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遲

張遲

“大寫意是傳統中國繪畫的靈魂;抽象是繪畫藝術的靈魂。”——張遲

張遲簡介

張遲,字頓之,號倦琴齋主人、鈍翁、遲人。北京人。

自幼生長於琉璃廠古文化街,耳濡目染,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結下不解之緣。多年從事藝術創作與教學工作,並對中國現代書法和繪畫的現狀及發展趨勢進行了若干年深入學習和探索。
現任北京瀚初書畫院院長等職。

張遲自述

關於藝術

中國的書法、繪畫和篆刻,迥異於其他民族的繪畫藝術語言,有著自己獨特的宇宙觀。在二十世紀的一百年中,文化藝術發生了空前激變,產生了眾多流派。當代中國在繪畫、書法、篆刻藝術的變革上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而我的藝術追求更著力於站在傳統視角上謀求發展。
科技發展至今,形式的表現已達到四維時空,而已經延續了上千年的二維平面繪畫,它存在的意義和今後的發展方向一直是我苦苦思索的命題。它今後的路在何方,或者是否將失去其存在的意義,一度讓我陷入迷茫。但是,作為一個畫家,我更希望解決好當下繪畫語言發展方向的問題。
中國的大寫意繪畫是古代中國繪畫發展的巔峰。回眸梁楷、徐渭、八大、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寫意巨匠,我常常膜拜於他們的大作前,恨不能為其理紙研墨。而當今,林風眠、吳冠中等前輩的探索與嘗試,更是讓我敬佩不已。
但我真正希望去探索的,是如何讓中國繪畫的傳統程式產生更大的改觀。目前,我的繪畫作品初步嘗試在傳統的繪畫構圖和技法上有所探尋,同時又不想捨棄“書畫同源”的文化積澱。

關於聯展作品

此次參展作品均為初次公開展示,除一幅書法意向作品外,主要致力於傳統寫意的表現形式。三幅花鳥作品,力求打破傳統氣息,但用筆盡意寫出,使其不失傳統大寫意的筆墨追求;一幅人物作品,用了素描的構圖和書法的用筆,而更著力於其大寫意的結構表現;兩幅山水作品,儘量脫開前人藩籬,創我個人風貌。只一幅傳統書法,也儘量做到抒發性情。而在全部八幅作品的印章上,我則初步表達了自己的藝術追求。
在此次展示作品的安排上,定主題為“無疆之生”,並使表達內容儘量貼近主題。其中,七幅作品呈上升之勢,一幅為墜落之勢,穿插於其中,隱喻著世間萬物生生不息。擺放順序亦以畫面份量輕重相間隔,從而體現出其內在的節奏和韻律,使觀者心中為之一震,遂隨畫境之不同而能浮想聯翩。
以上所述,僅個人冒昧之言。懇請眾方家不吝賜教

張遲藝術活動

- 2010年2月,註冊成立北京瀚初書畫院,任院長。致力於中國傳統與現代書畫藝術的推介、研究及教學。

- 2011年10月,加入民革北京中山書畫社。

- 2011年11月26日-30日,參加“丹青逸情”北京中山書畫社七人書畫聯展(於民革中央禮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