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上海公安局刑偵總隊五支隊副支隊長]

張浩[上海公安局刑偵總隊五支隊副支隊長]

張浩,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五支隊掛職副支隊長。從警17年來,張浩同志一直奮戰在刑偵工作第一線,忠實履行人民警察的神聖職責。2010年以來,他不顧自己身體嚴重不適,全力投入世博安保工作。特別是在7月確診患肝癌後,仍隱瞞病情,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工作。2011年榮獲第十五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張浩張浩

張浩,男,大學文化程度,中共黨員,1993年7月畢業於上海市第一人民警察學校並參加工作,歷任上海公安局刑偵總隊五支隊、政治處、二支隊民警,2005年起任五支隊交辦探長、綜合室探長、追逃探長,現任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五支隊掛職副支隊長,一級警司警銜。

2008、2009年,張浩同志在本職崗位上起草了有關追逃工作的規範性工作規定。2009年因本市追逃工作成績突出,在公安部的年終考核中名列全國第六名,市政法委吳志明書記對上海的追逃工作作了表揚性的批示。2007年、2008年、2009年連續三年全國追逃信息質量排名第一、全國追逃工作先進單位。

世博會期間,張浩還會同世博安保部抓獲了隱藏在世博園區內的3名網上逃犯,及時地為世博園區內消除了3顆治安隱患的“定時炸彈”。2010年7月,張浩被確診為肝癌晚期,當時正值世博安保工作如火如荼進行中,他負責的市局“追逃辦”的其他同志都去機場增援世博安保,只留下他和事務內勤女同志兩人,他再倒下,整個追逃工作小到支隊、總隊,大到全市都要受到影響,當全市的所有公安幹警們奮戰在安保一線時,他不想掉隊。為此他隱瞞了自己的病情直至倒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繼續工作,選擇堅持,是張浩同志對公安事業、對追逃工作的一種忠誠和執著。

工作經歷

2007年7月起,張浩負責全市的追逃工作。追逃工作對於張浩來說是全新的、陌生的領域,但是他並不退卻,就如他向組織保證的那樣“我一定盡全力把全市的追逃工作搞起來”。於是每當同事們下班的回家時總是還能看到張浩還在辦公室里忙這忙那,或者不停地在電腦面前敲打,事後知道了他自己在偷偷學習鑽研信息化的追逃,面對全市的追逃形勢,在思考追逃工作的突破瓶頸,因為過去的幾年當中,其他省市的追逃工作後來居上,治安相對穩定的上海並不是犯罪的重災區,所以在全國的排名漸漸落後了,必須有新的“武器”,而這武器就是現代警務機制中信息化,經過半年的蟄伏,2007年年底起,張浩開始了對本市各分縣局進行追逃工作的基礎培訓講座。

2008年起,張浩以“信息化引領,開展追逃工作”為主要內容在上海市公安專科學校進行授課,他自創了信息化追逃的“技戰法”在全市正式拉開實戰,該“技戰法”的理念在全國追逃的同行中處於領先地位,同年全市追逃工作取得較大幅度的增長,名列直轄市第一名。張浩由於追逃工作理念在全市的“傳經送寶”取得的成績突出,在年底被市局教育訓練處聘為信息化追逃兼職中級教官,並擔任初任民警培訓班和警銜晉升培訓班的授課。

2010年張浩同志緊緊圍繞世博安保工作,結合“平安世博”打擊整治攻堅戰,積極應對追逃工作新形勢,一是緊扣世博安保護城河工程,在全市部分分縣局口岸追逃工作現場會。針對本市各級道口的查緝工作中的問題以及部分單位的口岸查緝逃犯工作的經驗,進行了現場面對面的工作交流,及時組織推廣查緝逃犯的工作經驗,口岸追逃工作成績突出,在以張浩同志為首的“市局追逃辦”的帶領、指導下,本市累計抓獲外省市網上在逃人員2888名,同比增長4%,平均每月抓獲外省逃犯320.29名。

隱瞞診斷

2010年是上海世博年。上海公安系統全警動員,舉全局之力投入世博安保。刑偵總隊五支隊原本8個人的“追逃辦”,因支援基層單位世博安保工作,只剩下張浩和一名女同事。張浩默默地把其他人的活攬了下來,雖然加班加點更多了,可他總是呵呵一笑,還主動討任務,說:“我住得近,大家有事叫我啊。”

2010年7月,細心的領導和同事們發現張浩臉色泛青,人也消瘦了不少。大家勸他去醫院檢查身體,他卻“置若罔聞”。直到7月30日,分管的總隊領導下了命令,他才請假去檢查。在眾人關切的目光中,他帶回一個令人心安的訊息——“腸胃炎”。從他微笑的臉龐上,看不到一絲的憂愁,連素有偵查經驗、擅長心理分析的老乾探都看走了眼。其實,這份醫學診斷書真正內容是:“原發性肝癌?肝硬化,脾大,腹水,建議穿刺活體檢驗!”

