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苾菁

張苾菁

張苾菁校長,2010年9月被命名為江蘇省第十一批國小數學特級教師,曾先後擔任平江實驗學校副校長、平江區大儒菉葭中心國小校長,2010年調任金門中心國小任校長。十多年來她嚴謹治學、開拓創新,在教學中走出了一條“啟迪智慧,發展個性,注重學法,教法創新”的教學新路,形成自己“大氣,靈動”的課堂教學特色。同時,張老師結合自己主持的省級課題《國小數學探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的開展,在學校範圍內打造科研型教師群體,獲江蘇省教育研究第五期課題成果評比二等獎。由她擔任組長的學校數學中心組,也榮獲蘇州市優秀教研組。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92.9——2008.9平江實驗學校教師、副教導和校長助理,

2008.9----至今大儒菉葭中心國小校長。十多年來她嚴謹治學、開拓創新,在教學中走出了一條“啟迪智慧,發展個性,注重學法,教法創新”的教學新路,形成自己“新穎,開放,高效”的課堂教學特色。多年來她承擔區級以上公開教學40餘次,其中全國級公開教學任務8次,1996年獲全國現代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一等獎;2004年4月獲“第二屆全國國小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大賽”一等獎。

人生格言

置身課堂,就要最大限度地融入學生,以愛啟迪智慧。

所獲榮譽

多年來她承擔區級以上公開教學40餘次,其中全國級公開教學任務8次,1996年獲全國現代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一等獎;2004年4月獲“第二屆全國國小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大賽”一等獎。曾先後榮獲“江蘇省優秀教育工作者”、“蘇州市名教師”、“蘇州市十傑教師”、“蘇州市國小數學中青年學科帶頭人”、“蘇州市第六屆國小教師雙十佳”等榮譽稱號,並被蘇州市人事局列為“蘇州市新世紀高級青年專業技術人才”。

主要事跡

張苾菁老師作為蘇州市人事局命名的“新世紀高級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和“蘇州市名教師”、“蘇州市學科帶頭人”,她認為教師不能僅僅滿足於學習借鑑前人的經驗,停留於“傳道授業解惑”的程度上。要有所發展、有所創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這才是一個成熟教師的標誌。因此,她不斷提醒自己,不能滿足現狀,止步不前,保持“職業青春”常在的秘訣只有一條,那就是終身學習、不斷進取。於是,在從教的十幾年中,張老師認真學習和鑽研現代教學理論和身邊老教師的成功經驗,大膽實踐勇於探索,努力研究教育教學方法,秉承“著眼整體發展,立足思維訓練,完善學習方法”的教育理念,力求在數學教學中不斷探索,走出了一條“啟迪智慧,發展個性,注重學法,教法創新”的教學新路,形成自己“簡潔、實用、高效”的課堂教學特色

一、 教書育人德為先 教書首先要育人,這兩點都離不開一個“愛”字,即對教師職業的熱愛和對學生的熱愛。在張老師的心中,教育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在多年的實踐中她深有感悟:“教育是用愛心呵護童心,用真誠換取信任,以教學藝術贏得尊重的活動。”她常常思考的是,如何讓數學更走近學生的生活,所以她常常做的是,如何讓自己更親近學生的心靈。

一、 教書育人德為先

張老師尊重每一個孩子,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即便是學習暫時落後的孩子她也想方設法找尋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為他們提供表現的機會,體驗成功的快樂。她認為,一個老師最成功的地方便是能讓她的學生感受到教師高質量的“愛”,並且因為愛老師而熱愛學習,學會學習。這種“以愛育愛”的方式對於教育者來說,不僅僅是手段,更是教育的目的所在。在課堂教學中,張老師重視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運用“揚長教育”,激發不同層面的學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發展。學生沉浸在這種寬鬆的課堂氛圍中,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再懼怕數學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數學了,越來越多的孩子成績提高了,越來越多的家長放心了……作為教師,張老師同時也深切地感受到了學生的進步所帶來的愉悅,這種體驗也帶給她無窮的動力,促使她以更大的熱情獻身於鍾情的事業,繼續尋求教育更高的境界。

