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張賓的父親張瑤是中山太守。張賓從小好學,閱讀了很多經史。年輕時就雄心大志,對兄弟說:“我自認為智謀不遜色於張良,只是沒遇到漢高祖而已。”後來他擔任中丘王帳下都督,不得志,因病免官。
投奔石勒
永嘉之亂後,中原大亂。當時的石勒是漢國主劉淵手下的一員將領。張賓慧眼識人,對他的親屬說:“我見到的將領很多,只有胡將軍( 註:石勒是胡人,故張賓稱其為胡將軍)可以跟他一起成就大事。”隨後,他投奔石勒帳下做謀士,起初不得重用。
永嘉四年(310年),石勒進軍江、漢,並打算長期據守。張賓不同意,希望石勒北還。石勒沒有接受張賓的意見。結果,石勒軍中缺糧,遭到王導所率領的晉軍攻擊,損失慘重。石勒只得採納張賓的建議北還。
永嘉五年(311年)正月,石勒率軍北上渡過沔水,攻占新蔡,進攻許昌,給晉軍很大打擊。自此之後,石勒對張賓言聽計從,張賓成為頭號謀士。
計除王彌
當時,石勒希望在擴張自己的勢力,面對著漢趙國另一位大將王彌的挑戰。當石勒活捉了晉朝雍州刺史苟晞後,王彌寫信給石勒,說:“明公擒獲苟晞卻赦免他,真是太神奇了!讓苟晞和我在明公左右效力,天下不足為慮。”石勒看出王彌的用意是麻痹自己,向張賓問策。張賓勸石勒必須迅速剷除王彌,可以先引誘他,然後再加以消滅。石勒接受了他的建議。
王彌軍與晉軍劉瑞相持,形勢危急。當時,石勒正在進攻陳午,但還沒有攻下。王彌請求石勒增援,石勒不想答應。張賓說:“明公常擔心沒有機會算計王彌,今天是機會把他交給我們了。陳午這小賊,有什麼威脅?王彌是人傑,一定會成為我們的禍害!”石勒聽從張賓的建議,親自率軍支援,擊敗晉軍,斬劉瑞。王彌很高興,認為石勒是可靠的盟友,不再懷疑他。
後來,石勒請王彌赴宴,王彌不顧部屬勸阻,貿然前往。席間,石勒發伏兵殺王彌,又兼併其部眾。石勒表奏漢國皇帝劉聰,稱王彌系因叛逆被殺。劉聰雖然生氣,但也無可奈何,只得又加封其為鎮東大將軍,督並、幽二州諸軍事,領并州刺史。石勒自此實力日增。
臨危獻計
永嘉六年(312年)二月,石勒軍準備南攻建業。鎮守建業的司馬睿會集江南兵力於壽春,派揚威將軍紀瞻都督諸軍以防禦石勒。當時江淮地區連降大雨,漢國軍因飢餓和疾病,死傷慘重,軍情十分緊急。
石勒召集部下商議對策,右長史刁膺主張投降後待晉軍南撤伺機而動,石勒當然不答應。夔安、孔萇、支雄等人都向石勒提出建議,石勒都不滿意。最後,石勒問張賓:“你看應該怎么辦呢?”張賓說:“將軍攻陷帝都,囚執天子,殺害王侯,妻略妃主,擢將軍之發不足以數將軍之罪,奈何復還相臣奉乎!去年誅王彌之後,不宜於此建設。天降霖雨方數百里中,示將軍不應留也。鄴有三台( 即 銅雀台 、 金虎台 、 冰井台 )之固,西接平陽,四塞山河,有喉衿之勢,宜北徙據之。伐叛懷服,河朔既定,莫有處將軍之右者。晉之保壽春,懼將軍之往擊爾,今卒聞回軍,必欣於敵去,未遑奇兵掎擊也。輜重逕從北道,大軍向壽春,輜重既過,大軍徐回,何懼進退無地乎。”
張賓的這個劃策看似簡單,實際對石勒軍的戰略決策非常重要。張賓首先駁斥了投降的可能性,指出石勒是西晉滅亡的罪魁禍首,投降絕對不會受到原諒。其次,張賓指出石勒的應該把發展重點放在華北,特別是重鎮鄴城。另外,張賓認為晉軍只求自保,不會追擊,所以可以安全撤退。石勒接受了張賓的計畫,率軍北還,並把重點放在經營北方。從此,之前專打游擊戰的石勒開始有一塊穩定的根據地,開始平穩發展。
後來,石勒責備主張投降的刁膺,並將刁膺降為將軍,遷張賓為右長史,加中壘將軍,號曰“右侯”。
攻滅王浚
石勒實力擴張後,他面對又一個強敵,就是晉幽州刺史王浚。王浚派了段氏鮮卑軍團段匹磾、段文鴦、段末柸等人共5萬人進攻石勒的根據地襄國。段氏軍團非常強悍,石勒陷入被動。石勒對部下提出強行突圍的建議,卻被部下否決,石勒的部下都主張固守疲敵。無奈,石勒向張賓問計,張賓不同意固守疲敵。張賓指出,敵軍看到我軍不出戰,一定會懈怠,敵軍的戰鬥力主要依靠段末柸。如果挖暗門20餘道,趁敵軍攻城時偷襲段末柸,將其俘虜,剩下的敵人就不足為懼了。石勒依計行事,結果俘虜段末柸,敵軍士氣崩潰,兵敗如山倒,石勒軍取得大勝。石勒放還段末坯,並且與段氏結盟。從此,王浚勢力日衰。
