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泄密門

彭博社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金融信息服務供應商,其數據終端系統“彭博專業服務”可以幫助客戶查閱和分析實時的金融市場數據,並進行交易。目前使用該數據終端的客戶遍布全球,包括交易員、投行、美聯儲、美國其他官方機構以及全球各大央行等。目前全球31.5萬用戶每年為彭博貢獻79億美元的收入。

事件

彭博“泄密門”事件帶給世界各國的警示是巨大的,思考是長遠的。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時代來臨,網路將成為經濟生活文化甚至政治如影隨形的東西。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個人個體等社會所有角色都將經常性在網路上留下“足跡”。這些“足跡”將會被商家用於商業信息挖掘,甚至被用於政治文化上的採集捕捉。但同時,也會被各種不良商家等團體用來謀取利益甚至用作違法犯罪行為的數據“足跡”挖掘。提出的一個問題是,如何保護包括集團、個體在內的各種社會角色網路上的信息“足跡”安全、不被泄密泄露是需要面對應對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情。彭博“泄密門”發生後,各國專家發出的一個聲音是,彭博和路透集團幾乎壟斷了世界金融信息供應市場。彭博和路透無論是在國際市場,還是在中國國內都是具有寡頭壟斷地位的主流金融信息服務商,兩者所占市場份額超過70%。客觀地說,這種壟斷是彭博和路透一步步做大做強的必然結果。這提醒各個國家包括中國在內,在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時代,網路平台將是各類信息的主要提供渠道,網路經濟金融信息供應是經濟金融的要塞和中樞。這種要塞和中樞本國若沒有一席之地,對經濟金融活動安全將構成威脅,最起碼心裡總是忐忑不放心。

調查

彭博“泄密門”升級多國展開調查

日前因“泄密門”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彭博社正面臨著更大的壓力。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繼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及其他一些公共機構之後,歐洲及亞洲一些國家的央行也相繼就泄密一事對彭博提出質詢。 彭博“泄密門”事件於上周末被高盛曝出———彭博社一名記者詢問一位高盛合伙人是否已經離職,事實上該合伙人僅僅是在過去幾周內沒有登錄彭博數據終端。高盛對於彭博記者居然對用戶在彭博終端上的行為信息了如指掌感到擔憂,並於上周對該公司正式發起投訴。
儘管彭博社表示,在接到高盛集團的投訴之後,該公司已關閉相關渠道,對其新聞工作人員訪問終端用戶信息的能力做了限制,並新設“客戶數據審查官”一職來確保客戶資訊不再對記者開放,但泄密醜聞還是引發了金融從業者的強烈質疑。目前,全球央行和多個國際機構紛紛表示開始追查彭博侵犯客戶數據隱私一案。

彭博公司在相關事件披露後已就此致歉

彭博新聞主編馬修·溫克勒於當地時間13日在自家網站上發文,承認彭博的記者確實進入其新聞終端獲得用戶的使用信息,並致歉表示“這一錯誤是不可原諒的”。但他同時強調,彭博記者只能“有限制”地接觸敏感數據,並且重要的顧客數據一直是受到保護的。
不過,就在彭博匆忙安撫客戶之時,該公司再次遭受了打擊。《金融時報》14日報導稱,彭博金融終端用戶間傳送的逾一萬條私人訊息被泄露到網際網路上。據悉,兩份來自於2009年和2010年某一天的清單已在網際網路上放置多年,清單中列出了全球數十家大銀行的交易員與其客戶之間通過彭博金融終端傳送的機密訊息。該報稱,這一明顯的意外泄密可能會瓦解客戶對彭博的信心。在這一訊息被報導之後,清單被從網上刪除了。據彭博對英國廣播公司表示,這兩份清單是在得到客戶的允許後完成的,目的是為了進行內部測試以改進為客戶的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