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際鵬

張際鵬

張際鵬,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別號雲輝,湖南醴陵人。陸軍大學甲級將官班第一期畢業。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姓 名: 張際鵬

學 籍: 黃埔軍校一期

字 號: 雲輝

黨 派: 中國國民黨

籍 貫: 湖南省醴陵

軍 銜: 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生 卒: 1904-1970

軍 職: 國民革命軍第一兵團副司令官兼新編第十四軍軍長

黃埔檔案

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

1923年冬到廣州,入大本營軍政部陸軍講武學校學習。 1924年秋該校併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編入第六隊學習。

畢業後,歷任黃埔軍校教導一團排、連長,軍校入伍生團隊長、區隊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二師營附、團長、教導大隊大隊長。

參加兩次東征與北伐戰爭。

後任第八十三師二四七旅副旅長,第十四軍獨立第五旅旅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十四軍八十五師參謀長、副師長、師長。

1944年3月任第三十六集團軍第十四軍軍長,授陸軍少將。

先後參加徐州會戰、武漢會戰及中條山會戰。

1946年起任中央訓練團將官班第一大隊第二中隊中隊長,國防部第十一和第五戰地視察組中將組長,第一兵團副司令官兼新編第十四軍軍長。

國民黨將軍 國民黨將軍

1949年秋隨程潛等在湖南起義。之後率家逃到香港,住在九龍山林道一座樓上。他因為當軍長的時間不長,捲逃到香港的錢也不很多。到香港後,他準備再逃台灣,可是台灣拒絕他,不批准他的入境證。他只得躲在香港了。 他子女很多,自己又好打麻將,賭撲克,這樣坐吃山空,不到兩年就把所帶的錢花得差不多了。因為現狀不能維持,他只好遷到九龍郊區元朗附近鄉下去住。這時他的大女兒嫁給香港一個小說作家,幸得女兒接濟,才能勉強維持下去。張際鵬日漸窮途潦倒,他的子女都沒有讀書,甚至弄到衣履不周,三餐不繼。他本人長吁短嘆,深為懊喪,一再乞求台灣收容。聽說他寫了很多信給台灣的“國防部”次長袁守謙,也就是他的黃埔一期同學,讓他向蔣介石求情。最後得到蔣的允許,張際鵬才於1955年6月率他全家逃往了台灣。

個人履歷

張際鵬(1906—1970)

生於1906年9月17日(清光緒三十二年七月二十九)。湖南醴陵人,字雲揮。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步兵科、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

1925年2月軍校畢業後歷任軍校教導第1團、國民革命軍第2師中下級軍官。

1931年12月升任第83師(師長蔣伏生)參謀處中校參謀。

1933年7月升任第83師(師長劉戡)第247旅(旅長李楚瀛)上校副旅長。

1935年5月18日敘任陸軍步兵中校。10月調任補充團上校團長。

1936年9月調任天門團管區徵募事務處上校主任。10月改任天門團管區少將司令。

1937年5月6日晉任陸軍步兵上校。

1938年5月調任第83師(師長陳武)第247旅(轄兩團)少將旅長。

1939年3月調任第83師少將步兵指揮官。

1940年12月調升第85師(師長谷熹)少將副師長。

1941年8月1日升任第85師(轄三團)中將師長。

1943年3月14日升任第14軍(轄第第83師、第85師、第94師)中將軍長。8月19日晉任陸軍少將。

1944年10月帶職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學習。

1945年1月陸大畢業後仍任原職。2月8日調任中央訓練團重慶軍官總隊(總隊長彭善)中將總隊附。5月9日獲頒三等雲麾勳章。9月1日調任軍政部(部長陳誠)第1軍官總隊(總隊長潘佑強)中將總隊附。

1946年5月入中央訓練團將官班受訓。

1947年11月派任國民政府主席特派戰地視察第11組中將組長。

1948年1月1日獲頒四等寶鼎勳章。5月所部改稱總統特派戰地視察第11組,仍任中將組長。

1949年1月調任第14軍(轄第10師、第85師)中將軍長。6月10日升任第1兵團(兼司令官陳明仁)中將副司令官。8月4日隨部在湖南長沙參加起義。9月移居香港。

1955年6月移居台灣。

1970年在台灣台北病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