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秋

張靜秋,女,高級講師,全國優秀教師。

張靜秋同志於1980年1月大學畢業分配至南通師範學校工作,至今已有26年,高級講師,文學碩士,先後任教務處副主任、主任,科研處主任,江蘇省中等師範學校語文中心組成員,南通市中專校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江蘇省中等技術學校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語文學科組評審。在攻讀研究生期間,曾榮獲南師大朱敬文獎學金;六次被評為校先進工作者;兩次被南通市教委記三等功;榮獲“南通市優秀盟員”(1997年)、“南通市青藍工程優秀師徒”(2005)、南通市第六批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04年)、“江蘇省中等師範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00年)、“全國優秀教師”(2001年)等榮譽。
張靜秋同志在主持教務處工作期間,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工作:1、參加學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系列重大決策,構建“人格化師範教育”的教學管理體系。前後參與制定或修訂了江蘇省五年制師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方案、五年制國小教育專業課程方案、南通師範學生職業能力過關規定、校本課程選修課(近二十門)課程方案、各科教學作業量的規定、青年教師教學業務達標的規定,等等。尤其是立足課堂教學管理,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建立隨機聽課制、教學巡查制、教學資料抽查制,實行教學信息反饋制度,堅持教考分離制度,執行質量分析制度,確保課堂教學的密度、容量和信息量,堅持課堂教學必須做到科學性、學術性和人文精神的結合與滲透,形成人格化課堂教學模式的特色。2、針對教學第一線的實際,參與設計和構建多渠道、開放式的人格化教學模式。重點在教學領域、在操作層面致力於人格化師範教育課題的研究,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立足點提高教學質量,積極推進省教委師教處制訂的“一三五工程”的實施。在十三個學科組建了課題組,開展定人、定點、定課題的研究。同時以大型教學觀摩活動深化課題的研究,如先後進行的“教海拾貝”、“教海探驪”、“教海擷珠”、“千禧之春”等主題教研活動,進行人格化師範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推進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僅98學年度從學科觀摩課到校級觀摩課,再到各學科省中心組的教學模式觀摩課,全校有50%的教師參加了這些教學研究活動;各學科教師製作課件達31個,其中多人次在全國、省中師課件評比、課件說課、課件上課中獲一、二等獎。
其次,以學生職業人文素質的發展為著眼點,以多渠道的活動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根據各學科、各年級的特點,安排並組織一系列學科擔綱的活動,如金牛獎徵文、廣場粉筆字大賽、挑李杯數學競賽、英語朗讀,各類球賽等;支持並指導學生自發成立的文化團體的系列活動,如文心書會、電腦協會、翠微書社、英語沙龍等;每學期推出學生各類作品展出近三十期。再次,以大型文化活動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進行人格化師教育的人文精神催化。近年來,在學校組織的藝術節、體育節、辦學標準化評估匯報演出、省第三屆中學生縱橫碼輸錄競賽歡迎演出等這些大型校園文化活動中承擔了有關匯報演出的組織、協調、後勤等工作,均圓滿地完成任務。
在科研處工作期間,於實踐中進一步完善科研檔案規範化的管理,參加組織省級、市級、校級課題的開題工作,負責承編學校校刊。參與負責國家級第三期小語骨幹教師培訓班管理工作並任班主任,協助基地有針對性的制訂教育教學科研工作方案、管理條例,組織全國各地有關專家學者講學的聯絡、接待等工作,負責培訓相關成果的編輯刊印,參與負責教育部對培訓基地的中期評估等工作。教育部評估組的官員和專家對課程體系和培訓模式給予了最高的評價,認為是全國32個培訓點中“最好的”、“最有效的”,“值得向全國推廣”,圓滿完成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工作。在此基礎上,又全面負責江蘇省第二、三期小語骨幹教師省級培訓工作並擔任班主任,高質量地完成了省級骨幹教師的培訓工作。在慶祝學校百年華誕工作中,獨立承擔大型展覽《群星璀璨――新時代部分優秀畢業生展》的組稿、改稿、編排工作,展出的近八十位國內外畢業生成為激勵莘莘學子前行的動力。