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公元前114)

"139)他應募出使大月氏國(今阿姆河中偏上游一帶),擬約其夾擊匈奴。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騫與其匈奴妻及甘父3人回到長安。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回長安

張騫(?~公元前114)

正文

中國西漢通西域使者。漢中郡成固(今陝西城固)人。漢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 139)他應募出使大月氏國(今阿姆河中偏上游一帶),擬約其夾擊匈奴。他率甘父等百餘人西行,至今之河西走廊東端,被匈奴截捕,送至單于駐地(今蒙古人民共和國鄂爾渾河上游),被軟禁十餘年,得匈奴妻,有子。然騫持漢節不失,後得機脫走,經大宛(今蘇聯中亞費爾乾納盆地)、康居(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抵大月氏。因大月氏不肯應約,留年余東還。越蔥嶺(今帕米爾)循南山(今崑崙山脈)北麓東歸,在今若羌一帶再次被匈奴所捕,年余脫走。元朔三年(公元前126),騫與其匈奴妻及甘父3人回到長安。張騫這次出使歷時13年,身經匈奴、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今興都庫什山與阿姆河上游之間)、于闐(今新疆和田一帶)等國,還間接了解若干國的情況。其主要見聞均錄於《史記·大宛列傳》及《漢書·西域傳》中,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他再次受命,取道河西走廊出使烏孫(今伊犁河流域),並從烏孫分遣副使通西域諸國。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回長安,年余病逝。張騫兩度出使西域,開闢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進了中、西經濟和文化交流,擴大了中國人的地理視野。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通西域的使者,曾被封為博望侯。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