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陶壺

彩繪陶壺

彩繪陶壺特點是泥質灰陶、球面形蓋、喇叭形口、頸較細、鼓腹、高圈足。彩繪以褐色塗地,再用紅、藍、白、淺黃等色描繪出繁縟、秀麗的花紋。彩繪壺共出13件,紋飾大同小異。

介紹

彩繪陶壺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彩繪陶壺 

英文名稱:Paintedpotterypot

規格:口徑18.5厘米底徑19.2厘米通高49.4厘米

出處:走進珍寶世界:中國古代飲食具

年代:漢

質地類型:陶器

功用類型:飲食具

欄目關鍵字:從神壇走向塵世—秦漢魏晉南北朝貯藏具飲食具

收藏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主題詞或關鍵字:壺

輔助分類項:飲食具

技法

模製貼塑的技法

這件形體碩大的陶壺由河南省濟源市軹國故城桐花溝墓地出土,系用泥質灰陶輪制而成,並模製出一對獸頭銜環對稱貼塑於壺腹兩側。這種模製貼塑的技法是對新石器時代以來制陶技術的繼承和發展,在漢代非常普及。

陶壺口部微外敞,頸部粗壯而挺拔,腹線圓鼓,腹下是外撇的圈足,圈足表面裝飾有一周凸棱。壺口上有淺缽式盒相扣。

複合彩繪

壺的外表以紅、綠、紫、白四種顏料裝飾。蓋面是紅綠彩帶環繞的三組捲雲紋,頸部是由一周垂三角紋與二方連續的多彩捲雲紋組成的複合圖案,腹部圖案也分作上下兩組,同樣是捲雲紋,上組勾連繁複而下組疏朗簡約,三部分主題紋樣被壺口、腹、底五組紅彩條帶分隔,雖母題相同,但通過布局的疏密和方向的變化使之在整個構圖中避免了雷同,而且由於自上而下由繁趨簡,將觀者的視線吸引至腹部以上,因而不在腹下花費更多的筆墨。而且主題紋樣均由圓潤流暢的曲線構成,與陶壺外輪廓線條非常協調。

鋪首銜環

鋪首銜環位於壺腹兩側的一對獸頭以紅彩勾出框線而獨立於整體構圖之外,起到了強調獸口中圓環的目的。這種形象古稱為鋪首銜環,傳說龍有九子而各有所長,其一擅於把門,因而多以金屬鑄出其口中含環的形象而安裝於大門上,稱為鋪首。另有一說是兩鬥神神荼、鬱壘時常偷懶脫崗,為應付便請虎替它們值班,後索性鑄造成型裝於門上,一勞永逸,鋪首之習由此沿襲至今。西晉文學家左思在其名篇《蜀都賦》中曾說"金鋪交映",古詞中也有"露濕銅鋪,苔侵石井"的名句,均指銅鋪首。漢代將鋪首銜環移植到銅器、陶器上,原來尚有實用功能,用來安環以備提攜,但後來陶器上的環與獸頭合模鑄出,不能移動,成為純粹的裝飾物了,此陶壺所見即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