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邦煒

張邦煒,男,1940年生,四川省江安縣人。1961年蘭州大學歷史系畢業,1964年西北師大歷史系研究生畢業。曾任西藏人民廣播電台編輯,四川師大歷史系教授、四川省政協常委、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

張邦煒教授簡歷及史學著述目錄
一、簡歷
張邦煒,男,1940年4月生,四川省江安縣人。1961年蘭州大學歷史系畢業,1964年西北師大歷史系研究生畢業。1965年至1980年,任西藏人民廣播電台編輯。1980年,奉調返川,到四川師大任教。曾任四川師大歷史系教授、四川省政協常委、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出版個人學術專著《婚姻與社會•宋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宋代皇親與政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中國封建王朝興亡史•兩宋卷》(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合著《遼宋西夏金社會生活史》(與朱瑞熙、劉復生、蔡崇榜、王曾瑜等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宋代婚姻家族史論》(人民出版社,2003年),《宋代政治文化史論》(人民出版社,2005年),《宋代文豪與巴蜀旅遊》(與吳其付等合著,巴蜀書社,2007年),發表歷史論文70多篇,分別刊載於《歷史研究》、《未定稿》、《中國史研究》、《光明日報•史學》、《新華文摘》、台灣《新史學》、《大陸雜誌》、《思與言》、日本《中國史學》等刊物。獲四川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一次、三等獎三次,中國圖書獎(合著)一次,1990年獲四川省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獎,並評為四川省優秀教師,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成都市錦江區第一屆人大代表、常委,四川省政協第七屆委員,第八、九屆委員、常委。

二、著述目錄
(一)專著
1、《婚姻與社會:宋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990年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評介:
1、趙葆寓:《開拓宋史研究的新領域》,載《中國社會科學》1990年第5期。
2、黃寬重:《書評:張邦煒著〈婚姻與社會•宋代〉》,載《新史學》第5卷第1期,1991年3月;又載《宋史叢論》,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3年版。
3、蕭建新:《近年來宋代婚姻研究述評》,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4年第1期。
4、余貴林、楊明:《開拓宋史研究的新領域—-讀《婚姻與社會(宋代)有感》,載《宋史研究通訊》1991年第1期。
5、魏明孔;《一幅多彩的宋代社會生活圖》,載《蘭州晚報》1991年2月25日
6。《宋代婦女再嫁多》,載《文摘報》1989年12月12日《學林》版。
7、《宋代婦女再嫁多》,載《北京日報》1990年3月18日
2、《宋代皇親與政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1994年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評介:
1、游彪:《〈宋代皇親與政治〉評介》,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4年第10期。
2、苗書梅:《〈宋代皇親與政治〉評介》,載《宋史研究通訊》1994年第1期。
3.、馮漢鏞:《〈宋代皇親與政治〉書後》,載《文史雜誌》1994年第4期。
4、陳乾康:《評〈宋代皇親與政治〉》,載《天府新論》1994年第3期。
5、《張邦煒〈宋代皇親與政治〉》,載《文摘報》1994年3月20日《學林》版。
6、《〈宋代皇親與政治〉引起學術界關注》,載《四川日報》1994年5月14日
7、胡小鵬:《〈宋代皇親與政治〉評介》,《甘肅社會科學》1995年第3期。
3、《中國封建王朝史•兩宋卷》,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998年再版。1998年獲第十一屆中國圖書獎。
評介:
1、歐薇薇:《〈中國封建王朝興亡史〉出版》,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年第1期。
2、石公:《〈中國封建王朝興亡史〉出版》,載《四川文物》1997年年第1期。
3、李治亭:《圖書評論:中國史研究的重要開拓――〈中國封建王朝興亡史〉》,載《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4、《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與朱瑞熙、劉復生、蔡崇榜、王曾瑜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版,2000年再版。2000年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科研成果二等獎。
評介:
1、關樹東:《一部描述民族歷史風俗的佳作――讀〈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載《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1999年第2期。
2、陳國燦:《〈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評介》,載《中國史研究動態》1999年第11期
5、《宋代婚姻家族史論》,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評介:
1、吳其付、盧俊勇:《宋史研究軌跡的映射――〈宋代婚姻家族史論〉讀後》,載《中華文史論壇》2004年第3期。
2、韋兵:《從婚姻家族看唐宋之變》,載《中國圖書評論》2006年第2期。
6、《宋代政治文化史論》,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評介:
1、米蘭:《撥開春秋筆法的迷霧》,載《南方都市報》2005年12月5日。
2、路育松:《書苑擷英•張邦煒著〈宋代政治文化史論〉》,載中華書局《書品》2006年第2期。
7、《宋代文豪與巴蜀旅遊》(與吳其付、宋雪茜、陳盈潔、盧俊勇合著),巴蜀書社2007年。

