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張立[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張立,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中國動物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生態學會動物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分會常務理事,主要致力於亞洲象的研究及保護。

個人簡介

張立博士
張立博士
1990年免試保送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生物學專業開始本科學習;1994年免試保送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生態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房繼明博士開展布氏田鼠嗅覺通訊的研究工作;1996年轉為孫儒泳院士的博士研究生繼續從事嚙齒類嗅覺通訊的行為生態學研究;199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生態學專業,獲博士學位,留校任教至今。張立現任中國動物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生態學會動物生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動物學會獸類學分會常務理事,《獸類學報》編委;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SSC)亞洲象專家組成員;福特汽車(中國)環保獎評審;西雙版納熱帶雨林保護基金會名譽理事長、雲南綠色發展基金會理事。2005年起被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推薦成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亞洲象原產國對話會議的中方專家和聯絡員;同時還被國家林業局推薦成為CITES公約MIKE大象監測項目科學工作組成員,參與公約相關的大象保護政策諮詢工作。

研究內容

張立博士及其研究組從分子、個體和種群水平系統研究了中國野生亞洲象的種群現狀、數量、分布、行為習性和遺傳狀況。根據個體形態特徵和分子生物學方法在國內首次明確提出中國亞洲象野生種群數量在178~192頭之間;並開展了一系列針對性別判定、家族組成和遺傳多樣性等方面的分子生態學方法研究;在行為學研究中,在國內首次報導了亞洲象由於人類干擾而產生的行為適應性變化,並對思茅和西雙版納野生亞洲象的棲息地選擇行為、活動節律、覓食行為和食性等開展了深入研究;在對亞洲象行為和種群生態學研究的基礎上,還針對目前中國亞洲象的保護現狀提出了緩解人象衝突、棲地廊道建設和打擊盜獵的具體措施和建議。其發表在BiologicalConservation(2003)上的文章是我國學者在相關領域發表的第一篇關於人類活動與野生動物生存衝突的文章,已被多篇國內外文章引用,並得到國家野生動物主管部門的重視。

研究方向

動物行為學和保護生物學;亞洲象種群及行為學生態學、棲息地恢復和保護遺傳學等方面的研究;動物行為及動物福利研究;野生動物貿易監測及執法支持方面的研究。[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