當時,王浚十分驕傲,奢縱淫虐。石勒想吞併他,便向張賓問策。張賓指出:王浚表面上是晉朝將領,實際有篡逆之心,希望得到石勒的支持。不如先向他稱臣,讓他失去戒備,再趁機偷襲。石勒接受了張賓的計謀,向王浚獻厚禮,表示擁戴其稱帝。永嘉二年(314年),石勒打算開始行動,於是先隱藏自己的精銳兵力,然後假稱自己將於三月中旬親自去幽州勸王浚稱帝。於是,王浚更加驕傲,不再戒備石勒。
二月,石勒開始偷襲幽州的計畫。軍隊到柏人縣時,怕劉琨及鮮卑、烏桓舉兵相攻,駐兵不進。張賓說:“偷襲敵國,應該出其不意。這幾天軍隊沒有行動,難道是害怕三方的威脅嗎?”石勒說:“對啊,可該怎么辦呢?”張賓說:“王浚占據幽州,只是仰仗三部。現在都背叛成了仇敵,他沒有外援來抵抗我們。幽州饑荒,人只能吃素,眾叛親離,部隊非常弱小,這是裡面沒有強兵來防禦我們。如果我們大軍在城外,敵軍必然土崩瓦解。現在雖然三方有威脅,將軍還是可以懸軍千里征討幽州。用輕騎兵往返,不會超過兩旬的時間。就算三方有動作,我們也很快可以回來。現在應該立即出擊不必遲延。況且劉琨、王浚雖然都是晉朝將領,實際上是仇敵。如果寫信給於劉琨,送人質請和。劉琨必然很高興得到我們的支持,樂於看到王浚的滅亡,肯定不會救援王浚來偷襲我們的。”石勒說:“我不能了斷的,右侯已經替我了斷了,還有什麼可疑惑的呢?”於是石勒派使者送信與劉琨,劉琨果然不但不幫助王浚,且給予石勒以進軍的便利。
三月,石勒軍至易水時,王浚仍毫無戒備。石勒到達薊城後,先驅牛羊數千頭入城,塞住街巷,聲言獻禮,使幽州兵不能出戰,鏇即率眾入城,殺幽州兵萬餘人,俘虜幽州刺史王浚,將其斬首。此戰,石勒用極小代價一舉奪取幽州,張賓功不可沒。自此,石勒勢不可擋。
功勳卓著
太興二年(319年),張賓與石虎等人見時機已成熟,便一起請石勒正式稱帝。十一月,石勒接受了這個建議,即位稱王,建立後趙。張賓被加封為大執法,掌管朝政。石勒稱其為右侯,從不直呼其名,足可見石勒對張賓信用之深。
永昌元年(322年),張賓去世,石勒追贈張賓為散騎常侍、右光祿大夫、儀同三司,謚曰景。下葬時,石勒流著淚對左右說:“是老天不讓我的大事成功嗎?為什麼要讓右侯這么快離開我啊?”
張賓死後,石勒與其他謀臣如徐光、程遐議事時有所不合,石勒嘆道:“右侯舍我而去,讓我和這些人共謀大事,這不是太殘酷了嗎?”
人物成就
張賓為石勒首席謀士,獻計助石勒伏殺王彌、經略河北、攻滅王浚,為石勒的霸業做出極大貢獻。
歷史評價
石勒:天欲不成吾事邪,何奪吾右侯之早也!
房玄齡:機不虛發,算無遺策,成勒之基業,皆賓之勛也。
朱敬則:神人無功,達人無跡。張子房元機孤映,清識獨流。踐若發機,應同急箭;優遊澹泊,神交太虛,非諸人所及也。至若陳平、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田豐、沮授、崔浩、張賓等,可謂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爰自秦漢,訖於周隋。
蘇圖元:張賓崔浩,曾施神國之謀。荀彧田豐,亦運制勝之策。
墓址
張賓墓的遺蹟有二處,即內丘縣鐵頂墓和南和縣張賓墓。
1.內邱鐵頂墓
內邱鐵頂墓,在內丘縣城南,相距十二里,鐵頂墓村東側,西依京廣鐵路,墓主是後趙右侯張賓,相傳墓頂用鐵汁封灌,故曰“鐵頂墓”,現今墓高4米,南北長52米,東西寬43米,上有44棵古柏,四季青翠,村以此名。墓主張賓未投靠石勒前,曾在中丘(今內邱西約20里)王司馬弘帳前任都督,有政績,深受中丘人敬重,死後中丘人可能葬其衣冠為墓,曰衣冠冢,具體如何有待進一步考證。
2.南和張賓墓
南和張賓墓,位於南和縣西十二里張相村東南,原墓呈長方形,南北長40米,東西寬30米,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張賓墓原有封土和墓碑,在1956年全國第一次文物普查時確認為張賓墓,並被列為邢台地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惜1965年時張賓墓封土被挖與地平,墓碑移作均濟閘砌牆,殘留文字“勒親臨哭之,張賓,張賓!天何喪其早也!.....”清晰可讀。在挖土時出土大量紅砂石殘片,據考察是建墓時留下的石料殘片,墓室還在深處,有待進一步挖掘考察。
文學形象
在明代小說《續三國演義》中,張賓是蜀漢大將張飛的孫子,得到諸葛亮及姜維的真傳。蜀國滅亡後,與劉淵(在該書中實為化名逃出的劉備之孫)、石勒(在該書中為趙雲之孫)等共圖復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