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載哲學的系統分析

程著可以視為以張載哲學為唯物主義一派所有論著中學術性比較突出的研究成果。 1982年,張先生擔任中國哲學史專業博導,取陳來、劉笑敢兩位博士生。 在先生的教誨下,這些學生大多已成為中國哲學史研究中的佼佼者。

內容介紹

本書繼承和發揮了乃師張岱年的相關研究成果,從而使該派的觀點更加深化、細化和系統化。該書在範疇分析的基礎上引入了系統分析的方法,對張載哲學體系的三個主要部分亦即天道論、人道論、認識修養學說之間的統一關係,作了比較嚴密的說明。在使用新方法的基礎上,程著提出以“一元二重化”為張載的唯物主義自然觀定性(第11頁);此外,還第一次提出,在張載哲學知識論三階段中,“誠明所知”與“德性所知”有別,前者是後者的高級階段,這是很有價值的新識見。程著可以視為以張載哲學為唯物主義一派所有論著中學術性比較突出的研究成果。

作者介紹

1978年,北京大學開始重新招收中國哲學史碩士研究生,張岱年先生主持考試,錄取了程宜山、王德有、劉笑敢、陳來、吳瓊等10位清俊之才。
1982年,張先生擔任中國哲學史專業博導,取陳來、劉笑敢兩位博士生。在先生的教誨下,這些學生大多已成為中國哲學史研究中的佼佼者。程宜山是張先生的弟子之一,他好學深思,對先生的思想深知其意,畢業後立志承繼先生的衣缽,發揮擴充先生的思想,在文化綜合創新的研究方面師生共同做了大量工作。先生對程宜山也抱有厚望,可惜他英年早逝。在追悼會上,八十多歲的張先生灑淚送別愛如子侄的得意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