彡姐

彡姐是一個漢語辭彙,基本意思是古代西羌姓氏。

基本介紹

彡姐 xiǎn zǐ

古代西羌姓氏。見《漢書·馮奉世傳》。 是姓氏” “的源頭。

相關資料

姓氏探源

本為戰國末期至秦、漢時期西北地區羌族的一個氏族部落,時稱彡姐氏。到了秦朝時期,彡姐氏合其名稱為“”字,稱氏,早先依附於匈奴。

漢武帝劉徹執政時期(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推行文字統一之法,由於氏部落貴族喜好在脖頸上佩戴以貝類加工的飾物,因而一度改為“”字,稱氏,後隨著匈奴的衰亡和西遷,氏一族逐漸融入漢族。

這在典籍《新校經史海篇直音》中有記載:“,同,蕃姓。”在著名的明朝學者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公元1488~1559年)撰著的《轉注古音》中也記載:“西羌彡姐,見《漢書》。今西羌尚有此姓,合而為。”

唐末五代時期,氏族人為逃避北方戰亂,逐漸向南遷徙,渡過長江後在湖廣中南部邊緣地帶落業。兩宋時期,氏族人在憑臨長江天塹之險的孱陵一帶(今湖北公安)形成聚居群體,繼續生息繁衍。

到了明英宗朱祁鎮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在甲申科官考中有一位湖廣公安人,名叫茂,回族,他在殿試上考中了二甲第三名進士(一說三甲第四十四名)。當時明英宗在御批進士名次時,卻不識其姓氏字,於是便詢問在場的華蓋殿大學士李賢(字原德,公元1407~1466年)。那李賢學識淵博,回答道:“,音同陝。”明英宗當即提御筆改其姓氏為“陝”,聖旨下,從此茂一族皆改為陝氏。

這個“改陝”的歷史過程,在著名的明朝文學家、國子監貢生沈德符(字景倩,又字虎臣,公元1578~1642年)編纂的《萬曆野獲編·異姓》中有詳細記載。 明清之際年間,大部分氏族人北上遷徙至曹州西北部(今山東菏澤牡丹區),在高莊鎮高莊村一帶棲息繁衍,目前已有二百餘人口。

姓居民無奈改姓

菏澤市牡丹區高莊鎮高莊村姓村民,因姓氏生僻,200多人都改了姓。 高莊村共有3500人,其中姓姓的大約有200人。這些村民在辦理二代身份證時,陸續都將姓氏更改,大部分選擇“冼”姓,也有少數村民選擇“顯”字。 早在2003年的時候,村里新出生的小孩都開始將姓氏更改,為的是孩子今後免去不必要的麻煩。到了2006年開始辦理二代身份證時,當地派出所就建議所有姓村民統一改為冼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