張浩拿到診斷書的那一刻也愣住了。“原發性肝癌”,這5個大字就像五把匕首刺中了他的胸口,許久才緩過神來。“世博會剛剛過半,現在正是最忙的時候,我不能因病影響工作,更不能給其他人添麻煩,等世博會結束我再去好好檢查”,張浩把那一紙醫學診斷書偷偷塞進了抽屜。

帶病工作

在刑偵總隊,張浩是典型的“70後”帥哥,陽光俊朗,人緣甚好,又打得一手好桌球,人稱總隊的“小孔令輝”。張浩出生於1972年,是上海支疆青年的孩子,自1993年7月從警後,短短几年就被打磨成了一塊可造之材。早在上世紀90年代,他就帶著手提電腦和便攜印表機出入現場,當場就能敲出一份漂亮的筆錄。憑藉他的聰敏好學,在隊里第一次將人口資料存入電腦,改變了當初的“四角號碼”人工搜檢法。2008年,張浩當選為上海公安刑偵十佳業務能手,並被上海公安高等專科學校聘為信息化“追逃”中級教官,他的信息化追逃技戰法也由此走進課堂,令更多的同行從中受益。可是,在“陽光、帥氣”的背後,張浩從2001年就查出脾臟腫大,有肝硬化跡象,但工作一忙起來就忘了病痛。

2005年夏天,上級交辦了一起在當時影響很大的假軍牌案件,要求限期破案。當時手頭的線索少之又少,張浩便動起了腦筋,他想,是汽車總要有停車的地方。於是,他大膽轉變思路,改從停車場入手,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通過停車場的收費信息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卞某。在調查中,張浩還發現,卞某曾與多家房屋中介有過聯繫,他馬上聯想到卞某可能租借過房屋,於是循著這條線索緊追不捨,終於順藤摸瓜找到了卞某的暫住地。

卞某歸案後,張浩及時展開審訊,發現卞某不僅大肆出租假軍牌,而且還擁有一支掛著假軍牌的龐大車隊。在談話中,張浩留意到一個細節,卞某還給車隊里的所有車輛統一安裝了GPS。這條線索讓張浩露出微笑。他奔走於滬郊各大停車場之間,將十幾部涉案車輛一一起獲。有一天在大太陽底下跑了六七個小時,同行的隊友發現張浩有些臉色發白,還經常用手按著隱隱作痛的腹部,就勸他休息一下。張浩卻揮了揮手,笑嘻嘻地說:“破案就是我的止痛藥!”

科技“追”逃

2007年7月,張浩出任五支隊“追逃”探長,負責指導、協調全上海的“追逃”工作。張浩和戰友們憑藉信息化手段,創下了出色的業績:2007、2008、2009連續三年,上海全市抓獲各類逃犯數一路攀升;上海市公安局連續三年追逃信息質量排名全國第一,並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國追逃工作先進單位”。2010年以來,他緊緊圍繞世博安保工作,及時組織推廣追逃經驗。全市公安在今年前九個月共抓獲外省市網上在逃人員2888名,有力確保了世博期間的社會面穩定。

2888名在逃人員,個個都可能是定時炸彈,隨時都可能給世博安保帶來危害,正是張浩主持的“追逃”工作,將這一顆顆危險的“炸彈”清除出來。張浩苦心鑽研,四處取經,蒐集信息化追逃的好事例和好方法,帶回來後再及時予以推廣,為上海的追逃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現在,張浩他們已經可以利用網上作戰平台進行批量比對,系統發現逃犯會自動報警,用同事鄭蓓莉的話來說,這就等於是足不出戶,坐在辦公室里“抓逃犯”。

一日,張浩在開展信息化追逃時,從海量信息中發現一條重要線索。有一個人酷似網上逃犯劉興剛,而此人因辦證需要即將前往某處領證。劉興剛曾在2004年2月詐欺巨額錢財後攜款潛逃,當年被新疆烏魯木齊警方上網追逃,一直潛逃在外。張浩拎起電話,把這一信息及時通報給了該區的追逃聯絡員。此後,他還積極出面協調有關部門,時刻關注追捕進度。在3月24日劉興剛領證當天,張浩親自趕到領證地,與當地的戰友們並肩作戰、暗中守候。等了好幾個小時後,來了一個領證的人。張浩一看,來領證的竟然不是相片上的人,怎么辦?動手,有打草驚蛇的風險;不動手,則有可能錯失良機。張浩果斷決定,秘密扣下領證人。果然,這人只是店裡打工的小夥計,是來代劉興剛跑腿領證的。真正的劉興剛此時正在桂林東街的一家飯店裡隨時準備跑路,小夥計只是他扔出來問路的一顆小石子而已,一有風吹草動,他就立刻消失。自然,老謀深算的劉興剛被聞訊而至的警察逮了個正著。

第十五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獲獎名單

2011年5月4日,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為樹立和宣傳當代青年的優秀典型,引導和激勵全國廣大青年立足本職創先爭優,評出了25名同志為第十五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個“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和5個提名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