戰場的作戰。
【原文】《三國演義》匯評本第九回:(呂布)領軍前進,正迎著李傕軍馬。呂布不等他列陣,便挺戟躍馬,麾軍直衝過來。傕軍不能抵當,退走五十餘里。依山下寨,請郭汜張濟樊稠共議。(李傕)曰:“呂布雖勇,然而無謀,不足為慮。我引軍守住谷口,每日誘他廝殺;郭將軍可領軍抄擊其後,效彭越撓楚之法,鳴金進兵,擂鼓收兵;張、樊二公卻分兵兩路,逕取長安。彼首尾不能救應,必然大敗。”【毛夾批:賈詡固能謀,李傕亦善算。】眾用其計。
卻說呂布勒兵到山下,李傕引軍搦戰。布忿怒,衝殺過去,傕退走上山。山上矢石如雨,布軍不能進。忽報郭汜在陣後殺來,布急回戰。只聞鼓聲大震,汜軍已退。布方欲收軍,鑼聲響處,傕軍又來。未及對敵,背後郭汜又領軍殺到。及至呂布來時,卻又擂鼓收軍去了。激得呂布怒氣填胸。一連如此幾日,欲戰不得,欲止不得。正在惱怒,忽然飛馬報來,說張濟、樊稠兩路軍馬竟往長安,京城危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