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形大漢

彪形大漢

彪形大漢,身材高大、結實的男子。語出清·吳趼人《痛史》第十一回:“金奎也選了二十名彪形大漢,教他們十八般武藝。”形容身材高大強壯的男子漢。

基本信息

成語信息

彪形大漢彪形大漢
【漢語注音】biāoxíngdàhàn
【漢語釋義】彪:小老虎,比喻軀幹壯大;漢:男子。身材高大、結實的男子。
【成語出處】清·吳趼人《痛史》第十一回:“金奎也選了二十名彪形大漢,教他們十八般武藝。”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結構】偏正式
【成語用法】作主語、賓語;形容人兇惡的樣子。
【近義詞語】五大三粗人高馬大孔武有力
【反義詞語】弱不禁風瘦骨伶仃
【英文翻譯】huskyfellow;burlychap
【成語正音】大,不能讀作“dài”。
【成語辨形】漢,不能寫作“汗”。
【成語例句】突擊隊員們不僅身手靈活;而且個個都是彪形大漢。

出處記載

第十一回初上仙霞山忠夜鬧河北路
金奎便叫置酒,代枋得接風。枋得道:“這可不必!老夫也不能多耽擱,就此要告辭了。”岳忠道:“老先生既然到此,何不就在此處安住幾時?”枋得道:“我住在此處,徒占一席,於事無濟,倒不如仍然到外面去,明查暗訪。遇了忠義之士,英雄之流,也可以介紹他到此地來。豈非一舉兩得?”岳忠道:“老先生既不肯屈留,又有這番盛意,自不敢相強。但是吃杯水酒,再去不妨。”枋得道:“不瞞列位說,老夫慘遭世變,國破家亡,已是茹素多時了。”岳忠對金奎道:“我們終日酒肉,慚愧多矣。”枋得道:“這又是一個說法,老夫是老朽無用,論公事上面,眼看得天子蒙塵,山河破碎,不能補救萬一,論私事上面,先兄君禹,在九江就義,亡弟君澤、君恩、君錫都是同死國難。只有我覥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食不甘味,麻衣茹素,稍謝罪戾。至於列位,正當養足精神,代國家報大仇雪大恥,又豈可以我為例呢!”說罷,飄然辭去。金奎等送至山下,握手而別。當下四人送過枋得,仍上山來。宗仁亦欲告別。金奎、岳忠,哪裡肯放,一定留住,要把“攘夷會章程”議定,才肯放行。宗仁道:“此時小弟君命在身,實在不敢久留,等到過燕京,得了三宮著實訊息,復過命,再來商議。”岳忠道:“君命固重,但以國家大事,與君命較,則君命為輕。我等所議‘攘夷會’,正是國家大事,縱耽擱幾天,有何妨礙。”宗仁無奈,只得暫時住下。又取出盟約,請金奎存下。金奎初時不肯,宗仁再三推讓,並要將這盟主,讓給金奎。岳忠道:“盟約帶在身邊,本不方便,就存下何妨。盟主一層,依小弟愚見,一定是要眾位同盟公舉,宗天使也不能以一人私見,就讓了出來;不如盟主的名目,仍舊請宗天使承了。一而發信到各同盟處,知照本會基址,設在此處,以後有願入會的,都以此處為歸宿。招接一切的事,就請金將軍擔任了,豈不是好?”宗仁、金奎聽了,也同聲應允。大家又商量了一會整頓山寨、操練兵馬的事。岳忠想起謝枋得之言,就挑選了十多名年紀少壯、粗知字義的兵丁,教育起來。金奎也選了二十名彪形大漢,教他們十八般武藝。

引證解釋

1.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七回:“只見外面走入個彪形大漢來,喝道:‘你這黑廝好大膽!誰開的酒店,你來白吃不肯還錢!’”
2.清·吳趼人《痛史》第九回:“二人都是彪形大漢;濃眉廣顙;燕頜虎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