(二)論文
1、《論宋代的官田》,載《甘肅師大學報》1962年第4期。
2、《關於宋代客戶的身份問題》,載《光明日報》1965年8月11日《史學》。
3、《評李秀成及其〈自述〉》,與蔣中禮等合作,載《甘肅省歷史學會論文集》,1965年。
4、《北宋賦重役輕說》,載《四川師院學報》1980年第2期。
5、《租佃關係在北宋的發展》,載《甘肅師大學報》1980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史》1980年第3期全文轉載)
6、《租佃關係與北宋社會》,載《甘肅師大學報》1980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史》1981年第2期全文轉載)
7、《論北宋“取士不問家世”》,載《四川師院學報》1982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史》1982年第11期全文轉載)
8、《中國封建時代的家庭制度》,載《四川師院學報》1983年第3期。
9、《論宋代國子學向太學的轉化》(與朱瑞熙合著),載鄧廣銘、酈家駒等主編《宋史研究論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0、《唐代學校的盛衰》,載《四川師院學報》1984年第2期。
11、《宋代發展海外貿易的措施》,載《國內經濟管理》1985年第32期。
12、《宋代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載《國內經濟管理》1985年第33期。
13、《試論宋代“婚姻不問閥閱”》,載《歷史研究》1985年第6期。1986年獲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科研成果三等獎。(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86年第2期全文轉載)
14、《宋代官吏經濟違法問題考察》,載《社會科學研究》1986年第1期。(《新華文摘》1986年第5期全文轉載)
15、《略論唐代科舉制度的不成熟性》,載中國唐史學會編《唐史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16、《宋代禁止官吏經商始於何時》,載《中國史研究》1986年第4期。
17、《宋代避親避籍制度述評》,載《四川師大學報》1986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86年第2期全文轉載)
18、《宋神宗的重祿法》,載《歷史知識》1986年第3期。
19、《宋代的“榜下擇婿”之風》,載《未定稿》1987年第4期。
20、《宋代四川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與賈大泉合著),載孫毓棠等主編《平準學刊》第2輯,中國商業出版社1987年版;又載《西南師大學報》1989年第2期。
21、《宋代官商剖析》,《學習與實踐》1987年第3期。
22、《宋代婦女再嫁問題探討》,載鄧廣銘、徐規等主編《宋史研究論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又載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史論集》3集,台灣稻香出版社1993年版。
23、《宋代“省官益俸”的構想及其實踐》,載《四川師大學報》1987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87年第2期全文轉載)
24、《范仲淹的晚節》,載《歷史知識》1987年第3期。
25、《論宋代“無內亂”》,載《四川師大學報》1988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88年第2期全文轉載)
26、《宋代對宗室的防範》,載《北京師院學報》1988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88年第3期全文轉載)
27、《宋代的虧心漢》,載《歷史知識》1988年第3期。
28、《宋朝的“待外戚之法”》,載鄧廣銘等主編《宋史研究論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089年版。
 29、《兩宋時期的社會流動》,載《四川師大學報》1989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89年第5期全文轉載)
30、《宋代婚姻制度的種種特色》,載《社會科學研究》1989年第3期。
31、《唐代的異輩婚》,載《成都大學學報》1989年第3期。
32、《宋代的公主》,載台北《思與言》雜誌第28卷第1期,1991年3月;又載《天府新論》1990年第1期。
33、《韓侂胄平議》,載《四川師大學報》1991年第2期。
34、《宋孝宗簡論》,載《天府新論》1991年第3期。
35、《宋代文化的相對普及》,載北大古文獻所、川大古籍所編《國際宋史研究論文集》,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
36、《北宋宦官問題辨析》,載鄧廣銘等主編《國際宋史研討會論文集》,河北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又載《四川師大學報》1993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93年第3期全文轉載)
37、《宋代的神童》,載《文史雜誌》1991年第6期。
38、《宋代伎術官研究》(與余貴林合著),載台北《大陸雜誌》第83卷第1、2期,1991年7、8月。
39、《南宋宦官權勢的削弱》,載《中州學刊》1992年第3期。
40、《吳曦之叛原因何在》,載《天府新論》1992年第5期。
41、《宋真宗劉皇后其人其事》,載鄧廣銘、王雲海主編《宋史研究論文集》,河南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42、《兩宋無內朝論》,載《河北學刊》199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史(二)》1994年3第期全文轉載)
43、《宋代鹽泉蘇氏剖析》,載台北《新史學》第5卷第1期,1994年3月。
44、《論宋代的皇權和相權》,載《四川師大學報》1994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中國古代史(二)》1994年第6期全文轉載)
45、《兩宋火葬何以蔚然成風》,載《四川師大學報》1995年第2期。
46、《兩宋時期的義冢制度》,載《天府新論》1995年第5期。
47、《宋代喪葬習俗舉隅》,《第二屆宋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中國文化大學,1996年3月。
48、《兩宋時期的喪葬陋俗》,載《四川師大學報》1997年第3期。
49、《遼宋西夏金時期少數民族的喪葬習俗》,載《四川大學學報》1997年第4期。
50.《兩宋婦女的歷史貢獻》,載《社會科學研究》.1997年第6期。
51、《宋元時期的仁壽—崇仁虞氏家族研究》,《中國近世家族與社會研討會論文集》,中研院史語所出版品編輯委員會主編,台北1998年6月。
52、《遼宋西夏金時期少數民族的婚姻制度與習俗》,載《社會科學研究》1998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1999年第1期全文轉載)
53、《遼宋西夏金時期少數民族婦女的生活》,載《四川師範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54、《北宋亡國的緣由》,載《西南民族學院學報》第20卷《歷史•旅遊專輯》,1999年10月。
55、《北宋亡國與權力膨脹》,載《天府新論》2000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00年第3期全文轉載)
56、《論北宋晚期的士風》,載《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57、《靖康內訌解析》,載《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01年第3期全文轉載)
58、《宋徽宗角色錯位的由來》,載《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1期。
59、《關於建中之政》,載《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第6期。
60、《兩宋時期的性問題》,載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編《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8月版。
61、《宋徽宗初年的政爭》,載《西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04年第2期全文轉載)
62、《范成大治蜀述論》(與陳盈潔合著),載《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又載李大明主編《巴蜀文學與文化研究》,商務印書館2005年版。
63、《論北宋前期的都部署問題》(與杜桂英合著),載《四川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05年第3期全文轉載)
64、《所見四川旅遊資源》(與陳盈潔合著),姜錫東、李華瑞主編《宋史研究論叢》第7輯,河北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65、《黃庭堅梓州路遺蹟考述》,載北大古文獻研究中心等主辦《宋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列印本,2006年8月,待出版)
66、《瞻前顧後看宋代》,《河北學刊》2006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人大複印資料《宋遼金元史》2007年第1期全文轉載)
67、《澶淵之功數第三——北宋樞相王繼英事跡述略》,載張希清、田浩等主編《澶淵之盟新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8、《關於趙抃治蜀》,載《鄧廣銘教授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487-502頁。