二、潛心鑽研謀發展 作為一名處在教育迅猛發展年代的中青年教師,張老師從事工作的十八年正是經歷教育翻天覆地變化的十八年。面對當前要使教育實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張老師始終將“低耗高效”作為自己的教學準則,把著力點放在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教法與學法上。凡是聽過張老師課的同行們大多都對會給她這樣的評價:“簡潔、實用、高效”,她注重以情為紐帶,為學生創設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以思維訓練為主線,以“經驗材料數學化——數學材料結構化——數學知識實踐化”的縱向思維訓練方法深入淺出地開展富有成效的數學教學活動,將對學生的思訓練落到實處;以培養能力為主旨,在潛移默化中滲透數學思想、引導學生掌握數學學習的基本方法。構建了“情境引入——活動內化——實踐套用”的教學模式,該方法以“情境”為依託,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喚醒學生潛在的認知,以數學活動為“載體”,充分挖掘生活素材的數學成分,讓學生體驗數學化的過程並形成新的知識技能;以“實踐運用”為目的,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知識的內化從而最佳化認知結構。

二、潛心鑽研謀發展

基於這種模式的課堂教學實踐,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得到了激發,學習的方法得到了改進,學習的效果也非常明顯。張老師所執教班級的數學成績始終居於年級領先水平,在全區的綜合調研中也一直名列前茅。她教過的學生之中,有多人在小數報競賽中獲獎。2006年6月份,她所任教的畢業班又有5位同學分別獲得江蘇省國小數學探索與能力大賽一、二等獎學生錢文天同學獲得了蘇州市一等獎的第一名。

張老師在課堂教學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也在一定範圍內被推廣。曾先後承擔區級以上公開教學30餘次,其中全國級公開教學任務9次,1995年獲江蘇省現代國小數學評優課一等獎;1996年獲全國現代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一等獎;2001年5月,她應邀去香港參加了“兩岸三地科技教育資訊節”作案例分析,受到了廣泛的讚譽。近五年內,張老師在全國、省、市範圍公開教學10餘次,多次受邀在兄弟學校進行示範教學和講座;2006年4月,蘇州市隆重舉行了首屆“名教師、名校長”例會,她作為平江區的名師代表進行了公開教學展示,好評如潮;同時被蘇州市教育局、“姑蘇晚報”報社聘為“小荷名師團”專家組成員;2007年,我又應邀在全國蘇教版課程標準國小數學教材第十一期培訓會上進行公開教學,受到專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評。所執教的“用計算器計算”一課被攝製成錄像,在省教研室所屬的國小數學教學網上循環播放。2007年暑假期間,在江蘇省教研室的推薦下,我參與了江蘇省教育廳所組織的“優秀教育資源”向蘇北教育落後地區“送課下鄉”錄像課的拍攝工作,所執教的10堂示範課也將製作成光碟,與國標本蘇教版數學教材配套正式出版發行。2009年6月,省級教育類核心刊物《江蘇教育》“呼喚名家”欄目專門登載了張老師的成長經歷,引起了省內外教育同行的關注。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張老師還嘗試將信息技術與探究性學習相整合。多媒體技術因其文、圖、聲並茂且具有良好的互動性,使得各種教育信息的表達更加生動、直觀和多樣化,同時也為因材施教、實施個別化教學提供了理想的技術支持。利用這一契機,她經常創設在信息技術的輔助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參與網路環境下的探究學習,通過不同角度的探索,自己去獲取、鞏固和深化知識,並在參與的全過程中發展思維,培養能力。學生在這種現代教育技術營造的教育環境中學習,各種感官被充分調動起來,思維活躍,更能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和效率。2004年4月10日,張老師參加了“第二屆全國國小教師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大賽”,經過整整一天的角逐,終於在一百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一等獎。同年5月23日,她又馬不停蹄地參加了第八屆全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觀摩課比賽,在全國175堂課中以數學組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一等獎。

多年來,張老師潛心鑽研,孜孜不倦。她知道,創新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互動發展的過程,沒有教師的創新就沒有學生的創新。因此,她力求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積極提升自己的專業意識和專業水平,她總是以古希臘科學家普多塔戈說的一句話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塞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在反思中,她不斷積累經驗教訓;在反思中,她不斷調整教學策略;在反思中,她不斷謀求新的突破。