在三個月的校慶籌備工作中,團結材料組的同志克服困難,扒梳剔抉,順利完成了《翰墨春秋》、《世紀回眸》、《百年通師》、《南通師範學校校史》的編印任務。在校史館的籌展中更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帶領校史籌建組的同志加班加點,如期完成了任務,並承擔了展出大部分內容文字與畫面,撰寫與搜羅選取工作。校慶期間,校史館得到校友的高度好評。 1984年南通師範在全國試辦師範五年一貫學制的大學專科學歷教育,作為青年骨幹教師,張靜秋同志即被挑選在大專班任課。在二十多年的教學中,所任課程預科段有《文選》、《現代漢語》、《口語訓練》,專科段有《寫作》、《古代文學作品選》、《中國古代文學史》。張靜秋同志教風嚴謹厚重,在教學中,能充分挖掘課程和文本中的文化意蘊,進行深刻而獨到的闡釋,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精粹的認同和珍惜,培養他們繼承傳統文化、獨立思考、開拓創新的學習品質。在長期從事五年制專科教學的探索中,她採用 “三導三讀”的課堂教學模式,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有效促進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讀書欲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形成,提高了他們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形成紮實嚴謹的良好學風。通過學校對每輪教學的信息反饋及對畢業生的追蹤調查,所授《古代文學》為大專生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近些年來,她在專科段選修課“民俗文化”、“歷史文化名城”的教學中,針對英語、音樂、幼師、普師文科、理科學生共選的特點,藉助自製多媒體課件,增加課堂教學的信息量,擴大科技人文的含金量,縱橫古今,打通多學科,拓寬學生的視野,將時代的活水引進傳統文化教學渠道,所授選修課程深為學生喜愛,每輪教學選修人數都近二百人。還在九十年代初,張靜秋同志即開始承擔南通市國小教師培訓中心(聯合國兒基會師資培訓項目單位)的教學任務,所任課程有現代漢語、大學語文、中外文學精讀、古代文學,所授課程的開考合格率一直名列前茅,2000年所授自考古代文學課程考試合格率名列全省第一。她還曾被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通師範學院聘用、借用,擔任現代漢語、明清小說研究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受到本科大學生歡迎。從教二十六年來,曾受江蘇省教委委託,參加專家講習團去西藏、山西等處講學;曾數十次向省內外同行介紹教學經驗,開設觀摩課。1996年,省教委在南通師範召開五年制師範課程論證會期間,張靜秋同志為與會專家開設了大專段古代文學課程中《晚明小品》的觀摩課,充分體現了五年制師範課程“科學性、學術性、人文性”有機結合的課程要求,受到專家一致好評;1999年國家教委師範司馬力司長來南通師範視察,她代表學校開設了題為《魏晉南北朝山水詩》的觀摩課,得到視察組領導、專家的讚賞。
張靜秋同志潛心教育教學研究,承擔的課題有: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九五”重點課題――《人格化師範教育研究》,為教學研究子課題負責人之一,此課題榮獲首屆江蘇省師範教育科研一等獎;為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五”重點課題《培養未來教師研究性教育實踐素質的探索》課題組成員之一,在課題中分工負責課題設計;為南通市教育科學規劃“十五”課題《高等院校國小教育專業建設研究》課題組成員之一,負責課程理論研究;撰寫的論文《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實踐》獲省師範教育研究會優秀教育科研論文二等獎。2001-2002年完成校級課題《陳繼儒研究》,撰寫的四篇論文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2003年承擔的校級課題《晚明小品作家研究》正在進行階段性研究之中。
自1994年獲得高級講師職稱以來,在《明清小說研究》(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文化月刊》(台灣)、《古典文學知識》及《南京師範大學學報》。《寧波大學學報》、《安慶師範學院學報》(均為社科版)等高校學報上發表學術論文十多篇;為湖北教育出版社《歷代哲理詩鑑賞辭典》學林出版社的《中華古詞觀止》撰寫賞析文章四十餘篇;參編五年制大專教材與獲獎教學研究論文約二十餘萬字。2004年五月,被邀請參加由北師大主編,人教社出版的高等院校國小教育專業系列《古代文學》教材的編寫工作,並擔任副主編。