(三)工具書
1、《鈔法》,載張友漁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84年版。
2、《封建家庭制度》,載《中國大百科全書•法學卷》。
3、《避暑錄話》等辭條,載鄧廣銘、程應鏐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宋史》,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年版。
4、《唐慎微》等辭條,鄭天挺等載主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

(四)史學雜著
1、《宋遼金史研究的新成果—第5冊評介》(與賈大泉合著),載《光明日報》1983年10月12日《史學》;又載《求精》第51期,1984年3月20日。
2、《開展宋代文化史研究的必要與可能》,載《宋史研究通訊》第3期,1985年4月。
 3、《評》,載《社會科學研究》1985年第6期。
4、《中國近十年來的宋史研究》,載日本《中國史學》第1卷,1991年10月。
5、《嘉惠學界,流傳久遠——〈全宋文〉評介》,載《中國典籍與文化》1992年第2期
6、《評〈宋朝階級結構〉》,《宋史研究通訊》1996年第1期。
7、《讀〈四川商檢志〉》,《巴蜀史志》1996年第3期。
8、《風範永存——緬懷鄧廣銘先生》,載《仰止集》,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9、《讀〈吳天墀文史存稿〉》,載《西南民族學院學報》第20卷《歷史•旅遊專輯》,1999年10月;又載《宋史研究通訊》1999年第2期。
10、《西行萬里到拉薩》,載西藏人民廣播電台編《走向輝煌》,西藏人民出版社2004年6月版,第63-68頁。
11、《在體驗中領悟政協》,載四川省政協辦公廳編《情傾政協五十年》,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版。
12、《振奮•鬱悶•喜悅――張安國同志建國後的工作和生活》(執筆,署名陸嵐、沙禹),載《江安文史資料選輯第10輯•歷代名人與江安續編》,2006年。
13、《蒙老叫我讀〈文鑒〉》,載蒙默編《蒙文通學記(增訂本)》,三聯書店2006年版。
14、《成都市舊街道名、舊地名的文化內涵》,載四川省政協文史委編《四川文史資料選輯》第49輯。
15、《黃寬重〈宋代的家族與社會〉讀後》,《歷史研究》2007年第2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