三、與時俱進共發展 平江實驗學校豐富的文化底蘊以及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為張老師開展教改實驗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自1993年起,她就開始參與並承擔學校多項課題的研究。在2003年——2007年期間,她結合自己主持的省級課題《國小數學探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的開展,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在學校成立了“數學中心教研組”,選擇一些組內成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普遍遇到的問題、困難或者困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形成了一套比較實用的教研活動模式,即:發現問題(教師在自我反思中發現教育教學參在的困惑問題作為校本教研的主題)——制定計畫(蒐集學習有關文獻了解研究問題的主要癥結和關鍵,在專業人士的指導和幫助下制定解決問題的計畫和方案)——行動實踐(根據制定的研究計畫,教研組成員進行分工,分頭開展教育教學實踐和探索,並保持在探索過程中的同伴互助)——修改方案(結合實踐中的問題進行反思並修改,使之更符合教學實際情況)——再次實踐(依據新的實施方案再次開展教育教學實踐,取得第一手實踐資料,並注意反思實踐過程是否和修訂之後的方案相吻合)——總結反思(教師個人將參加這次校本教研活動中感觸最深的一件事、一個教育片段,通過案例的形式撰寫出來,並和全組老師一起分享)。同時在活動中注意引導教師在思考和探索中互助和合作,注意建立與區教研員等專業人士的密切聯繫,請他們直接介入對教研組共同關心的問題的討論,逐漸打造學習共同體。全校數學中心組也因此形成了濃郁的科研氛圍,逐漸由經驗型教師群體向科研型教師群體轉變,結出了累累碩果:由張苾菁老師主持的該項省級課題在江蘇省教學研究第五期課題成果評獎中榮獲二等獎;由她擔任組長的學校數學中心教研組也在2007年蘇州市中國小優秀教研組評比活動中榮獲“優秀教研組”的光榮稱號,受到了市教育局的表彰。

三、與時俱進共發展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張老師還十分重視對學校青年教師的培養,總結出“引、帶、用”三字訣,加強了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和指導。一支能鑽研、善創新、有活力的青年數學教師隊伍正在逐步形成。“引”就是樹標引路,以身作則,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地感染周圍的青年教師,引導教師面向現代化,努力鑽研業務。“帶”,就是帶動、注重發揮骨幹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每一學期,她至少要上2節示範課,聽課評課40餘節。對於青年教師公開教學的輔導,也總是積極參與。每次公開課前,她總會與執教老師共同探討教學思路,毫不保留,鼓勵青年教師走出有個性的敢於創新的教學道路。“用”,就是起用青年教師,讓其挑重擔。為了使三年以內教齡的青年教師的成長得更快,她總是因人而異地大膽啟用,讓更多地青年教師參與到公開教學、課題研究中去。在張老師的關心鼓勵下,學校一大批數學青年教師成長很快,青年教師劉景在參加工作只有兩年的情況下就獲得了全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說課一等獎;在工作4年後又榮獲了蘇州市國小數學評優課一等獎,教齡5年的張卓燕老師也在張老師的悉心指導下獲得了蘇州市國小數學評優課一等獎;教齡4年的申佳、顧益蘭老師也相繼在全市範圍內進行公開教學,獲得好評,她們如今都已成為了平江區的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

在這群團結協作的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下,全校上下的數學教學工作都在穩步發展,歷年來,師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獎頗多,很大比例的畢業生被立達、平江、草橋等中學錄取,贏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當一系列讓人眩目的榮譽紛至沓來時,張老師總是淡然一笑,因為她深深地明白:“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只有在榮譽面前保持一顆真摯的心、一種執著的尋,才能在教育這棵參天大樹上結下新的碩果。

江蘇省蘇州市第十一批特級教師

“特級教師”是國家為了表彰特別優秀的中國小教師而特設的一種既具先進性、又有專業性的稱號。特級教師應是師德的表率、育人的模範、教學的專家。評定對象是普通中學、國小、幼稚園、師範學校、盲聾啞學校、教師進修學校、職業中學、教學研究機構、校外教育機構的教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