主要論文目錄





1 《唐人小說之流亞 聊齋志異之嫡傳――略評<夜雨秋燈續錄>》 《明清小說研究》1997.2 8200字 中文核心期刊
2 《崔塗詩淺論》 《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3 5000字 省級
3 《幅短神遙 墨稀旨永――<幽夢影>略評》 《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6.9 4600字 省級
4 《放性行文繪浮世――陳繼儒文學研究之二》 《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2.3 6500字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5 《論晚明大山人陳繼儒的文化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中國文化月刊》2000.11 12000字 台灣
6 《晚明山人的文化風貌及文化建構》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2002.4 10000字 省級
7 《論晚明大山人陳繼儒的小品文創作成就》 《安慶師範學院學報》1999.5 9500字 省級
8 《民間的真相――<掛枝兒>》 《古典文學知識》1999.5 4500字 省級
9 《陳繼儒的文化性格及其成因》 《南通師範學院學報》2000.1 6600字 省級
10 《暢抒性靈 適意為美――屠隆文學批評一瞥》 《連雲港教育學院學報》2000.2 7000字 省級
11 《千古是非輸蝶夢 一輪風雨任漁舟――晚唐詩人崔塗詩管窺》 南通社會科學》1994.4 4500字 市級
12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實踐》 省教委、省教育學會論文評比二等獎 9000字 省級
13 《大力推進一三五工程 實現師範教育現代化》 省師教處揚州會議交流論文 5800字 省級
14 《蔣士銓“翩然說”辨析――對晚明山人的再認識》 漳州師範學院學報》2004.4 6000字 省級
15 《一曲生命美學的頌歌――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和傳奇<牡丹亭還魂記>比較》 《文史資料》2004.4 10000字 省級

主要著作目錄
出版日期 名 稱 及 內 容 提 要 出版、登載、獲獎或交流 獨立合作等
1994.12 為《歷代哲理詩鑑賞辭典》撰稿二萬七千餘字,共十九篇鑑賞文,對唐宋明清詩《汾陰行・李嶠》、《題弟侄書堂・杜荀鶴》、《賞春・羅鄴》、《感懷詩・杜牧》、《將赴草堂途中有作・杜甫》、《嘲少年・無名氏》、《水口行舟・朱熹》、《梅花・梅堯臣》、《擬寒山拾得二十首・王安石》、《黃精鹿・蘇軾》、《鸚鵡・方孝儒》、《秋風紈扇圖・唐寅》、《題張校理畫・高啟》、《吳王台・周履靖》、《戈陽道中次淡思韻・陶璉》、《山行口號・施閏章》、《湖上雜詩・袁枚》、《陽湖道中・張問陶》、《永州道上・趙翼》進行了賞析。 湖北教育出版社 獨立
1995.5 為中國古典文學觀止系列《詞觀止》撰稿一萬五千字,選明清女詞人徐小淑詞《漁家傲・板扇小隱清溪曲》、《楊柳枝・煙啼霧發玉珊珊》、《霜天曉角・雙巒斗碧》;徐燦詞《踏莎行・芳草才芽》、《唐多令・玉笛 清秋》、《永遇樂・無恙桃花》;顧春詞《早春怨・楊柳風斜》、《沁園春・點點星星》、《醉翁操・悠然長天》、《燭影搖紅・雪意沉沉》;吳藻詞《如夢令・燕子未隨春去》;秋瑾詞《鷓鴣天・祖國沉淪》、《昭君怨・恨煞回天無力》、《滿江紅・小住京華》;注釋評析,並附五位詞人小傳。 學林出版社 獨立
1996.5 為《中國古代文學》(五年制大專教材)編寫元明清部分,計十二萬字 開明出版社 獨立
1999.6 為《中國古代文學》(五年制大專教材修訂本)修訂元明清部分文稿,計四萬字。 開明出版社 獨立
2004年 擔任《古代文學》(大學專科小教專業教材)副主編,負責明清部分撰稿,約計十萬字。(在編) 人民教育出版社 獨立
1996年 面向未來的探索――培養專科程度國小教師的實踐與思考 蘇州大學出版社 參與撰寫
1997年 江蘇省五年制師範課程與學習手冊(撰寫國小教育專業課程方案及五年制師範預科階段部分文化知識課程使用普通高中教材的意見) 江蘇省教委編印 參與撰寫
1987.7 國小教師進修教材《語文基礎知識》(修訂本)語法部分。 江蘇教育出版社 獨立
1987.7 國小教師進修教材《語文基礎知識習題解答》語法部分。 江蘇教育出版社 獨立
1987.7 幼稚園教師進修教材《語文基礎知識》語法部分 上海教育出版社 獨立
1990年 三年制師範進修課教材《說話教程》第五章教育語言的訓練 江蘇教育出版社 獨立
1991年 為《全國報刊評論文選評》撰文《評<紅葉抒情讀後>》 文心出版社 獨立
1991年 為《國中精段評析》撰文《評小桔燈》、《評最後一課》 南京出版社 獨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