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靜

張行靜

張行靜(1900一1929)字景壁,湖北黃安(今紅安)趙河張必貴村人。張行靜在年幼時隨祖父讀書,後入縣高等國小,1923年畢業,同年參加革命,在董必武創辦的武漢中學讀書,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擔任縣農協執行委員,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隨後在天津、湖南等地開展革命活動。1929年經河口返鄉參加武裝鬥爭時被捕入獄,英勇犧牲。獄中留有鏗鏘遺詩:“人生一世萬千差,繼承光榮革命家,死不投降當叛逆,願隨先烈葬黃花”。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張行靜1923年進入董必武、陳譚秋創辦的武漢中學讀書,該校是湖北地區傳播馬列主義和黨的活動的重要基地。由於他聰明好學,如饑似渴的閱讀了大量馬列著作和進步書刊,思想進步很快。一天,他從董必武那裡獲得一本《共產黨宣言》,如獲至寶,立即蓋上自己的印章。從此他手不釋卷,閱讀起來總是廢寢忘食。他帶著濃厚的興趣,精心研讀了一遍又一遍,書中留有很多他閱讀時做的圈圈點點的著重記號,他還邊研讀邊思考,寫下了萬餘字的讀書筆記。

在馬列主義的薰陶和董必武的教育與培養下,張行靜在入校的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黨的忠實信徒,成為學生中黨的主要活動分子之一。1926年張行靜從武漢中學畢業,帶著《共產黨宣言》,帶著董老期望,帶著理想回到了家鄉。

張行靜從董必武那裡獲得了《共產黨宣言》這本寶貴文獻,並將它帶回了黃安,傳遞給家鄉的父老鄉親,這本《共產黨宣言》歷經滄桑,見證了中國革命,見證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壯志豪情,書的主人革命意志堅定,臨死不屈。該書被國家文物專家確定為一級革命文物,紅安博物館將其作為革命文物的鎮館之寶。許多地方前來複製展出,以教育後代。

1925年張行靜回鄉後,在黃安第二國民國小任教。他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在七里區楊山、柳林、福德等地進行革命活動。他首先在家鄉創辦了一所平民夜校,他自編教材,組織農民學習,用深入淺出的道理,講解《共產黨宣言》的內容,宣傳中國共產黨的主張,以及農民革命的基本內容,在教育人們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勢力時,他舉例說:“中國象塊肥肉帝國主義總想瓜分,我們要打倒帝國主義。”馬列主義猶如春風吹進了閉塞的山村。

為了使農民進一步的覺醒,張行靜蒐集了當地豪紳地主欺壓農民的典型材料,編寫、導演了兩台“文明戲”,以形象、具體、生動的事例,揭露反動統治的猙獰面目,傾訴勞動人民的痛苦。這種形式對於宣傳發動農民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

1926年冬,在張行靜的宣傳和領導下,河漢鄉建立了黨支部和農民協會,農民運動如火如荼。

1927年春,張行靜調動到國民黨黃安縣黨部,參加了黃安農民自衛軍的組建工作。不久,升任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他率領農民自衛軍執行多次重要任務,一是捉拿了黃安縣議會會長李介仁等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二是赴縣北楊山、周七家、阮家店一帶抗擊河南光山南下的反動“紅槍會”匪,三是參加抗擊西寨會反動武裝鬥爭。他還作為縣農協代表,參加了鄂豫邊界之黃安、麻城、光山聯合召開的“三縣和平會議”與到會人員一道起草了以“三縣共同拿辦土豪劣紳”為主要內容的十一條協定,為發展當地的武裝鬥爭和農民運動作出了重要貢獻。

黨的八七會議傳到黃安後,張行靜負責組織河漢鄉防務委員會,率領鄉親舉行了武裝暴動,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

1927年12月,國民黨十二軍向黃麻起義地區發起瘋狂進攻,張行靜被列為懸賞通緝的共產黨員之一,敵人稱“有人捉到張行靜,一兩骨頭,一兩金,有人秘報張行靜管他一生不受貧。”此時,黨決定一批幹部轉入地下,以保存黨的力量,張行靜遵照上級指示,先後轉移到天津、湖南等地秘密從事革命活動,轉移前他將《共產黨宣言》交給黨員張行旺保管。

英勇就義

1929年3月,張行靜根據指示,回鄉參加武裝鬥爭,不料,經河口曾家灣時被“清鄉團”逮捕,敵人將他押送黃安縣城監獄。

在獄中,敵人採用軟硬兼施的辦法,首先備以豐盛酒席,並許以高官厚祿,企圖動搖張行靜的革命意志。張行靜以一身正氣,怒斥國民黨罪行。一招不成,敵人又改用重刑拷打,威逼他退出共產黨,寫下“辟共論”,張行靜猶如一尊鐵骨豪不畏懼,他挺著胸,慷慨激昂地說:“老子生是革命人,死是革命鬼,怕死不革命,要我退黨,痴心妄想。”一遍一遍的審訊,一次又一次的酷刑,張行靜絲毫沒有屈服。

從這首遺詩中我們可以看出他鋼鐵般的意志。

人生一世萬千差,繼承光榮革命家,死不投降當叛逆,願隨先烈葬黃花。

5月18日清晨,劍子手還要作最後一次審訊,令他在赴刑場前作最後一次回答。張行靜拖著沉重的腳鐐,舉起緊銬的雙手,振了振傷痕累累的身軀,大聲說:“我回答了多次,今天仍然是:‘怕死不革命,革命不怕死’,但今天老子要你們也答覆幾條:第一,給我備上三斤酒,我要死得風光滿面;第二,我要家書一封,讓家中明白,張行靜死得光明正大;第三,革命者一人做事一人當,不許你們迫害他人;第四,我是革命者,死前要高呼口號,你們在場都要隨之附和”。張行靜的英雄氣概使在場之敵無不為之變色。

1929年5月18日正中午,黃安城東門外,張行靜英勇就義,城區革命民眾垂首落淚,悲痛萬分。然而共產黨萬歲,革命成功萬歲的口號在他們耳旁迴蕩,張行靜寧死不屈,大義凜然的革命氣節在他們心中永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